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要是說起太監能給人什麼印象,只怕大多都是陰險狡詐,利用皇權為非作歹的閹人。

但是其實在太監這個行業裡也出過很多人才,比如東漢時期改進造紙術的蔡倫,以及明朝永樂年間七次下西洋的鄭和,其實他們也都是太監。

而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位被人稱讚的太監,他的名聲雖然不如那些大宦官響亮,但是他的行為卻稱得上是最善良的。因為

他在聖旨上故意念錯的一個字,而挽救了近千人的性命,他就是唐朝的太監張居翰。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出身貧困無奈入宮

其實選擇做太監的人大多出身都很貧困,畢竟在古代是有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的,男人更是有著傳宗接代的責任,一旦做了太監,自然這些就與他無關了。

但是對於一個沒有一技之長,吃不飽飯的人來說,太監也算是一種選擇。張居翰就是這樣,他小時候的家庭實在太窮,再不想個辦法,只怕自己就要餓死了。雖然太監在宮中做的是粗活,乾的是伺候人的事,但好歹能吃上飯呢。

就在這種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張居翰淨身進了宮。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好在打小受窮的張居翰,沒少看別人的臉色過活,所以進了宮以後也能說會道,哄人開心。

而且他模樣英俊,

這讓他很快成為了大太監張從玫的養子

,張從玫年齡也大了,想著把張居翰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這樣自己出宮以後還能有個依靠。

後來在張從玫的引薦下,皇帝知道這個叫張居翰的太監,十分討人喜愛,乾脆就讓他伺候在自己的身邊。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要說太監幹到最高的地步也就是能夠伺候皇帝,能在皇帝的身邊工作,到了這個地步的太監,往往都開始飛揚跋扈,欺凌弱小。

一旦能夠成為秉筆或者掌印太監以後,朝中只要有人敢與之頂撞,立刻就會報復回去。即便權勢沒有達到如此的地步,能夠在皇上身邊說上兩句話的太監,也會得到朝中大臣的敬畏,收受賄賂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可是張居翰卻完全不一樣,他明白自己只是一個窮苦人家出生的平民,因為沒有飯吃才來到宮裡,自己實在是沒有什麼可以跋扈的資本。

而且他也不像其他宦官,有了錢就開始放縱奢靡,也許正是從小體會了生活的疾苦,所以即便生活富裕以後也沒有大手大腳的毛病。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引為摯友逃過劫難

也正因如此,皇帝也更加喜愛和倚重他,

唐僖宗就曾多次委派張居翰作為督軍前往軍營。

要知道皇帝身邊伺候的太監不少,然而能讓皇帝派去監軍的太監可是屈指可數的,不是心腹之人絕對沒有這個待遇的。

不僅如此,奉旨前往幽州督軍的張居翰,一到幽州,竟然就受到當時幽州節度使劉仁恭稱兄道弟。

本來朝廷的督軍和地方的節度使,就是兩相對立的關係,可是張居翰竟然憑藉自己八面玲瓏的技巧,哄的劉仁恭對其一見如故,當時劉仁恭簡直把張居翰作為了自己的摯友。

就連後來,張居翰要回朝覆命,劉仁恭還親自向皇帝上奏乞求,希望能夠讓張居翰留在幽州常駐。

由此可見,張居翰長袖善舞的本事的確了得。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然而可惜的是,當時的唐朝已經進入了滅亡的倒計時。宦官干政、外戚專權、權臣把持朝政、節度使割據一方,每一樣都是當時唐朝政府所面臨卻也無力去解決的巨大難題。

張居翰在幽州督軍時,由於劉仁恭的極力要求而留駐幽州,但

朝廷內別的宦官開始蠢蠢欲動,其中一個叫劉季述的宦官就把昭宗幽禁想要立太子李裕為帝,以便把持朝政。

可是他沒折騰

幾個月就被宰相崔胤給消滅了

,透過這件事崔胤也明白,要想徹底掌控朝政,必須要有兵權才行。

沒有兵權幾個宦官聯起手來,把皇帝一囚禁,自己也沒有辦法。特別是當時朝廷上還有一些人反對他,他急需一個有兵權的人來輔助他,於是

他矯詔命令節度使朱全忠帶兵入京。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朱全忠入京以後確實幫他消滅了很多政敵,但是朱全忠這個人同樣也有野心,自己有兵權如今又進了京城,憑什麼還要聽你的命令?乾脆把皇帝當做自己的傀儡,那這朝廷不就由自己把持了嗎?

把持了朝政的朱全忠,對於朝廷內專權的宦官十分厭惡

,特別是他之前還和督軍的宦官鬧得很不愉快。於是他

命令皇帝把所有在外地督軍的太監召回並全數斬殺,而張居翰因為劉仁恭的賞識,得以在這場殺戮中倖免於難。

當時接到朝廷命令的劉仁恭,不忍對好友下手,處死了一名死囚,用他代替了張居翰,這才讓張居翰躲過一劫。

之後,

朱全忠先後殺了太子李裕與昭宗皇帝,使唐朝走向了滅亡。

一時間天下大亂,隨後自立為梁國皇帝的朱全忠改名朱溫開始向各地展開進攻,而劉仁恭的轄區成為他首要的進攻目標。

面對梁軍的來勢洶洶,劉仁恭的守軍無力抵擋,只得派人向當時實力強大的李克用求救。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臨危受命展現軍事才能

李克用決定不與強大的梁軍正面對抗,而是採用“圍魏救趙”的計謀,進攻潞州讓梁軍回援以解劉仁恭之困。

在此情況下,劉仁恭派張居翰等人領3萬兵馬,協助李克用攻打潞州。在攻打潞州的戰役裡,張居翰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運籌帷幄,整合兵馬,很快的時間就和李克用一起攻下了潞州。

朱溫聽到潞州失守的訊息,立刻回兵救援,劉仁恭的危勢一下得到了緩解。而透過此次戰役,

李克用也發現了張居翰的才幹,他發現張君翰此人不但圓滑世故,而且有很強的做事能力。

所以便讓張居翰留在自己的身邊,成為自己的心腹

,並派他作為監軍,調撥兵馬歸他使用。

而張居翰也不負李克用的重望,不但認真訓練士兵,嚴肅軍紀,還在農忙的時候幫助當地的百姓,澆水施肥,贏得了當地百姓的讚譽,也讓李克用的名聲越傳越廣。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之後重整兵馬的朱溫又派遣大將來圍攻潞州,想把張居翰等人一網打盡。

面對10萬梁國大軍,張居翰一籌莫展,自己的這點兵馬根本不足以抗衡,城破只是時間的問題。

不僅如此,就連城中百姓也都躁動起來,畢竟誰也不願意家破人亡,等敵軍把城牆攻破,就會進來燒殺搶掠。

朱溫對於張居翰面臨的困難也瞭然於心,他希望能夠勸降張居翰

,這樣就能不費一兵一卒達到他的目的,他派人給張居翰帶去書信,表示過去的事情一概不予追究,只要張居翰能棄暗投明,地位權利,金錢官位,要什麼給什麼。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可是這並沒有打動張居翰,他不但燒燬了勸降的書信,並且把派來送信的使者也斬殺了。

多虧之前張居翰在此地苦心經營許久,贏得百姓讚譽,所以在他的安撫下,百姓對打贏後粱軍隊也有了信心。

當時李克用已經病逝,他的養子李存勖,得知滁州被困後立刻領兵救援,被圍困多日的張居翰看到了援軍到來,立刻出城與敵軍展開作戰。

這次戰爭贏得了巨大的勝利,使梁軍大敗,俘獲糧食兵馬無數。而李存勖得知張居翰在守城期間的作為後,也對他青睞有加,此後每次出征都會派張居翰留守,安撫百姓治理地方。

修改一字而救千人

923年李存勖偷襲開封成功,滅後梁建大唐並稱帝自立,史稱後唐。

三年後,李存勖決心滅掉蜀國,進而一統天下。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於是

李存勖一面派人安撫蜀國皇帝王衍,宣稱大唐與大蜀願意永遠修好,王衍也信以為真。

聽聞秦州美女很多,竟不顧群臣反對,帶領數萬兵馬前往秦州玩樂。

另一方面李存勖派大將率領兵馬進攻蜀國,可嘆王衍昏庸,在前往秦州遊玩的時候樂不思蜀,聽到大唐軍隊向蜀國進攻,認為這是大臣想要勸誡自己停止遊玩,而故意編造的謊言,竟然絲毫不予理睬。

直到唐軍一路勢如破竹,王衍才如夢初醒,嚇得掩面哭泣,一路慌忙逃竄。

眼看大唐的軍隊,離自己越來越近,王衍深知大勢已去,就連守城的官兵也毫無抵抗的心思,要麼投降,要麼棄城而逃,最後無奈之下王衍只得親自抬著棺槨,穿著白衣身背荊棘,口中銜著碧玉,用草繩拴住脖頸跪迎前來的大唐兵馬。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而李存勖得知王衍投降後,為了能夠以最小的代價順利接收蜀國的領土和民眾,李存勖派人安撫王衍並許諾,自己一定會善待王衍的家族。

“日月星辰在上,朕一字也不會騙你。”

由於王衍的順從,唐軍在接收蜀國的土地時非常順暢,沒有發生其餘的戰事,

只用了70天的時間就接收了蜀國的領土。

可就在王衍等人被押往洛陽的路上,李存勖接到了李嗣源等人反叛的訊息,這時有人便向李存勖建議說:“這次叛軍聲勢壯大,陛下應該派遣全部的力量予以抵擋。而王衍這些人他們在蜀國根基深厚,有著不少黨族。如果這個時候他們有人支援暗中作亂的話,只怕陛下要焦頭爛額了。不如在路上就把王衍他們殺掉,以絕後患。”

李存勖深以為然,於是下令:

王衍一行,並宣殺戮。(《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二十四》)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張居翰在整理詔書時,看到李存勖的詔令後,心生不忍。

一方面,他認為先前皇帝已經許諾王衍,只要他肯投降,一定會善待於他,

如今算是出爾反爾

,竟然要把他們所有人都殺掉。

另一方面,皇帝害怕的僅僅是有其他勢力利用王衍的名義趁機作亂,就因為這樣而把其他人都殺掉,實在是太殘忍了。

況且王衍在蜀國做皇帝時,也是驕奢淫逸,昏庸無道,如今處死也是死有餘辜。

可是他手下的這些和他有關聯的人卻是無辜的呀,如果把他們一起都處死,實在可憐。

同時張居翰認為,皇帝誅殺王衍一行人這件事一旦流傳出去,必然會給他引來惡名。而現在他又正在氣頭上忙於平叛,就算現在進行勸諫,也根本不會有好的結果。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於是張居翰心一橫,直接把詔書上的“行”字塗掉改為了“家”字。就這樣王衍一行變成了王衍一家。

(時居翰在密地,覆視其詔,即就殿柱揩雲“行”字,改 書“家”字。——《舊五代史·後唐·列傳二十四》)

要知道王衍一行人是包括所有與之有聯絡的人,包括他的屬下、臣子、侍從上千人。而王衍一家僅僅是他的家人,這期間的區別可是大了。

要說改詔書這件事情哪朝哪代都是要殺頭的,即便張居翰曾經立過多次功勞,是李存勖的心腹,皇帝也絕對不會容忍有人敢染指他的皇權。

而張居翰在改完詔書之後就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打算,他覺得用自己一命換回上千個無辜的性命來講還是很划算的。

幸運的是,

當時聖旨從發出到宣讀執行的過程中,雖然有人發現了塗改的痕跡,但誰都沒有懷疑過聖旨的真實性,以為只是起草詔書的時候不小心寫錯的。

就這樣張居翰修改了詔書的一個字,就拯救了上千人的性命。

太監故意改掉聖旨一個字,沒想到挽救了上千人性命,他結局如何?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即便出於猜忌李存勖想將王衍一行人殺害,這樣的手段也沒有能夠挽救這場兵變。

李存勖這個幾乎一統中國的人,竟然死在了亂軍的手裡。

而李嗣源也成為了當時最具有實力稱帝的人選,張居翰也因為有勸進之功,而受到了李嗣源的重用。

李嗣源稱帝后,他仍舊擔任樞密使等要職。而他篡改詔書這件事情,因為李存勖的離世,也自然沒有人去追究了。

這件事之後不久,

張居翰便向李嗣源請求告老還鄉,得到了皇帝的許可,此後他遠離朝堂,再也不問政事。直到71歲時,因病逝世得以善終。

張居翰此人雖然是宦官出身,但從不倚仗權勢作威作福,他具有卓越的政治軍事能力,如果不是當初家境貧困,唐朝迅速滅亡,他憑藉自身的能力也能佔得一席之位,出於他的惻忍之心修改詔書,拯救了上千無辜的性命,也稱得上宦官中的正人君子。

宣告:以上素材來源網路,本公眾號尊重原創,原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好的內容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處理,我們將立即更正和刪除相關內容。

請留下您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您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