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在下,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我們平常看電視的時候,經常聽到大臣稱呼皇帝為“陛下”,而稱呼太子或者皇子為“殿下”,另外還有“在下”、“閣下”等等,那麼這些稱呼具體什麼意思呢?究竟又有什麼來歷?今天就一次給你講清楚!

陛下、殿下、閣下、節下和足下,這五個詞都是對別人的尊稱,大體意思基本都是一樣的:您的身份太尊貴了,我都不敢直視您的臉,以此來表示尊敬。其主要區別就是用於不同身份的人。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在下,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陛下:對帝王的專屬稱呼

陛下是對天子或者帝王的尊稱。古代皇帝的寶座叫作龍椅,龍椅的下面都會有個臺階,這個臺階叫作“陛”。

大臣進言的時候,或者新科狀元參拜皇帝的時候,都是不敢直視帝王的(普通百姓基本沒機會見到皇帝),只能低著頭看到帝王腳下的“陛”,因此陛下就成為了對帝王專用的敬辭。

殿下:對太子或者王子的尊稱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在下,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殿的本意是高大的房屋。我們常說宮殿,其實古代的宮和殿是不一樣的。

宮一般是帝王的居所,比如乾清宮。殿的規模地位比宮略低一點,殿一般是公侯等貴族的居所。

所以殿下比陛下稍微低一點,是對王子、親王的尊稱。唐代以後,殿下一般多用於稱呼皇太子。

閣下:對古代高官的敬稱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在下,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閣本意也是高大房屋,但是其規模地位又不如宮和殿。古代高官的官署往往稱閣,如龍圖閣、文淵閣等等。

因此閣下最初用於對中央宰府和地方郡守等比較有權位高官(一般多位文官)的敬稱。後來慢慢地演變成了對有一定地位之人的敬稱,現在常用於書信、外交等場合。

節下:對高階武將的敬稱

節下主要用於魏晉時期。節是軍中權力的象徵,大將軍常有“持節”、“假節”之銜,例如蘇軾就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詩句,故而節下是對高階武將的尊稱。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在下,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足下:對別人的尊稱

足下是對別人的尊稱,意思是我只敢看你的腳下,以示尊敬,所以稱作足下。

關於足下的來歷,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一直跟隨著他,輔佐保護他,甚至在他飢餓的時候割下來自己的肉給他吃。

重耳回國之後當了國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晉文公。晉文公對有功之臣大行封賞,介之推卻功成身退,隱居深山。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在下,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晉文公派人請他出來做官,介之推一直推辭。最後,晉文公實在沒辦法,只好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介子推出山。沒想到介之推心意已決,堅持不出山,最後結果竟然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

晉文公十分痛心,也愧疚不已,於是便砍下此樹,做了一雙木屐。穿上木屐時,就能想到介子推,常低著頭望著木屐哀嘆:“悲乎,足下!”後來足下就慢慢演變成了對別人的尊稱。

麾下

麾,旌旗之屬,意思是將帥用以指揮軍隊的旗幟。麾下,最初也是對將帥的尊稱,後來麾下一般用於指部下。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在下,傻傻分不清楚,一文給你講得明明白白!

在下

在下是用作自稱的謙辭。古代坐席的時候,尊長者在上,所以自稱在下,是自謙。武俠小說中,江湖人士多以在下自稱。

朋友們還知道哪些“下”呢?歡迎補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