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許紀霖:中國傳統文化究竟是好還是壞?一個華東師大教授的思考筆記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些人認為好得很,遍地精華。另一些人又一口咬定,中國的傳統通通都是糟粕,經不起科學驗證。中國文化究竟是好還是壞?

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許紀霖老師將帶領我們深入中國文化的內部,思考過去的歷史,理解當下的現實,明白民族的未來。

口 述:許紀霖 華東師範大學紫江特聘教授

訪 談:陳為 正和島總編輯

編 輯:楊羽婷

來 源:正和島商業洞察

(ID:zhenghedaoshangye)

專訪許紀霖:今天該怎麼看“儒墨道法”?

儒家對商業是有包容度的

我們過去對待傳統的思路,是“儒家不能適合現代化”。如果按這個思路來,會發現儒家思想有很多短板,但是如果細細分析的話,會發現儒家沒這麼簡單。

1。 儒家敢於直麵人性

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從這個張力裡面發展出來“仁”“義”“禮”的思想。其中,“仁”是內心的道德品質,“義”是去做道德上應該做的事情,“禮”是一套制約行為的社會倫理規範。儒家到了宋明理學,吸納了佛教的心性之學以後,對人性當中的幽暗面有了較深的認識,所以才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慾”。它不是說仁的慾望不能存在,而是要有節制。

實際上,儒家的問題不在於它不包容人性,而在於它沒有發展出一套制度架構來遏制人性中的惡。儒家不寄希望於制度,堅信人“內在的自覺”,一心盼著“內聖外王”的“聖王”出現。這種中國文明的突破方式,與西方文明中尋求“外在突破”的方式不同。“外在突破”的文明不相信內在的人性,認為最靠譜的還是外在制度的剛性約束。

2。 儒家注重實用而非科學

科學一直是中國

的短板

,所以今天

中國拿

諾貝爾獎

的數量很

少,除了文學獎之外,只有一個

醫學獎

,還是集體公關的產物。

並非

偶然,

而是因為

包括儒家、墨家

中國文化

太實用了。

在一個實用的文化中,技術會發展得非常好。現在,中國的技術和應用是世界一流的,這和中國傳統有關。但是注重實用,在創造性方面就會有缺陷。創造性需要古希臘傳統精神,為求知而求知。古希臘人最開始研究科學的時候,都不知道那些東西有沒有用,但是最後發現這些東西是有大用的。

3。 儒家並不仇視商業

在先秦,商人還是蠻受尊重的,商業也受到政府的重視。

到了周代,有專門的部門分管價格核定、營業證明、度量衡等各類商業事務。

春秋時代,諸侯爭霸,各國都想富國強兵,商業政策大都比較寬容,比如鄭國對商人的政策是:

只要你忠誠於我,我就不干涉你的生意。

為什麼到了秦漢以後,政府要採取重農抑商政策呢?

抑商的思想究竟來自哪裡呢?過去,一直是儒家在背這個鍋——因為儒家重義輕利,而商人總是想著賺錢,所以儒家治國的各朝統治者都要重農抑商。其實,這可能是大冤案。

孔子有好幾個學生都是大商人。其得意門生中有一位叫子貢,生意也做得很大,孔子教他:“貧而樂,富而好禮。”儒家厭惡商人嗎?絕對不是,貧富與道德無關。作為人,無論貧富,最重要是有德。窮人只需安貧樂道,而富人財富愈多,責任愈大,必須“富而好禮”,為建立禮的天下秩序有更多的擔當。

那麼,

抑制商業的思想究竟來自哪裡呢?法家。

在戰國晚期,商人的勢力越來越大,開始投資政治了。有一個叫呂不韋的大商人,把作為人質押在趙國的秦國王子扶上秦國的王位,生下兒子秦始皇。大商人在秦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等到兒子即位成為國君,他也當上秦國宰相。商人干政太可怕了!於是處處為君主利益著想的法家,將市場和商人視為頭號的敵人。

商鞅提出對市場課以重稅,而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更是對商人非常敵視,說社會上有危害國家安全的五大蛀蟲,其中一個就是商人。所以真正排斥商業、仇恨商人的是法家,而不是儒家。自秦始皇採納法家思想,實施抑商政策之後,在漢唐兩宋,這個政策一直延續下來。

不過,這個政策最主要的影響不是抑制商業的發展。中國古代商業一直是蠻發達的,甚至看《清明上河圖》,北宋的時候甚至可以說算世界領先的。抑商政策最主要的影響體現在社會結構上。在古代中國的四大社會階層“士農工商”中,商人排最後一位,至少不算社會精英。

許紀霖:中國傳統文化究竟是好還是壞?一個華東師大教授的思考筆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