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東家APP:這屆中年人開始痴迷於“押窯”

東家APP:這屆中年人開始痴迷於“押窯”

47歲的劉暢刷著手機,看到跳出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港交所上市的訊息,開啟認真讀了五分鐘。

事實上,他的興趣並不在於泡泡瑪特,而更在意另外一種盲盒遊戲——押窯,併為此上癮。

所謂押窯,就是將一批尚未燒製的陶瓷器以一定價位售出,再進窯燒製。最終出爐的成品可能是物超所值的“極品”,也可能是存在瑕疵的“次品”——全憑運氣。

押窯在傳統手工藝界已存在多年,因為東家這樣的網際網路平臺,“押窯”不僅影響力擴大,還能全程直播,這讓劉暢更有參與感。

他認為,這是期待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東家APP:這屆中年人開始痴迷於“押窯”

不過這種中年人的盲盒遊戲,充滿爭議。有人認為這一做法拓展了手工匠人的市場和收入,也給了玩家新的樂趣,有人卻擔憂這是中年危機下賭博式的玩法,且不利於匠人提升技藝。

而劉暢,這次要買的是一位知名匠人1580檔的建盞——一種產自福建南平的茶杯,以其黑底上變幻的金屬光澤釉彩而聞名:“好的建盞,市場價幾千幾萬都不少見。”

付款之後,燒製匠人會在每個建盞下標註好押窯的消費者們對應的編號或者直接落款消費者名號,然後進窯燒製。

建盞的燒製溫度要達到1300攝氏度以上,過去押窯的愛好者甚至會趕赴當地去圍觀等候。

東家APP:這屆中年人開始痴迷於“押窯”

如今有了網際網路,一些手藝人乾脆開直播展示燒製過程,等到幾天之後出窯,才能看到專屬於自己的那隻建盞的真面目,心情也隨著開窯緊張到頂點。

“過程有點像‘賭’,因為你不知道最終結果會如何。”

因為釉彩燒製中變色、流溢乃至爆裂等不確定性,最終“押”中的成品,可能是高於出價數十倍的“極品”,甚至有可能是一段時間中最好的“窯王”“窯寶”,但絕大多數可能只是跟實際價位差不多的“普品”,還有些則可能遇上“次品”。

東家APP:這屆中年人開始痴迷於“押窯”

開啟東家就能發現,各種型別的陶瓷器幾乎都有人參與“押窯”玩法。

相對於其他釉色穩定的種類,建盞、鈞瓷這類會產生窯變的器物在押窯時很受追捧,這類陶瓷器物精品率只有20%左右。

如果說對建盞本身的喜好是劉暢“入手”的原因,好運帶來的價值飛昇和滿足感,更讓他欲罷不能,曾花599元‘押窯’拿到的成品,最終市場價能標到5000以上。

俗話說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其實人生也像押窯,不千錘百煉、淬火重生,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收穫“極品”。未知,但值得期待。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