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腫瘤的生物學特性-(4)非整倍體與核分裂

(1)流式細胞術顯示非整倍體

惡性腫瘤的流式細胞術測量多為非整倍性*。下圖為乳腺癌的流式細胞術模式。

腫瘤的生物學特性-(4)非整倍體與核分裂

一般來說,腫瘤惡性程度越高,非整倍體的程度越大,預後也越差。

染色體倍性

是指細胞內同源染色體的數目,其中只有一組的稱為“單套”或“單倍體”。需要注意的是,單倍體與一倍體(體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有區別。有的單倍體生物的體細胞中不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絕大多數生物為二倍體生物,其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一個染色體組,如果原物種本身為多倍體,那麼它的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一定多於一個。如四倍體水稻的單倍體含兩個染色體組,六倍體小麥的單倍體含三個染色體組,而不是三倍體。

非整倍性

屬於基因失衡,由一個或多個染色體(chromosomes)丟失或增加所致。癌細胞經常出現非整倍性。染色體數目異常意味著基因(gene)表達和細胞功能調節出現嚴重紊亂。

在非癌性疾病中,最常見的非整倍性是唐氏綜合徵(先天愚症)。是患兒因遺傳而獲得21號染色體的三個複製本,而不是正常的二個複製本。這樣,多餘的基因資訊則導致患兒的發育異常和神經系統異常。

(2)鱗狀細胞癌的有絲分裂,高倍顯微鏡

腫瘤的生物學特性-(4)非整倍體與核分裂

中央有一個有絲分裂

*

象,周圍是低分化鱗狀細胞癌的細胞,多形性細胞的細胞質中具有極少的粉紅色角化。一般來說,有絲分裂更可能出現在惡性腫瘤中。

但請記住,正常細胞可以在身體的許多組織中積極分裂,包括面板、骨髓、性腺和胃腸道。

*有絲分裂

(mitosis)又稱為間接分裂,是指一種真核細胞分裂產生體細胞的過程。是E。 Strasburger(1880)年發現於植物,由W。 Fleming於1882年發現於動物。特點是細胞在分裂的過程中有紡錘體和染色體出現,使已經在S期複製好的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於高等動植物(動物和高等植物)。動物細胞(低等植物細胞)和高等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是不同的。

有絲分裂?間期分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後期)三個階段,其中G1期與G2期進行RNA(即核糖核酸)的複製與有關蛋白質的合成,S期進行DNA的複製;其中,G1期主要是染色體蛋白質和DNA解旋酶的合成,G2期主要是細胞分裂期有關酶與紡錘絲蛋白質的合成。在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沒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體,而是以染色質的形式進行DNA(即脫氧核糖核酸)單鏈複製。有絲分裂間期是有絲分裂全部過程重要準備過程,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工作。

(現代醫學,利用有關藥物,制止了細胞中的紡錘體的形成,從而抑制了細胞的有絲分裂,使細胞分裂停止於G0(G0階段指因某些因素使細胞分裂停止,改變外因可使細胞重新進行分裂的時期)階段,利用該技術的有關藥物有效地遏制了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擴散。)

(3)異常有絲分裂,高倍顯微鏡

腫瘤的生物學特性-(4)非整倍體與核分裂

這是三個異常的有絲分裂。有絲分裂本身並不是惡性腫瘤的指標。然而,異常有絲分裂高度提示惡性腫瘤。周圍細胞顯示的多形性和色素沉著也有利於惡性腫瘤的診斷。

圖文來自https://webpath。med。utah。edu/CINJHTML

圖文來源於網路,供個人學習交流,侵權請聯絡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