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對於年輕人來說,也許是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機關單位的工作彙報,但最深入人心的,肯定是長輩們精心製作的照片合輯,每個作品都是一派鶯歌燕舞、圖文並茂。

作為圖文編輯工具,美篇是微信推送的簡化版,一次能發100張圖片,還能任意新增文字描述、背景音樂和影片。2015年,美篇創始人湯祺為了滿足父親分享攝影作品的需要,做出了第一款demo,從華為離職創業。

起初,美篇並不是一款瞄準中老年使用者的產品,只憑藉口碑在老年人的社交圈裡不斷擴散,在上線兩年後就吸引超過6000萬用戶使用。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人們印象中的美篇使用者

根據此前報道,在2018年,美篇使用者已經具備了一些明顯特徵:

35歲以上的使用者佔據了絕大多數,40到45歲的年齡段佔比最高,57%以上在一二線城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超過50%,還有1%的博士活躍在美篇。

退休前,他們是工人、醫生、教師、文員,長期的專業訓練讓他們有超越年輕人的閱歷,和看待問題的深度、廣度。在花花草草、詩詞歌賦之外,美篇使用者有自己的思維和積累。

當我們感慨網際網路甩下老年人時,趕上浪潮的他們正在深度體驗產品,用頗具網際網路思維的話語在美篇指點江山。

在瀏覽美篇社群的過程中,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發現了多位頗具代表性的使用者,試圖從他們的視角中,還原一個真實的美篇——它到底是一個夕陽紅社群,還是更多的東西?

夕陽紅裡的資料控

在美篇App裡,使用者之間互稱“美友”,使用時間的長度被稱為“美齡”。想要了解每篇使用者的使用習慣,讀一讀社群裡的內容就能略知一二,分析產品是他們在品詩賞景之外的一大愛好。

使用者“弓之木”是一位經歷過“上山下鄉”的老者。他在觀察中發現,子夜時分,一些年富力強的美篇愛好者,常常在這一時段訪問他們所關注的話題和作者;而有些退休老同志起得早,往往凌晨5點左右,就成為了美友專輯的訪客。

在他看來,前者有著勤奮向別人學習的態度,十分令人敬佩;後者都是“一日之計在於晨”的實踐者,同樣值得尊敬。

“弓之木”還發現,一些文章閱讀量猛增的時段,主要集中在早晨6至7點左右,中午一點左右,下午五點左右和晚上八點以後。根據這個資料,他給出瞭如下建議:“美友如想增加文章閱讀量,可以考慮嘗試在這些時段進行釋出,以爭取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閱讀效率最大化。”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美篇使用者@弓之木與“美友”互動

在美篇老者的身上,我們能看到新媒體從業者的執著,也能看到上班族寫週報總結的熱情。美篇官方策劃了曬創作者週報的活動,截至目前該話題已經產生2000多篇內容。

使用者塗濤生於1957年,退休前做過車間工人、教師,還曾經從事企業管理工作、工會管理工作。他特意把美篇App釋出的“創作者週報”彙總成文章,總結出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用來回顧自己的“美篇業績”。

在老年使用者眼中,生成報告的“小助手”就像一個真實存在的工作人員:“每週一都能定時收到美篇創作小助手不辭辛苦發來的創作者週報通知,心情非常的好。目前為止創作者小助手已經發了十七期創作者週報,我均己收集彙總並認真總結。”

塗濤對資料上的成就頗為自豪,和在簡歷上堆疊輝煌戰績的新媒體小編並無兩樣。根據他的彙總,退休後入駐美篇的3年多來,他一共做了作品500多篇,其中450多篇首推並加精,包括文章90多篇、說說360多篇,獲得了徽章55枚,粉絲5千多人,閱讀量70多萬。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美篇使用者@塗濤曬出的“創作者週報”

資料報告裡的排名,是勉勵中老年使用者前行的動力。一些對內容創作頗有追求的的老年創作者,甚至還制定了OKR為自己鼓勁。塗濤統計了自己過去幾周在領域內的排名,從11名到19名不等,在旅行領域的100多名創作者中,他將“盡力而為,多發優質作品力爭保持前50名”。

如果資料平平,美篇使用者也能分析並實現自洽。一位暱稱“修女也瘋狂”的使用者寫道:“雖然本週創作業績平平,沒幾篇加精的作品,但對一個帶倆孫女還堅守在一線創作的老太婆來說,我要為自己點一個大大的贊。”

提意見的策劃能手

一次演講中,湯祺提到,美篇App產品在正式上線之後,創始團隊只在第一天拉了七大姑八大姨幫忙轉發上線的文章,之後便再沒有做過推廣,沒有在推廣上花費1分錢。“我們的1000萬的使用者全部都是使用者自己帶來的”,

美篇的自增長屬性是很關鍵的突破口。

從使用者們的分享來看,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少使用者都在美篇裡寫到,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使用,但也並非所有人都能順暢接受。

使用者“時間箭頭”最初覺得,美篇是個類似線下“廣場舞”的所在,後來才發現,“此地竟藏龍臥虎”。“畫家、書法家、音樂家、攝影師、詩人、作家、新聞工作者、軍事評論員,乃至僧侶、工匠、美食家、驢友、旅行者,等等,不一而足,包羅永珍。他們雖非名人,但藝術造旨、專業水平、創造天斌,並不比誰差。”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美篇話題的職業專區

在美篇話題廣場的“職業”專區,有老兵回憶對越自衛反擊戰,有醫生分享從醫五十年的心路歷程還有水利、電力、煤炭等行業的行家裡手展示自己的技術和著作。這些人的存在,讓“時間箭頭”開始對美篇不敢小覷。

緊接著,他又發現了一系列問題,很多內容過於博眼球,還有一些好內容因為未被加精而埋沒。他寫出了對美篇管理層的三條建議,可謂針針見血。

首先是年輕使用者過少,老年使用者過多,時下美篇顯得穩成有餘而活力不足,唱夕陽紅的多,歌朝霞麗的少。

“怎樣吸納年輕美友,怎樣鼓勵和引導美友立足當前、銘記過去、設計未來,不斷向更高層次提升,是管理層亟待考慮的問題。”

其次是關於推薦演算法,優質作者作品不應該一律推薦,建議以質推薦。“時間箭頭”認為,必須把好推薦美篇的質量關,因為“這關係到美篇的聲譽和對美友的導向”。

最後一點建議,是希望美篇能夠開展線下活動,和線上社群聯動。“能否年尾評選100個“最美美友”在某地開個會,予以獎勵?比如線上能否不時搞個有獎徵文,透過類似形式回報美友?獎品能否是一次免費旅遊?每年能否組織一兩次筆會?等等,諸如此類。”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美篇裡的網際網路從業者

若論在網際網路上有理有據地闡明觀點,老年人並不比年輕人差。如果讓老先生展開說說,一份活動策劃可能就應運而生了。

美篇對於老年使用者的意義,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重大得多。在他們眼裡,美篇裡的作品也是一份精神財富,是無形遺產的一部分。

一位名叫“黔人出山”的使用者寫道,在有生之年,他還會繼續創作更多的美篇文章和書籍。“當離開世界的那一天,我會將美篇毫無保留的交給晚輩,讓我的子孫在美篇中能夠拾起對故人的美好回憶。”

正是由於對美篇的看重,才讓這些已經過上退休生活的老者,願意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看法,提出改進產品的見解。此類UGC內容的產生,背後是美篇團隊的洞察。

洞察老人的年輕人

2018年,美篇創始人湯祺曾闡述過產品的發展方向,現在的美篇是“工具+閱讀+社群”三合一的產品形態。

對於美篇來說,工具是最核心的業務,幫助使用者來創造內容。

“美篇跟其他所有內容產品最大的區別,其實是給了使用者一個深度表達自我的渠道。”

湯祺說道。

過去,使用者只能在微信或者微博上發隻言片語,沒有渠道去表達完整的遊記或心路歷程。相比於微信朋友圈,美篇還能實現跨平臺的二次傳播。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老年使用者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被主流網際網路忽略的一個人群,他們參與不進去,又需要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美篇恰好提供了一個完整表達自我的機會。

在湯祺看來,美篇使用者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亞文化”,跟現在的年輕社群有非常明顯的區隔。“他們普遍非常正能量,喜歡相互鼓勵。我們的評論區經常能看到使用者用寫詩去評論別人的文章,帶有‘成熟文青’的色彩。”

在UGC內容的基礎上,美篇建立了內容社群,最開始以“圈子”的形態出現,把精品內容的推薦位給了圈主,2020年末,“圈子”迭代為話題,圈主成為主持人。

透過將權力下放給更多人,讓普通使用者也擁有運營的機會。

美篇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全希望美篇社群能形成“貼吧”那樣去中心化的產品形態,使用者發起、使用者運營,滿足更多中老年人群展示自己的需求。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近幾年,銀髮經濟已經成為投資人競逐的重點領域,身為佼佼者的美篇也因為其獨特的商業價值,引來眾多投資機構的關注。

天眼查資料顯示,美篇已經在2018年完成B輪融資,由芒果文創基金領投,經緯中國和真格基金跟投,投後估值達10 億元。當時披露的資料顯示,美篇累計使用者達7700萬,其中小程式4000 萬用戶,APP啟用使用者3700萬,APP 月活達600萬,使用者日均停留時常在20分鐘左右。

根據對使用者的洞察,美篇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變現途徑。據湯祺透露,2018年,美篇全平臺的打賞月流水就已經達到千萬級。

張全則提到,打賞抽成的收入佔到50%,廣告和電商各佔25%。

針對老年群體對紙質書的鐘愛,美篇還提供了一鍵成書功能,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將圖文內容印製成書。相比於年輕人需要引入第三方才能印刷朋友圈內容,美篇比微信要想得更遠。

Ageclub資料顯示,在服務中老年人的垂直APP工具中,美篇已經完成了從“工具—社群—電商”的移動網際網路玩法,價格29。9元起/本的中老年回憶錄成為“老文青”中的爆款,2019年雙11期間達6000單/天,交易額破百萬。

美篇創始人湯祺:做微信圖文編輯工具,不做小眾,只做大眾

美篇的紙質書印刷廣告

現在的美篇也在嘗試付費閱讀模式,希望讓平臺內的專家型使用者得到知識輸出的機會,比如烹飪教程、攝影教程、PS教程等等。但是從討論區的使用者反饋來看,老人們普遍謙虛,不願意開啟付費,覺得打賞功能更為坦誠開放。這也許正是運營老年產品的不同之處。

和眾多平臺一樣,美篇也上線了直播功能,內容主要包括疾病科普、聲樂朗誦教學,還有使用者直播連麥聊天。近兩年,美篇並未公佈目前的營收情況,不過引入直播後,禮物打賞分成大機率相當可觀。

如果說印書是悅己消費,廣告是流量紅利,那打賞、知識付費則能讓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用。美篇傳遞的是內容,也是老一輩的知識經驗。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湧入老年產品領域,究竟是看重龐大的流量價值,還是從老年人的需求出發打磨產品,高下立判。在讓老年人跟上數字化浪潮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更便捷地交友、娛樂,並輸出自己的閱歷和經驗,才是創業者更該考慮的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