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說宋朝之宋寧宗-韓侂冑人頭送到金國,宋朝又一次向金國屈膝議和

宋寧宗派人到金國乞求議和,但此時金國在戰場上佔據完全有利形勢,宋朝已沒有什麼籌碼討價還價,金國提出的條件是:

如果宋朝向金稱臣的話,宋國變成金國的附屬,就以江淮之間取中劃界,這基本上就是戰前雙方的邊界。

如果宋朝向金稱子的話,宋朝與金國父子相稱,雖然宋朝輩份矮一等,但還是有相對獨立主權,這樣就以長江為界,邊界向南推進幾百公里,宋朝要喪失大片土地。而且還要附加條件,宋朝要把主戰的韓侂冑殺了,另增加歲幣。

如果宋朝選擇第一條,就得喪失主權,宋朝完全淪為金國的附庸,宋寧宗就不能稱皇帝,但可以保留多一些的國土。但如果選擇第二條,宋寧宗照樣做你的皇帝,長江以北的國土就要喪失。

說宋朝之宋寧宗-韓侂冑人頭送到金國,宋朝又一次向金國屈膝議和

韓侂冑得知金國的議和條件大怒,決定要整頓兵馬再戰。這次宋寧宗仍然非常支援韓侂冑,為了號召抗金,宋寧宗再一次起用主戰派的靈魂人物辛棄疾,任命他為樞密院都承旨,但此時的辛棄疾已病的非常重,但聽說朝廷要再起用時,辛棄疾還是奮力的掙扎著要起來,眼睛滿含熱淚,他連連說:“一定要打到開封去啊!”,但此時的辛棄疾怎麼也站不起來了,當天晚上就在家中病故,直到死辛棄疾也沒有實現收復中原的願望。

韓侂冑在寧宗一朝是最堅定的主戰派,為此也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韓侂冑的運氣似乎總是不太好,北伐的失敗並沒有讓他放棄繼續再戰的決心,其實宋朝雖遭受失敗,但並未傷根本,如果能再好好籌劃,朝中官員能一心抗戰,或許還有再勝的希望。

說宋朝之宋寧宗-韓侂冑人頭送到金國,宋朝又一次向金國屈膝議和

朝中的投降派本就不贊成韓侂冑北伐,他們認為不要去惹金國人,就這樣在南方安安穩穩過著也挺不錯。現在韓侂冑的北伐失利了,而且金國人還要南侵,這讓投降派徹底怒了,他們集中火力攻擊韓侂冑。這些投降派人物有史浩的兒子史彌遠,宋寧宗的皇后楊氏等重量級人物。

楊皇后與韓侂冑本就不和,再加上韓廷那些投降派官員的挑撥,讓楊皇后愈發痛恨,必欲除之而後快。

楊皇后到底是怎麼跟韓侂冑結怨的?這事還得從韓侂冑的侄孫女韓氏說起,宋寧宗為了拉攏韓侂冑曾立韓氏為皇后,但韓皇后在1200年因病去世。後宮的楊貴妃和曹美人都是寧宗的愛妾,在選擇誰來做皇后位時,宋寧宗徵求韓侂冑的看法,韓侂冑認為楊氏太攻於心計,不好對付,於是就向寧宗建議立曹美人為皇后,但寧宗認為曹美人身份地位更低,還是讓貴妃更合適。楊貴妃最終當上皇后,她後來知道是韓侂冑在反對她入中宮,她下決心要讓韓侂冑付出代價。

楊皇后的哥哥楊次山與史彌遠關係密切,史彌遠是前宰相史浩的兒子,與韓侂冑關係不睦,史彌遠早有取代之心。楊皇后就秘密聯絡楊次山和史彌遠,密謀除掉韓侂冑。

說宋朝之宋寧宗-韓侂冑人頭送到金國,宋朝又一次向金國屈膝議和

夏震是殿前司的公事,他是負責韓侂冑安全的護衛,史彌遠事先找到夏震並出示“御批”,要除掉韓侂冑,夏震是韓侂冑提攜,看到“御批”後不敢不從,同時史彌遠也暗示夏震事後有重賞,如不執行將性命不保。

1207年十一月三日,韓侂冑照例上朝,剛走到宮裡的拐彎處,夏震帶人將韓侂冑截至玉津園夾牆內,夏震還向韓侂冑出示“御批”(御批實際上是皇后偽造),說韓侂冑輕啟兵端,以致國家危殆,就地正法。

韓侂冑殺死後,皇后楊氏才向寧宗彙報,寧宗聽說韓侂冑被殺,內心雖非常憤怒,幾乎要站不穩,但他仍強裝輕鬆的說:“朕知道了”,此時的寧宗才發現自己完全掌控不了朝政,皇后與史彌遠等人已把持軍政大權。

韓侂冑死後,以楊皇后、史彌遠為代表的投降派全盤接受金國人的議和要求,並將韓侂冑頭顱裝在盒子裡送到金國,宋金簽訂《嘉定和議》。

對於韓侂冑頭顱送到金國一事,大臣王介極力反對,認為“韓侂冑頭顱不可惜,但大宋國體足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