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我願為趙國守護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 ,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初步估計,李牧死時應該50多歲,所以,他極有可能是公元前280年左右生。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我願為趙國守護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巧合的是,李牧的封號和殺神白起一樣,都是武安君,最後的結局也都是被君王賜死。

史書上最早的抗擊匈奴的名將,不戰則已,一戰必勝!

匈奴的名字出現在《史記》中,是春秋戰國時期,這個時候,匈奴佔據著現在內蒙古高原的大片草原,以遊牧為生,時不時的會入侵中原,其中,和匈奴接觸最多的就是戰國七雄的趙國。

趙國的趙武靈王,為了抵禦匈奴的侵擾,一方面修了趙長城,一方面學習匈奴(胡人)的騎射與服裝,在趙國推行了胡服騎射,讓趙國也強大了一把。

當李牧出現在史書上的時候,最開始是一個守衛邊關的統領。

李牧就在現在山西大同的雁門關,在此為大將,守衛邊關,抗擊匈奴。

李牧的抗擊匈奴用的一個策略就是堅守防禦。以勉代勞,一點一點和匈奴進行消耗。

並且,李牧在此有很大的行政自主決策權,可以自由任命軍官,當地的賦稅也盡歸李牧邊關支配。

李牧對兵士也不錯,伙食上,每天都要數頭牛。士兵們在此習練騎射,小心的守望著烽火臺。

匈奴拿李牧沒轍,因為只要他們一入侵,李牧這邊的烽火一點,馬上把所有計程車兵都聚集到堡壘裡固守。匈奴什麼也得不著,還經常損兵折馬的。就這樣,過了好幾年,匈奴沒撈到任何的便宜,就處處放話,說李牧膽小,不敢戰。

而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也是多年來戰不無勝的主,哪容得下這被這般嘲笑?

誰還沒有二兩脾氣?李牧的手下覺得李牧膽小怯戰。

趙王也覺得李牧膽小:“你憑什麼就不能和匈奴幹一仗呢?”

但是所有的人都沒能挑動李牧的心。李牧就是不出戰。李牧給士兵們下命令,敵人來了,咱就守,誰要是想看著匈奴弱,去抓敵人的,斬首。

所謂:

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

看看,膽小就不說了,士兵們想去打,都不行。

就這樣,一來二去的,趙王也也看不下去了,屢次派使者責備李牧,讓他出戰,李牧就是不聽。這可惹惱了趙王。乾脆把李牧撤了。換上了一個願意打的將軍。

好象趙國還真有這個問題,好打仗,怕激,容易被離間。長平之戰就是,一離間,就換了個趙括,直接損失了45萬人。現在又是,人家匈奴說你個膽小,你就要和人拼命。這還不算完,過幾年,因為防守,因為被離間,本文的主角李牧也被整死了,趙國的這個毛病直接導致了趙國的滅亡。

李牧被撤下了,換上一個願意和匈奴對打的將軍。終於,三方(匈奴,趙王,將士)都滿意了。

滿意滿意了,但是很快,趙國就笑不起來了,此後一年多時間裡,匈奴多次來犯,每回來,邊境的將士就擺出一幅決戰的樣子來。誓要給匈奴個痛快。可是樣子樣子,趙軍不禁打。匈奴來打,趙軍真是屢戰屢敗啊。損失很大。邊境上的百姓老被搶,耕種,放牧都不行。生活也成問題。

趙王這回算是放心了,明白還是得李牧守啊,於是,又厚著臉皮來求李牧。李牧啥表現,不去! 我有病,不適合去當將軍。

趙王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強求李牧出山。最後,李牧和趙王談條件:”用我也行,還是老樣子,我說了算,我說防守就防守,別再催我去打。行我就上,不行就算。”

趙王同意了,於是,李牧又回到了邊境,還是原來的防守套路,匈奴又開始鬱悶了。於是,再次放話,激趙國守城的人,說李牧膽小。

趙國也是,不禁激,又開始想著要出戰了。過了幾年,將士們又耐不住了,士兵就和李牧說了:“我們這每天不打仗,幹拿賞,也不是個事啊,對吧,李將軍,你老就不覺得仗也不打,還拿個軍功章燙手嗎?”

一來二去,被這些人整得李牧也是煩了,行吧,你們想打,那就打唄,我也有脾氣啊,我讓你們這些人都見識見識,不是我李牧不想打,是我想打了你們打不過我。

李牧打仗,可不像之前的愣頭青,匈奴來了,我跟你對沖不就行了嗎。

李牧要精心的準備一番。首先準備了一千三百輛戰車。挑了精良一一萬三千匹戰馬。告訴士兵,願意破敵擒將者賞百金,又挑出了五萬敢死隊員。然後再準備十萬弓箭手。

一切準備完畢,開始和匈奴打。

李牧一邊訓練部隊陣型,一邊派人引誘匈奴。先是讓人在邊境放牧,大片的牛羊,引得小股眼饞的匈奴時不時來搶,這些人來搶呢,李牧就讓人假裝敗走,丟下大量的牛羊給匈奴。一來二去的,匈奴的老大單于也坐不住了,親率大批人馬來襲。

結果,正中李牧圈套,李牧部下奇兵,待匈奴深入邊境後,左右兩側忽然殺出大批趙軍,包圍了匈奴。

一戰大敗匈奴,殺死10萬匈奴。單襜(dān,丹)襤(lán,蘭)被打死。

緊接著,又趁勝出擊,打敗了東胡,收降了林胡,林胡部的單于逃跑。

可謂一戰定乾坤,此後十多年,即使李牧已經不在邊境守著了,匈奴也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城鎮。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我願為趙國守護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李牧抗秦,趙國活著的最後一絲希望

匈奴已定,趙王也被李牧的才能折服。

大約是公元前246年,李牧被調回了朝中。此時的趙國,趙奢去世多年、名相藺相如也早已去世,後來拜相的田單也死了,只剩下了老將廉頗還在,不過也馬上要被整走了。

所以,李牧被拜為了相國,這一年,去秦國出使,和秦國定立盟約,還讓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算是給長平之戰後的趙國,稍稍挽回了一點顏面。

到了第二年,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逝世,悼襄王繼位。

悼襄王也是個昏庸君主,但他還感覺廉頗有些功高蓋主,於是,就想著撤換掉廉頗,公元前244年,讓樂乘代替廉頗大將軍之職位,廉頗一怒之下,領軍攻擊樂乘,樂乘逃走。廉頗憋著一口氣玩了一把絕的,完事後,也自知闖下大禍,於是投奔魏國去了。

李牧成為朝中最老資格的手握文武權力的重臣。也成了戰國末期,趙國存活的最後一絲希望。

這時的趙國,因為有李牧,又開始慢慢向好了發展,公元前243年,李牧率兵進攻燕國,攻下燕國的武遂(現河北省徐水縣西北的遂城鎮)、方城(現河北省固安縣南)。公元前242年,趙王派將軍龐煖再次進攻燕國,殺死燕將劇辛。西邊打不過秦國,收拾收拾燕國還是可以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還是不錯的選擇。

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趙王遷即位。此時的秦國,秦王已經是贏政了,已經開始了統一六國的行動。

第二年,先是秦大將桓齮率軍攻取趙的平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東南)城和武城(今山東省武城西)殺死了趙將扈輒,斬殺趙軍十萬。趙軍實力再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公元前233年,桓齮乘勝出擊,率軍東出上黨,越過太行山,從太行山北部深入趙國後方,攻佔了赤麗、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然後驅兵南下,向邯鄲進軍。

形勢危急。李牧被任命其為大將軍,指揮趙軍反擊秦軍。

李牧到來,向以往一樣,又採取築壘固守的措施。他認為秦國勢氣正盛,要避其鋒芒,於是決定趙國要避免決戰,俟敵疲憊,伺機反攻的方針,拒不出戰。

秦國方面,桓齮素知,趙軍在對抗 秦軍時,慣用的手段就是防守,今李牧又用此法;而秦軍在趙國打仗,缺少補給,不利持久。

他決定還是誘敵出戰,於是率主力進攻肥下,想誘使趙軍增援,然後在運動戰中,和趙國決戰。

李牧這麼多年來,什麼樣的陣仗沒見過,那是桓齮輕易騙到的,對桓齮的行動不為所動。

結果在秦軍主力去肥下後,留守士兵較少,加上多日來趙軍採取守勢,拒不出戰,秦軍習以為常,疏於戒備。

李牧遂乘機一舉襲佔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

現在著急的成了桓齮,他聽說大營被攻,馬上回救,而李牧早已做好了反誘敵的部署,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擊敵人,將主力配置於兩翼。

當正面趙軍與撤回秦軍接觸時,立即指揮兩翼趙軍實施鉗攻。經激烈戰鬥,大破秦軍。

李牧因功被封為武安君。

又過一年,秦軍再來來犯,兵分兩路攻趙,一部從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攻。秦王贏政還自率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攻擊趙之腹地。

將趙攔腰截斷,進到番吾(現河北省平山縣南),因李牧率軍抗擊,邯鄲之南有漳水及趙長城為依託,秦軍難以迅速突破。李牧遂決心採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

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端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軍猛攻,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即回師邯鄲,

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南路軍知北路軍已被擊退後,料難獲勝,稍一接觸,即撤軍退走。

李牧再次擊破秦軍。

番吾之戰,是秦、趙兩國交戰中,趙國最後一次取得重大勝利。李牧在戰前準確判斷敵情,是此戰獲勝的主要原因,但趙國國力,軍力已無力打殲滅戰,所以此戰僅把秦軍擊潰退去。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我願為趙國守護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李牧死,趙國亡

有李牧守著,照此形勢,秦國真的一時半會還拿不下趙國。可惜的是,秦國等不太滅亡趙國的時候,趙國自己也等不及了。

公元前229年,趙國北部發生地震,大面積饑荒。趙國陷入一片危急。

秦國此前已經拿下了韓國,趁著趙國危機,決定一舉也拿下趙國。

於是,秦國的那個滅國的戰神家庭出山了,王翦帶著兒子王賁,率二十萬大軍直奔邯鄲而來。

趙國則是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趙國這麼多年來,和秦國打仗,只要是對打,肯定輸,要是守,基本還能守個憋屈和。

王翦也深知李牧太會守了。於是決定再用秦國慣用的伎倆,那就是離間。

因為這離間招對趙國,一使就靈。

果然,趙國又一次的信了。我深深的為趙國的這種記吃不記打的從來不長記性的能力而折服啊。

於是,趙國又一次謠言四起,說李牧,司馬尚要準備投降了。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趙國此時,除了昏聵的趙王遷,還有一個豬隊友,甚至都配不上豬隊友的郭開。他受了秦國的賄,親自誣陷李牧。

郭開是趙國真正的掘墓人,先是妒忌廉頗,構陷廉頗使之無法回趙,緊接著又害李牧,最後自己還在秦國到來前,率軍投降了秦國。無間道玩的不要太好。

就這樣,趙王遷也不加調查,直接就派趙蔥和顏聚去接替李牧和司馬尚。

李牧不同意被撤換,但是忠心的李牧卻沒想到被趙王暗中設下圈套,趁其不備,逮捕回邯鄲,隨後還是不經調查,就把李牧給殺了。

《史記》上對於李牧被殺,說的很簡單,但是戰國策上,卻寫了一段讓人非常心酸的故事。

武安君至,使韓倉數之曰:“將軍戰勝,王觴將軍。將軍為壽於前而捍匕首,當死。”武安君曰:“繓病鉤,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懼死罪於前,故使工人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請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韓倉,狀如振捆,纏之以布。“願公入明之。”韓倉曰:“受命於王,賜將軍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賜死,縮劍將自誅,乃曰:“人臣不得自殺宮中。”遇司空馬門,趣甚疾,出諔門也。右舉劍將近自誅,臂短不能及,銜劍徵之於柱以自刺。——-

說武安君李牧被抓了回來,趙王派韓倉(這是趙國的又一個奸臣)責備他,說:“你之前得勝歸來,趙王敬你酒,你竟然拿匕首對著趙王,死罪啊”

李牧解釋:“我有病,身材高大,但是胳膊短,跪拜趙王時,手不能及地,怕對趙王不敬,我才做了一個木頭假肢啊,趙王如果不信,可以拿出來看啊。希望韓公向趙王說明!”

說著李牧向韓倉出示了假肢,一段木頭,纏著布條。

可是韓倉卻不理睬:“這是趙王讓你死啊,我也不敢多說”

就這樣,李牧還跪下向遙向趙王磕頭,掏出寶劍自殺,可是又想,臣子不便在宮中自殺,髒了王宮,於是跑出了司馬門,走到外邊後,拿著劍又發現因為胳膊短,無法做抹脖子的動作。於是就用嘴含劍,將劍柄抵在柱子上,身子用力前頂,自刺而死。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我願為趙國守護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就這樣,李牧被冤殺,在趙國一線活的希望也被無情的扯斷了。

三個月後,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趙軍發起總攻,大敗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順勢攻下邯鄲,俘獲了趙王遷及顏聚。

趙國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縣東北)稱王。和燕國還組成燕代聯軍,阻擊秦軍,但被擊敗。公元前222年,秦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戰國四大名將之李牧,我願為趙國守護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

李牧可以說是戰國末年,最傑出的將領。雖然出世的晚,沒能和白起較量,但是和王翦的較量中,卻不處下風,王翦也是用離間計除了李牧後,才拿下趙國。李牧為將,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他出戰的原則是不戰則已,一戰必勝。在一系列他參加的戰鬥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具有十分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在破匈奴之戰和秦的肥之戰中,前者是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為後世漢朝擊滅匈奴提供了非常好的經驗和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最後趙國自毀長城,殺掉李牧,也使後人扼腕嘆恨。

本文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東周列國志》、《十七史百將傳》等。

清林劍客聊戰神,為你講述古代200位戰神的故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