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孔子的馬偷吃農夫莊稼被抓, 高徒子貢要不回馬, 孔子: 讓馬伕試試

有次孔子出遊,馬跑去吃了農夫的莊稼。農夫生氣地把馬扣下,子貢去找農夫要馬,賠禮道歉,好話說盡,但馬卻沒要回。孔子讓馬伕去要,馬伕幾句話就把馬要回了。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儒客傑出代表,孔門十哲之一,他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的丞相。還善於經商,不僅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還被民間信奉為財神。而且,孔子屢次遇危難、遭險惡時,子貢總能挺身而出,顯其大智大勇。《史記·孔子世家》曾載孔子困陳、蔡,絕糧,情形十分危急,而當時孔子門徒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措,是“子貢使楚”、’“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所以說,子貢是孔門弟子中之最傑出者其中之一。

孔子的馬偷吃農夫莊稼被抓, 高徒子貢要不回馬, 孔子: 讓馬伕試試

點選載入圖片

然而,屢救孔子於危難,善於辦“大事”的子貢,也有辦不成的“小事”。這次孔子出遊,馬跑去吃了農夫的莊稼,農夫非常生氣,子貢毛遂自薦,便主動去找農夫要馬。不料,子貢興致勃勃而去,低頭喪氣而回。眾人疑惑,在大家的印象裡,子貢可是能言善辯,屢屢救人於危難的大人物,都想著給農夫討回一匹馬,對子貢來說,手到擒來,沒想到竟然失敗而歸。眾人不解,問起細節。子貢從頭至尾講述了一遍,原來他引經據典,將各種大雅之作,給農夫講了一遍,農夫聽得不耐煩,直接把子貢趕了回來。孔子這才笑著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勸說他,就好比請野獸享用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請飛鳥聆聽九韶(相傳是周朝雅樂之一)般優美的音樂一樣,乃是對牛彈琴,白費力氣,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於是,孔子便改派馬伕前去要馬,馬伕見到農夫,先是寒暄了一會,兩人漸漸熟悉後,馬伕說:“我這也是第一次來你們這裡,你也從沒有去過我們那裡,但是我們那裡的莊稼和你們這裡的莊稼一模一樣,我的馬兒怎麼知道這是你的莊稼,而不能吃呢?”農夫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把馬兒還給了馬伕。這個典故就收錄於《智囊全集》政略篇,名曰“子貢尚不能說服農夫”。讀了這個典故中,我們是否有所感悟,有所啟發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場景,尤其是做領導的,有些事情,你派不同的員工去做,結果將會大相徑庭。

孔子的馬偷吃農夫莊稼被抓, 高徒子貢要不回馬, 孔子: 讓馬伕試試

點選載入圖片

而沒有做成功的員工,也不是能力不行,做成功的員工,也不是能力在眾人之上,只是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同,結局也就不同。所以說,成功的領導,事業上有大成就的成功人士,也不是他們多厲害,只是他們懂得知人善任,用對的人做對的事情而已。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子貢是個讀書人,農夫是個粗人,子貢在農夫面前,仍用之乎者也,用對待帝王將相的那一套來對待農夫,農夫自然不聽。因兩人的學識、修養相差太遠,彼此早已心存距離,農夫聽到子貢開口的那一刻,就已經在排斥他了,又怎肯還他馬。既然如此,那孔子為何不直接派農夫去討馬,而是先讓子貢去,再讓馬伕去呢?這是因為孔子格局大,高瞻遠矚,他料到如果先讓馬伕去,憑藉子貢的成就和威望,即便馬伕要回了馬,他也不服氣。而等子貢碰壁後,再讓馬伕去,子貢心中既無怨言,馬伕又有了表現的機會,一舉兩得。聖人之所以稱為聖人,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無非就是他們能通達人情事理,人盡其用罷了。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情商高,知人善任!馮夢龍老先生還特意評析說:“聖人達人之情,故能盡人之用;後世以文法束人,以資格限人,又以兼長望人,天下事豈有濟乎!”

孔子的馬偷吃農夫莊稼被抓, 高徒子貢要不回馬, 孔子: 讓馬伕試試

點選載入圖片

其實,人跟人的差別,就在於為人處事的格局,待人接物的方式,以及隨機應變的智慧所決定,而這些又基本是靠後天學習得來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