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代宮刑和斬首都是一樣的為何犯人的頭都是被砍掉的其實道理很簡單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有些犯罪的人被懲罰,好像最終的罪行莫過於就斬首,一般都是“午時三刻斬首示眾”那種,還有比較殘忍的宮刑,這兩種刑罰都非常狠辣。

斬首大家都知道,就是直接砍掉犯人的頭顱,基本就是一個死,而宮刑也是砍掉犯人的頭,只是所斬的部位不一樣,這兩種刑法聽起來很恐怖,但卻不是讓犯人最受折磨的,什麼刑罰最讓犯人受折磨呢?

古代宮刑和斬首都是一樣的為何犯人的頭都是被砍掉的其實道理很簡單

毫無疑問應該是流放,斬首無非不就是一個死,很快就死掉了,基本也沒有什麼痛苦,宮刑雖然有些許痛苦,但過後也還能想正常人一樣生活,而流放卻是比死還難受的刑罰,

古代很多人對流放的害怕,完全超過了死刑,比如史料有記載:“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可見流放對於人來說,是多麼痛苦,而這種刑罰一般用於“學者”,也就是知識分子,讀書的,做官的等等。

古代流放一般是把犯人送到荒無人煙的地方,在那些苦寒之地,斷絕了以往所有的社交關係,大多數是下輩子都要在這種地方度過,那些荒無人煙的地方沒有文明的洗禮,沒有商業、經濟、娛樂,是恐怖而空虛的。

古代宮刑和斬首都是一樣的為何犯人的頭都是被砍掉的其實道理很簡單

古人有許多詩句記錄自己為流放的痛苦,比如白居易寫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他這還不算流放,只是被貶官而,真正的流放是怎麼樣呢?

還有范仲淹也寫過被流放的場景,他在《岳陽樓記》中寫“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只是被貶官,就那麼慘,真正的流放應該像韓愈這樣。

古代宮刑和斬首都是一樣的為何犯人的頭都是被砍掉的其實道理很簡單

韓愈被流放時,直接說“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他直接讓侄子來為自己收屍了,可見流放途中,一般都死,而且是一步步被折磨而死,相比而言,更願意被斬首吧。

其實古代許多正值的官員都曾被流放,其中以蘇軾最為有名,蘇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胸懷,所以被流放時心態很好,於是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但大多數被流放的官員,是承受了莫大的折磨。

古代宮刑和斬首都是一樣的為何犯人的頭都是被砍掉的其實道理很簡單

而且古代被流放的犯人,不僅僅是自己被流放,他的家人全部要被牽連,男的一般要被充軍,或者被打入賤籍,而女的則淪為妓館供人玩樂,這種身心的折磨,遠遠比死刑和宮刑恐怖得多。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