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戰鬥機是在前蘇聯時期由蘇霍伊設計的雙發、全天候、重型戰鬥機。其北約代號為側衛。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由前蘇聯研製,設計目的是為對抗1970年代美軍發展的戰鬥機,主要假想敵是F-15。設計要求長航程、重武裝及重視操控靈活性。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除了擔任空優任務為主的機型之外,還有其他多種任務的衍生型。依照當代之戰機世代劃分,屬於第四代戰機。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是前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主要的假想敵是F-15設計要求長程、重武裝、及很高的操控靈活性。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除了擔任空優任務為主的機型之外,還有其他多種任務的衍生型。在戰機世代上,為第四代戰機。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是為了因應蘇聯空軍對有遠距續航能力與大載彈量的戰鬥機的需求而設計的。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的主要設計戰術要求是:最大速度達到2500千米/小時,海平面最大速度1500千米/小時,最大升限18500米;航程2500千米;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能夠消滅高度為30米到18000米、時速2400千米,海平面時速1400千米的敵機,能夠在1200米長的跑道上起降。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蘇-27機氣動佈局做了重新設計:加大機翼面積、減小後略角、除去翼刀、將弧性的翼梢改為方形並加導彈發射軌、後緣襟翼和副翼改為單一的襟副翼並增加計算機控制的前緣襟翼、減速板從機身下方改為與F-15一樣的機背減速板。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進氣道改進:為避免引擎吸入跑道上的雜物,前起落架向後移到兩個進氣道之間,進氣道內加裝防雜物吸入的網狀隔板。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發動機艙重新設計:機匣由發動機底部移到了上部,由此雙垂尾放置到兩個發動機外側,而尾噴口也變為可調式。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以上幾處改進使得飛機的橫截面面積大幅減小,提高了蘇-27的機動性、速度、航程。其他諸如機頭、機尾、座艙、起落架等許多地方也作了明顯的改進。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第一架T-10S-1於1980年出廠,1981年年4月20日首飛,試飛員還是伊留申。然而此時的T-10S依然不夠可靠,1981年9月3日因燃油系統故障T-10S-1墜毀,伊留申死裡逃生。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之後生產的T-10S-2在81年12月23日由於前緣襟翼故障墜毀。試飛員科馬洛夫也不幸遇難。

此機70年代研發 77年出廠 81年首飛 82年11月定型量產

1982年5月31日出廠的T-10-17(由T-10-7/T-10S-1發展而來)儘管第一次試飛時飛掉一個機翼,但飛機和試飛員尼古拉·薩多夫尼科夫都保住性命,而且透過這次飛行找到了前兩次事故的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