首頁/ 歷史/ 正文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史學家司馬遷說過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每個人都會經歷死亡,有的人的死是有意義的,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是非常輕賤的,比鵝毛還輕。

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就是這樣,他的死比泰山還沉重。他寧死不屈,不願背叛自己國家,最後英勇赴死。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但是有史料記載文天祥確實提出過投降元軍的條件,最後卻因為這個條件還是被元軍殺害,這是怎麼回事呢?他是真心投降滅了自己國家的敵人嗎?

1256年,文雲孫參加科舉考試,他在集英殿以萬字的“法天不息”為題議論對策,脫稿而出,一氣呵成,從而得到宋理宗青睞。以進士第一入朝為政,並改名為文天祥。

宋度宗時期。但是朝中還是到處都是不正之風,朝政大權還是掌握在奸臣手中。因為宦官董宋臣、賈似道等人的腐敗行為,文天祥對其進行了直言訓斥。並對皇帝提議,對他們進行誅殺,來對朝廷的風氣進行整改。

但是由於沒有有說服力的證據,無法令皇帝信服,因此也換來了皇帝的沉默。從而心灰意冷而萌生辭官的打算。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1275年,元朝大將伯顏帶領蒙古軍隊兵臨城下,威逼臨安,形勢非常的危。這時文天祥聽到國家遭到蒙古軍隊攻擊,義憤填膺,開始散盡全部家財,招募士兵,響應兵馬勤王的號召參軍,來抵抗元軍。

朝廷發現其忠心,又重新開始重用他,並任命其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來對元軍進行阻擋。但元軍兵強馬壯,還是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阻擋。

但當文天祥帶兵到臨安後,因為朝中某些奸臣的刁難,未能上前線抗敵,卻被朝廷派到蒙古兵營,去與伯顏談判投降之事。

伯顏是蒙古軍的大官,他對宋朝表現出輕蔑的態度,說只能和他地位相同丞相的談判,因為宋朝左右丞相貪生怕死,早早逃跑,謝太后最後被逼無奈,只能便提拔文天祥為軍官,文天祥臨危受命,去與伯顏進行談判。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因為對元軍的燒殺搶奪行為非常痛恨,怒斥元軍主帥伯顏,伯顏因為文天祥的大無畏行為表示濃厚的興趣,於是,將他進行威脅,說再如此出言不遜就將其扣押。

但是文天祥赴死都不怕,又怎會懼怕你的威脅,最後文天祥因為怒斥元軍首領被扣押。

所幸在文天祥在被押解過程中得以逃脫。景炎二年,雲軍攻打江西,但是由於文天祥等人勢單力薄,元軍兵強馬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敗退廣東。

公元1278年12月,元軍元帥張弘範大舉攻打潮州,終於,因為陳懿等人與元軍勾結,文天祥還是被俘了,陸上抗元勢力幾乎全軍覆沒,文天祥被俘,在被押解過程中,文天祥也曾吸食龍腦自盡,打算殉國,但是被解救過來了,他也因此得到了元軍首領忽必烈的賞識。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文天祥被押解去見張弘範。張弘範同樣被文天祥的不屈氣節所折服,以禮相見,企圖勸降他。但是文天祥的不投降態度堅決,所以只能在軍營中軟禁了文天祥。後來又企圖反覆威脅讓文天祥說服張世傑投降,但是堂堂英雄文天祥又怎會同意他投降呢。

當宋朝的最後一道防線被攻破後,元軍中擺酒慶賀,張弘範又勸文天祥說,你的國家已經被我打敗了,你的朝廷也臣服於我了,你為什麼還不抓緊效忠我大元朝呢。

文天祥沉痛地回答:“我的國家滅亡了,及時我什麼也不做我都有罪,更何況你還要我為你們效忠”是啊,我的國家都被你滅了,你還要我為你國家效忠,屬實有點令人心痛啊。

文天祥在被押往元大都的路上悲痛欲絕,抱著必死的決心,絕食八天,立志要與自己的國家共存亡。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當時,元帝忽必烈聽說文天祥有如此英雄氣節之後,便希望能夠招降他,來為自己效忠,他先派曾經宋朝的降將去勸降,卻遭到文天祥破口大罵,無奈只能親自去勸降文天祥。

文天祥態度堅決,說只求一死報國,不願苟且偷生。忽必烈不願殺他,只能將他囚禁起來。

最後文天祥因為種種原因,接受元軍的勸降。說“國家沒了,本來只能以死報國。但是如果你能各位高官厚祿,我願意回家過平淡生活,做你元朝的顧問”但是蒙軍中的官宦人員勸說忽必烈,文天祥只是假意投降,這是他的緩兵之計,他還是會回去整頓兵馬,捲土重來的。

元世祖無奈為絕後患,雖然對文天祥表示非常的欽佩,但是隻能下令處死文天祥。臨刑時,文天祥朝南跪拜,從容地說:“我是南方人,我要面向自己的國家赴死。”然後慷慨就義。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至於為什麼忽必烈要殺害文天祥,可能是因為文天祥的請求裡面包含了對對於自己朝廷的無奈,以及對蒙古軍隊的憤怒。

文天祥被勸降,甘願屈服於自己敵人的統治之下,真的是這樣嘛?我感覺這只是他的暫時隱忍。為什麼這樣認為呢?

首先,在此勸降過程中,他寫下了流芳千古的《過零丁洋》,表達了其不懼生死,甘心赴死的決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能寫成如此壯哉詩句的詩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準備隨時為國捐軀,又怎會甘心被勸降,成為背叛自己國家和人民的罪人。

其次,雖然後來元軍將其勸降,但可能文天祥真的就是像元宦官說的那樣,是緩兵之計,日後捲土重來。因為這個朝廷雖然腐敗,令他如此的失望,但在國家遭到外來動亂時,他還是義不容辭的披掛上陣,重新保護自己的國家。說明他對自己的國家和人們愛的深沉。

文天祥被勸降後妥協,他僅提了一個條件,忽必烈為何還下令殺了他

最後,“愛國”已經在我們腦海中根深蒂固,不會因為短暫的利益忘記自己的初心。正因為如此,文天祥才真正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了真正的為國捐軀,死得其所。

所以說,文天祥被勸降只是短暫的屈服,其初心還是為了自己的國家。降服只是緩兵之計,畢竟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只是希望得到自由的機會,重新回鄉招募士兵,捲土重來,攻打元軍奪回領土,保家衛國。

參考資料:《宋史·文天祥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