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為什麼旅行中豔遇的人,都很難走到最後?

國慶結束了。

據說今年國慶旅遊業大幅回暖,很多景點都是這個畫風:

為什麼旅行中豔遇的人,都很難走到最後?

最誇張的是,我朋友圈有兩個完全不可能認識的人,一前一後發了在杭州西湖打卡的照片,前後時間差距不超過10分鐘。

這種巧合程度,我都想給他倆微信互相推一波,看看能不能有個後續。

其實根據我的觀察,身邊不少人都曾經在旅行中認識過異性,並發展成為男/女朋友關係,也就是所謂的“旅途豔遇”。

我知道豔遇這個詞稍微有一點被異化了,可能在一部分人眼裡,這就是把“一ye情”換了個場景,找了個好聽一點的說法。

這也不絕對,很多旅途中豔遇的人也想要認真談戀愛,只不過從我看到的機率上說,旅途中的豔遇,再發展成男女朋友,通常持續時間都不會特別長,走到最後的更是寥寥無幾。

想要搞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要先搞清楚,為什麼我們在旅途中,似乎更容易喜歡一個人?

01

首先是心態層面的變化。

其實如果只說認識新的異性,你在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你自己生活,工作的城市可能還更方便,更有安全感,但關鍵在於,太熟悉的感覺,會降低探索和改變的意願。

很多人說上班久了妝都不想化,就是因為你對這個環境失去新鮮感了,它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以至於你不願意再為了它刻意修飾自己。

認識異性也一樣。

為什麼旅行中豔遇的人,都很難走到最後?

我們自己生活的城市就沒有適齡男生嗎?當然也有,但你對這個環境太熟悉了,你也沒有興趣時刻抱著探索和好奇的心去發現他們。

但旅行的本質,就是去一個新鮮的地方,探索它。

你要看陌生的風景,住在陌生的地方,吃沒吃過的當地特色美食,那麼你就會下意識地對周圍的一切更好奇,包括可能出現在你身邊的人。

心態變化還有一層意思是,你相對不那麼需要過度考慮“主動認識和接近一個人”的後果。

舉個例子,在公司遇到心儀的男同事,你未必敢主動跟他說話,撩他,因為你會尷尬,在熟悉的場合,你難免要考慮自己的社交形象。

旅途中就沒有這麼多糾結的部分,喜歡就去認識,大不了失敗了也是各奔東西,之後誰都不會認識誰。

這一定程度上也會給我們“豔遇”的勇氣。

02

然後是氛圍加持。

在自己熟悉的城市,你每天兩點一線,不是在公司就是在家,看到的要麼是寫字樓要麼是地鐵,幾乎沒什麼美感,更不會生出浪漫的情懷。

在這種場景下出現的異性也一樣,戴著口罩癱在地鐵座位上,滿臉疲憊和冷漠地打遊戲,你怎麼可能對他有感覺?

但你去旅行了,去的肯定都是當地最好看的地方,西湖,黃山,煙雨繚繞的江南水鄉,連帶著你看到的人也會被“襯托”得順眼一些——人多到你壓根擠不進景區的時候除外。

即使是同樣一個男人,在公司裡穿著格子襯衫佝僂著背做PPT,和坐在網紅書店裡喝咖啡看雪萊詩集,很明顯都是後者更有魅力。

反過來,男人看女生也一樣,你背後的風景很美,你本人也會顯得更有吸引力。

03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旅行期間,人與人之間存在更多種“互動”的可能性。

平時你會擔心和別人沒話可聊,旅途上就簡單了,聊新鮮的風土人情都能聊一路,而且既然心態都打開了,又在這麼浪漫美好的地方,順便聊一聊詩詞歌賦人生哲學這類深度話題,也不會顯得突兀。

另外,平時很多女生可能覺得自己一個人挺好的,獨立慣了不需要男人,旅途中也會不一樣。

日常生活中的獨立,往往基於你處在相對熟悉的環境,每天做的事情也是固定的,上下班,回家做做簡單的家務,當然成年人都能自己完成。

但出來玩了,你難免需要找個人拼飯拼車,有些安全係數不太高的自然景觀,多個人你也心裡更踏實。

這種“需要依賴一個人”的感覺,也會很容易進化成“好感”。

——

心態打開了,氛圍到位了,又有足夠的互動,脫單機率自然就大幅上升了。

但是,這背後的另一面就是,當旅途結束,你們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之後,一切“旅行濾鏡”都會慢慢消失。

心態層面先不說,首先沒了濾鏡,你們看彼此就不一定那麼順眼了。

你會發現旅途中跟你高談闊論詩歌夢想的那個男人,回到家裡照樣抽菸打遊戲,拿著微薄的工資為下個月的房租發愁。

之前能相談甚歡的那種氛圍也沒了,畢竟沒有陌生的景觀,哪來那麼多聊不完的新鮮話題呢?

再接下來,你們可能也沒有那麼彼此需要了。

回到正常的生活裡,照樣是上班下班做家務,都是你能獨立完成的事情,你也沒有什麼理由像旅途中那樣依賴他,希望時刻跟他在一起。

甚至激情消退之後,還可能會思考一下,我真的需要談戀愛嗎?還是旅遊的時候太沖動了?

到這一步,心態上也就發生變化了,感情就開始走下坡路。

簡單來說,就是大家都開始意識到,“心動”和“戀愛”是兩件事。

為什麼旅行中豔遇的人,都很難走到最後?

其實在常規戀愛裡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到了平淡期而已,很多情侶也都這麼過來了,畢竟長期關係就是要細水長流的。

但問題在於,旅途豔遇的初始期待值往往有點被拉高了。

一場豔遇開始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浪漫的期待,我們覺得它的開端是帶著強烈夢幻色彩的,那麼它就理所應當一直保持美好下去。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樣的感情,更難以承受現實和平淡的衝擊。

這還沒有聊到現實問題,比如你們原本就在不同的城市,旅行結束後即便走到一起,怎麼解決異地也是個不小的矛盾。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因為旅行而認識的情侶,很可能一段時間後戀情就無疾而終——可能雙方都沒有原則性錯誤,但就是“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看到這裡可能你就會發現,當我們討論豔遇發展到長期戀愛的時候,真正在討論的問題其實是,極度的浪漫和日常生活之間如何連結,如何平衡。

很多人認為浪漫和生活難以相容,過日子沒那麼多情調可講,就像旅行一樣,你可以一年旅行一兩次,感受新鮮和浪漫,但你不太可能一年四季永遠在路上——你真的這麼做了,在路上也就沒那麼浪漫了。

但換個角度想,不能長途旅行的時候,我們同樣可以去城市周邊轉一轉,看看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什麼沒有觀賞過的新景點,這也是一種“旅行”。

戀愛也一樣。

熱戀期,尤其是豔遇這種自帶強濾鏡的熱戀期,就像是長途旅行,非常美好,但不可能一直存在。

但到了平淡期,照樣可以像旅途中一樣多聊一聊精神層面的話題,一起去探索一些新的事物,來製造持續不斷的“小熱戀期”。

為什麼旅行中豔遇的人,都很難走到最後?

多數時候我們會說,生活需要浪漫,但很少有人能意識到,浪漫同樣需要生活。

它們從來不是無法相容,只是交替存在,互為映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