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曹操為何對一個不會計謀的人如此深情?他為何對這個人如此深情呢?

公元219年,許昌街頭秋風瑟瑟,曹操下令將楊修押到鬧市處斬。臨死前楊修看著鬼頭刀神色黯然:“我一生以聰明自詡,到頭來卻是反被聰明誤啊!”說完閉目不語,隨後鮮血飛濺一代才子黯然謝幕。

曹操為何對一個不會計謀的人如此深情?他為何對這個人如此深情呢?

楊修是官宦世家出身,三國時期鼎鼎有名的大才子,曹操聽聞他的名聲特地任用他為主薄。他才思敏捷擅長揣摩人心,楊修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曹操在這方面都不是他的對手。舉個例子:

有一天,曹操和楊修路過曹娥碑。曹操見碑上題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思前想後想不出這八個字是出自那本書是何解釋,就問楊修說:“德祖(楊修字),這八個字你怎麼解?”

楊修不假思索:“回稟丞相,在下知道出處和含義。”說完就準備說出答案但是被曹操阻攔,曹操讓他把答案寫在紙上等自己想出來後再驗證。

但是曹操邊走邊想,邊想邊走得過了三十多里路才想出答案。他讓楊修把答案給他看,只見楊修在紙上寫著:“黃色的絹是帶顏色的絲綢,組成一個‘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組成‘妙’字。外孫呢是指女兒的兒子,就是一個‘好’字。齏臼是指搗碎佐料讓人吃起來有滋味,但是這些佐料都有辛辣滋味,所以是一個‘辭’字。組在一起就是‘絕妙好辭’。”

曹操看完感嘆不已,對楊修說:“我走了三十多里路才想出來,沒想到你須臾之間就得出了答案啊!看來吾與你之才也相距三十里啊。”對於曹操的話《智囊》上記載,“魏武亦記之,與修同,嘆曰‘吾才去卿乃三十里!’”

曹操為何對一個不會計謀的人如此深情?他為何對這個人如此深情呢?

曹操是什麼人?漢末大文豪,建安派的開創人。他如此誇獎說明對楊修的才智也欽佩不已。

而一般人對於上司的誇獎會怎麼做呢?肯定是要謙虛客套幾句。尤其上司也是才智卓絕的人更要客套說:“哪裡哪裡,比您差遠了。”可是楊修不一樣,他自負才智對於曹操的誇獎坦然受之。此後楊修更熱衷於猜曹操的喜惡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公元219年,劉備大軍出川爭奪漢中要地,大將夏侯淵戰死曹軍死傷慘重。曹操急忙領軍前來和劉備爭奪漢中,但是此時劉備軍已經取得上風,他據險而守,讓曹操進退兩難。戰吧,劉備全力防守一時間無法突破。退吧,漢中又讓人一時間難以捨棄。曹操正在猶豫的時候,巡營護軍進來問各軍聯絡的口令,曹操脫口而出“雞肋”。

口令傳到各營,各個將領都不明白為何丞相用此做口令。楊修聽了,馬上開始收拾行李,並且對將領們說:“趕快準備吧,丞相準備撤軍了。”

曹操為何對一個不會計謀的人如此深情?他為何對這個人如此深情呢?

眾人大驚連問緣由,楊修解釋道:“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丞相用它當口令,明顯是心裡正在想著撤軍之事,只是一時間難以決斷所以就脫口而出。”

眾人聽完開始準備撤退的打算。第二日曹操果然下令全軍撤退,把漢中讓給劉備。《智囊》上這樣記載,“楊修曰:‘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殊可惜。公歸計決矣!’乃私語營中戒裝。俄操果班師。”

三軍很快就收拾好開拔,曹操覺得奇怪,這才下令怎麼就收拾好了,他一問才知道是楊修揣摩到他的心思私下讓軍士們準備好了。曹操明面上誇獎楊修內心實則非常的不喜,畢竟沒有哪個人願意自己的心思都被人看穿的。

曹操為何對一個不會計謀的人如此深情?他為何對這個人如此深情呢?

當年曹操班師回許昌後不久,就以楊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等罪名下獄,隨即處死。

楊修的故事是《智囊》裡面記載的,楊修的慘死對我們來說有兩點警示:

一、才華洋溢是好事,但在適當的時候要善於藏拙。人都是群居的,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在人群中太過於耀眼往往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和算計。所以必要的時候藏拙很重要,楊修要只是在文學方面炫耀到還沒什麼,但是在軍國大事方面還是不知進退,一味的顯擺才華就招來殺身之禍。

二、俗話說:“禍從口出。”很多時候看破不說破是最大的美德,凡事三思而說話尤其是在面對上司的時候。封建社會君王往往能夠一言決定人的生死,如果說話太過於隨便往往得罪人還不知情。楊修就是一個例子。

古人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很多時候我們光有聰明的頭腦豐富的專業學識還不夠,人生漫長職場無涯說不定哪裡就有激流險灘,因此還要有一定的為人處世的經驗才能幫助我們化險為夷。

曹操為何對一個不會計謀的人如此深情?他為何對這個人如此深情呢?

但是這種經驗怎麼學?全靠自己歷練恐怕不夠,還要從前人的經驗教訓裡面汲取。明代大學者馮夢龍寫了一本千古奇書——《智囊全集》。這本書從先秦到明朝,講述了1238個名人故事,處處都是人生智慧和處世哲理,楊修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則。

清代康熙雍正將《智囊》列為民間禁書,自己卻枕邊常備熟讀;曾國藩隨身攜帶翻閱,就是想汲取其中的為人處世的智慧。我推薦的這套《智囊全集》,文白對照,通俗易懂,感興趣的朋友,點上方即可擁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