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一秒鐘、一小時裡,這座創新之城,發生著什麼?

25億億次/秒

,這是即將建成的“烏鎮之光”超算中心每秒最高運算速度;

80公里/小時

,這是“桐鄉造”哪吒汽車麋鹿試驗中每小時的車速。

一年裡,這座創新之城,孕育了什麼?

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

1400家

;建成

11家

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列賽迪2020中國創新百強縣(市)排行榜

第21位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創新,是經濟增長的不熄引擎;平臺,是孕育城市未來的搖籃。在桐鄉,一條綿延40餘公里的“看得見”的大運河,串聯起古今江南小城的美好生活;如今,一條“看不見”卻決定城市未來方向的創新大道,正以“12310”創新矩陣為骨架,加速鋪陳,形成帶動全市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的戰略支撐……

今天,讓我們一起將空間範圍拓寬,舉目四望,從不同維度解讀、觀察城市創新平臺裡的新動能,梳理創新“家底”。

建體系

拉昇城市創新高度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它是一個持續積累的過程。這正如一座城市的創新系統構建,怎樣的創新“底盤”就能撐起怎樣的城市創新體量。

放在桐鄉,這座城市的科技資源“家底”,不可謂不豐沛——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2016年,省級烏鎮大資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獲省政府批覆同意掛牌建立,彷彿挖開了創新的泉眼。這些年,桐鄉高水平打造前沿材料、烏鎮大資料兩個高能級產業生態園,高起點規劃建設鳳凰湖科技城、烏鎮國際創新區和高鐵產業新城三大科技城,聯動歐美灣谷科創園、中韓國際合作產業園等10個創新“園中園”,形成“12310”創新矩陣戰略佈局,引領全市科創平臺建設全面提速,爭創國家創新型縣(市)的號角越吹越響亮。

戰略定,則方向明。在這個“12310”創新矩陣中,每一個平臺都有數顆耀眼企業之星閃爍,這些企業各自帶著“獨門秘籍”馳騁於市場之中,或隱形冠軍、或開創先河、或國產替代,以強大的研發力量塑造城市科技產業圖譜。

2

016年至今,全市依託創新平臺共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20家、省科技型企業709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科創的激情在全市上下澎湃,為桐鄉打造更高能級的科創平臺提供了充足的底氣。去年5月,“烏鎮院士之家”正式開家,這一高階智力平臺不僅實現了“梧桐樹上鳳凰棲”,而且在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的綜合效應也正在逐步顯現。

資料顯示,“烏鎮院士之家”這座創新和人才“金礦”,共計引進院士46名,落地了23個專案,預計今年年底產值將超5億元,已成為全市集聚頂尖智力帶動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平臺。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這是嘉興投資最大的一項‘深根計劃’專案!”今年3月,桐鄉與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合作共建的重大戰略科創平臺——烏鎮實驗室正式簽約落地,讓桐鄉的科創平臺建設更迎來“高光時刻”。目前,烏鎮實驗室一期已經全面投用,包括超材料研究中心、新型功能複合材料研究中心、先進功能陶瓷材料研究中心在內的“三大中心”團隊將聚焦前沿材料及其相關領域,大力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攻關,切實為提升產業能級“鋪路”。

科創“高山”加速隆起,“活水”源源不絕。如今,重大創新載體、新型研發機構以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科技企業孵化機構逐漸在桐鄉聚沙成塔,為全市創業創新提供更加強勁的澎湃動能。

架橋樑

從創新鏈向產業鏈進軍

瞄準未來,烏鎮院士之家、烏鎮實驗室等高能級平臺不斷探索前沿科技;賦能產業,浙江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南航數字三維智慧製造研究院等不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讓產學研合作載體的“觸角”源源不斷地向產業一線延展,也成為拉動全市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

今年7月,在嘉興數字三維智慧製造研究院的開業儀式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增材製造研究所所長、嘉興數字三維智慧製造研究院院長田宗軍對這顆“創新種子”許下期望:“讓研究院成為帶動桐鄉經濟結構調整和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依託南航增材製造研究所的技術平臺和科研優勢,嘉興數字三維智慧製造研究院主要從事工業級3D列印領域的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產業孵化、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業務,力爭將研究院建設成為桐鄉市數字化3D打印製造的典範。

大院名校的引進,也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助力桐鄉創新創業邁上新的臺階。走進浙江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展示廳,一系列能抗菌、會“呼吸”的量子纖維產品吸引眼球。作為桐鄉首個校地合作重大創新載體,今年以來,浙江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聯手本土企業加快產學研攻關,最新研發的量子纖維正透過中鼎、新澳、萬新、貂帥、東怡等10餘家桐鄉企業合作推向市場,預計新增產值1000餘萬元。

目前,浙江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已啟動產業化專案15項,博士後科研專案2項,院企共建研發中心專案1項,申請發明專利和轉件著作36項,孵化公司14家,預計2021年產值可達4500萬元。

成績背後,也能窺見桐鄉向全域創新之城奮進的關鍵——聚焦“1+3+1+X”主導產業,全面深化與大院名校合作,搭建一批產學研合作載體,著力推動優勢產業和高階人才、高新技術全方位對接。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資料顯示,桐鄉已累計建成

校地合作新型研發機構6家

,包括浙江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浙江傳媒學院桐鄉研究院、南航數字三維智慧製造研究院、中科院長三角健康農業研究院,另外還建設了

各類校地(校企)合作創新載體100餘個

。透過這些科創載體建設,進一步推進了我市龍頭企業與大院名校的產學研聯合技術攻關,在重點產業領域關鍵或共性技術瓶頸上取得了一批新突破。

聚動能

企業研究院成“創新重器”

創新是發展的永恆主題,沒有高質量的創新就沒有高質量的發展——這一點,已經成為桐鄉很多企業的發展共識。追求科技的自立自強已深融到企業的血脈中,並在更高“海拔”上重新定義“桐鄉製造”。

在桐昆新材料研究院內,十多名研發人員正聚焦化纖產業開展基礎性研究和“卡脖子”技術攻關……這家於去年落地的浙江省第一家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研究院,已成功開發了發熱阻燃抗菌複合功能纖維、再生纖維、綠色催化劑等高階纖維和綠色環保產品,部分創新型產品已推向市場。

堅持自主研發、緊握核心技術……在桐鄉,桐昆集團不是個例。結合“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獨特優勢,桐鄉大力支援桐昆、振石、新鳳鳴、巨匠、雙環等龍頭企業、冠軍企業建設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推動企業在產業鏈中高階環節開展科技攻關,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實現產業體系自主可控。

依託鋰電材料創新企業研究院,華友鈷業不斷加快科技領軍人才引育和新產品開發,著力打造鋰電材料行業的高階創新鏈;在振石華智研究院,16個涉及風力發電領域、5G通訊領域等新興技術領域專案正在同步開展中,研究院僅裝置投入已達7100餘萬元,預計今年成果轉化收入可達2億元;新鳳鳴集團瑞盛科纖維新材料研究院則專注於廢絲纖維迴圈再生利用,建設行業領先的中試實驗線,為“碳中和”戰略貢獻技術攻關力量……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在龍頭企業的創新企業研究院示範帶動下,巨匠集團、振石集團也先後成立了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

截至目前,桐鄉市註冊獨立法人的重大研發機構已達11家,2021年研發投入預計將超過10億元。

引人才

“最強大腦”激發新動能

“對於科技和人才,桐鄉是認真的!”桐鄉深知,只有真正用好人才“第一資源”,才能更好地激發創新“第一動力”。透過建強“烏鎮院士之家”、創新企業研究院等各類科創載體,桐鄉源源不斷地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金鳳凰”落戶,使其成為助推當地創新發展的“最強大腦”。

對龍頭企業來說,引才關鍵就是要引進能突破重點技術難題的高階人才。

早在2年前,新鳳鳴集團便聘請不對稱催化與“點選化學”奠基人、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巴里·夏普萊斯教授為首席科學家,併成立了嘉興首家諾獎院士工作站。依託諾獎院士站,雙方共同努力破解化纖產業在聚合催化劑技術、聚合原料的生物催化合成及聚合改性賦能等方面的共性難題,不斷推動產業轉型提升;浙江理工大學桐鄉研究院則建立起了一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文興等領銜的50多人的研發團隊,其中高階職稱佔45%,博士以上學歷佔50%……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抓住創新平臺這一人才蓄水池,桐鄉透過與載體共建、聯合攻關、專案合作,人才流通有了階梯和橋樑,急需人才、高階人才來得更多、聚得更快。

近幾年來,桐鄉年均引入大學生近2萬人,各新型研發機構已累計全職引進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178人,其中不乏行業領域的資深專家。桐昆新材料研究院引進了化纖行業內知名專家分別擔任研究院院長以及首席科學家,招聘多名海內外知名院校博士,聘請清華大學教授和行業內知名專家為研究院顧問;振石華智研究院聘請了海外專家作為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長三角健康農業研究院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領銜……桐鄉正日益成為各類人才創業創新的第一首選地、第一滿意地、第一成功地。

創新,已深深鐫刻在桐鄉這座城市的首頁上。相信未來,更豐富的元素將在這裡匯聚,更嶄新的變化將在這裡發生。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創新,鐫刻在桐鄉的首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