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我在閃電倉做負責人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江樓月

8月的午後,南方城市的氣溫飆升到40度,在百餘平米的閃電倉裡,快遞包裹堆放起來有半人高,各類零食雜亂擺放在貨架下,讓原本逼仄的空間顯得更侷促。

由於門店上線了“滿59減12”的大額優惠券,當天午後兩點,倉內已經爆單,再加上一名店員請假,店內只有店長一人值守,分揀超時的訂單已經堆積了十餘單。

因此,即使過道狹窄,即使閃電倉內沒有空調,我和店長脫去上衣、用礦泉水打溼毛巾,一邊擦臉,一邊穿梭在店裡揀貨、發單、收快遞,時間似乎過得飛快。

閃電倉內景

  江樓月/攝

閃電倉內景 江樓月/攝

做了範功成閃電倉專案下一個店的負責人後,這是我的第一個工作日。

其實我不是範功成選擇的第一位閃電倉負責人。

自今年5月開倉以來,有兩位負責人先後上任,第一位因為能力不足,已經被降職為運營;第二位出身於美團體系,但在接觸了閃電倉後很快選擇了“單飛”。

範功成沒有停下物色尋找閃電倉店負責人的步伐,他需要更專業且專注的人來打理他旗下幾家閃電倉門店。

面試時,範功成告訴我,做閃電倉負責人,管理工作要“面面俱到、事無鉅細”,“進貨、運營、活動、店員管理……幾乎所有問題都需要擔當精神。”

門店負責人的工作壓力巨大,但真正打動我的,是範功成對閃電倉專案的雄心勃勃,“即便再虧損半年,我還是會繼續做下去”;正是被範的激情所感召,我做了其中一個閃電倉負責人的職位。

透過這段短暫的閃電倉負責人經歷,我在進貨、流程管理等環節所積累的經驗,希望能給更多閃電倉的加盟商帶來啟示。

半路接手

半路接手範功成的閃電倉門店,人和事的管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和我搭檔的運營董卓祥,為我詳細介紹了門店的人員結構:範功成是“總管”,我是負責人,董卓祥負責運營和進貨;門店三名員工,兩名店員一名店長。

2016年,範功成開始創業時,董卓祥就與他結識,隨後兩人各自發展自己的事業,直到今年年初,等他愛人生完孩子、休完月子後,董又來到範功成新專案麾下。

相識多年,董很瞭解範功成的行事風格:從嚴治軍!

嚴厲的管理風格滲透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天傍晚,範功成突然命令我和董卓祥,在閃電倉進貨平臺採購滿價值8000元的商品,然後再填寫完採購進貨表。

工作內容並不複雜,在閃電倉進貨平臺選品、下單,再在表上填寫價格、採購量,但進貨工作事無鉅細,我和董還要確認門店是否缺某件商品;填寫建議售價也要貨比三家,對比競對售價後再確定自家價格。

所以,當晚8點,我和董開始進貨;直到深夜兩點,我們才填完採購表,而範功成全程都在辦公室內“督戰”,期間工作電話不斷。

創業近七年,範功成的管理法則基本成形————向負責人要結果、倒逼員工強執行。對於每一項業務的負責人,範的要求標準從不改變。

記得入職第一天,我還在熟悉閃電倉的後臺系統,範就給我安排了新的工作任務:以2-3個小時為一個區間,安排店長填寫相應的工作日報。

店長直接管理閃電倉店內的工作,每天協助店員揀貨、收快遞並上貨、安排店員的工作時間表……在範功成看來,以目前門店日均135單的規模,店長的工作高度不飽和。

所以,在基礎工作之外,店長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整理庫位、盤點商品是否過期、協助運營填寫採購表等等。

“把店長的工作按時間段做拆分、每日彙報工作完成進度”,範功成認為,店長有效地忙起來,才能讓門店運營越來越精細化。

不過,我和店長溝通後,發現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

範功成這家閃電倉的店長,1995年出生,年輕且工作認真,但對於做店長這種管理崗位,他沒有想法,甚至還有反抗心理:“不要什麼事都來找我,我跟範總明確說過我不做店長。”

人員管理是極其瑣碎且消耗精力的事情,在我剛接手閃電倉門店時,一名店員已經準備離職。“他點的盒飯少放了雞蛋,他都能和送飯的老闆吵起來”,董卓祥說,閃電倉是服務業,這名店員的性格做不了這一行。

個案無法說明整體問題,在我與這名店員交談後發現,對方雖然去意已決,但態度相對端正,揀貨能力沒有問題。

閃電倉內景

  江樓月/攝

閃電倉內景 江樓月/攝

範功成指出癥結:還是我們的管理出了問題。

流程、標準……這是範功成給我安排工作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詞,他認為表面上門店的虧損、履約超時和顧客差評,很大程度源自於前端的標準化管理沒有做到位。

在過往的負責人中,範功成最看好第二位——出身於美團體系、對工作高度負責、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點才下班。

但問題同樣存在,“如果只開一家閃電倉,他(第二位負責人)的責任心和能力完全稱職”,而範功成的設想是:未來要在周邊城市開5-10家閃電倉。

因此,範成功高度強調管理要流程化、標準化,結果和問題要及時反饋並處理,“只有早期一到兩家的管理流程和盈利模式跑通,後期才能快速複製,產生規模效應。”

範功成希望把目標、管理要求和未來路徑想清楚,接下來就是負責人的工作——如何重塑一家門店的工作流程?

重塑流程

範功成的閃電倉要重塑工作流程,得先從提升門店評分開始。

今年6月,美團更新了成熟期閃電倉門店的考核標準,分為城市目標訂單達成率、訪購率、商責問題訂單率、任務揀貨率和真實庫存率等五項進行考核,據此為門店評定星級,再給予相應的獎勵。

考核中,訂單達成率佔到40%的比重,按照範功成所在城市的單量評級,門店日均單量要達到195單以上,才能拿滿5分。

不過,日單量的增長是結果,其背後是門店要做好流程管理:提高揀貨時效、確保商品庫存充足、降低商責問題訂單,最終才能逐步提升單量。

閃電倉考核指標

而門店能迅速著手改進的,就是提高任務揀貨率,並減少商責問題訂單。

任務揀貨率考核的是門店使用百川中臺揀貨的頻次;百川中臺是美團今年推出的、針對閃電倉商家的後臺系統,而門店同時還使用另一後臺——美團外賣商家版。

兩個系統有何區別?百川系統更易於商家操作補貨、上架新品等;而美團外賣商家版更方便門店發起活動。

顯然,在隱秘的角落裡,美團正在打造全新的電商後臺——百川系統。

書歸正傳,我出任負責人時,門店的任務揀貨率只有44%,考核只能拿1分,這一塊流程急需標準化。

正常情況下,當訂單湧來,店員在百川系統“接任務”、在門店揀貨,揀完貨再到百川點選“揀貨完成”,最後在美團外賣商家版“發單”,等待騎手接單、配送。

不過,店長卻犯了個“小錯誤”:在百川“接任務”、揀貨完成後,直接在外賣商家版發單。

流程疏忽導致任務揀貨率遲遲無法提升,在我專門向店長明確工作流程後,門店每日的任務揀貨率終於達到了100%,該項考核也從43%提升到近56%。

解決了任務揀貨率的問題,接下來還有商責問題訂單處理。

根據考核標準,商責問題訂單率的考核比重佔到20%,門店的商責訂單降到0。5%才能拿滿分,相當於1000筆訂單中,最多隻能有5單是因為商家缺貨導致使用者退款,或者使用者給出了中差評。

在我接手時,門店的商責問題訂單率已經高達2。1%,該項考核只能拿到2分。

範功成說,解決商責問題訂單的辦法並不複雜,“最主要的就是缺貨導致退款,要將退款轉移到線下,給顧客支付寶或微信轉賬。”

因此,我給店長下達了新的工作流程:一旦遇到缺貨,門店先電話聯絡顧客詢問能否換貨;如果不可行,再問顧客要支付寶或微信賬號,儘量線上下退款。

明確上述退款流程,店長和店員們也嚴格執行,門店的商責問題訂單率在7天內降低到1。6%,考核評分為3分。

不僅是範功成的門店,很多閃電倉已經找到“規避”缺貨導致退款的方法,有門店甚至直接給顧客在後臺留言:本店不支援線上退款。

規避是規避,但門店要從源頭解決“缺貨退款”問題,保證商品庫存充足才是根本之道。

不過,範功成說:供應鏈問題,是最難啃的骨頭。

供應鏈:最難啃的骨頭

一瓶礦泉水,一包辣條,是如何來到閃電倉的貨架上?

範功成的門店裡,4000多個品類(sku)中近四分之一都是從拼多多采購,“每天門店都堆滿了六七十件快遞,多的時候將近一百件”,董卓祥說。

在拼多多上,董卓祥主要採購電商非標品,而類似於熱銷的礦泉水、零食等,範功成在開店初期找了當地的幾家小批發部,專門供應零食、酒水等,當天下單當天送貨。

小批發部的履約機動性強,但劣勢是太過於傳統,“批發部老闆看不懂表格,甚至讓我給她手抄進貨單……最後我們取個折中,我把補貨清單截圖發給她。”

進貨渠道依賴“線上拼多多+線下批發部”,但範功成認為,這種進貨體系遠遠不足,還要升級。

在範功成看來,進貨下單工作不復雜,只需要仔細認真,貨比三家,選出價效比最高的產品;但供應鏈是專業工作,涉及選品和價格談判等,必須有專業的人來操盤。

範功成說,董卓祥不是那個專業的人。“太粗心大意!考慮問題太狹隘!”,範功成批評老友時直言不諱。

董卓祥剛開始負責進貨工作時,範功成幾乎每天都給他發20多條微信訊息、打五六通電話,“補貨、上架、修改商品圖片和關鍵詞……每個問題他(範功成)都能提前發現。”

“從嚴治軍”的風格下,足見範功成對商品問題的重視度。

現有的進貨渠道中,董卓祥能在拼多多上採購到相對最便宜的商品,以蘇菲超熟睡夜用4片裝的衛生巾為例,拼多多某店鋪的單價為4。8元,而範功成門店裡該商品的售價為12元一包,並且是酒水、零食之外最熱銷的產品之一。

一包衛生巾能創造7元以上的毛利,這也是範功成選擇拼多多作為主力進貨渠道的重要原因。

不過,門店最熱銷的酒水、部分零食,由於每天都要補貨,董卓祥基本都是向批發部要貨,如果批發部沒時間送貨,店長往往會自己開電瓶車到線下取貨。

從線下批發部採購的水飲,由於處在整個採銷體系的最末端,進價優勢不明顯。一瓶550毫升的農夫山泉,售價2元,進價則是1元,再加上冰櫃儲存的電費和配送跑腿費,真實毛利會低很多。

範功成認為,線下渠道的價格體系要改變,最好的辦法是擴大規模,開更多門店,提升銷售規模,再和經銷商等上游談價格才能有優勢。

“一旦開到10家店以上,我們還能從更上游的經銷商進貨”,範功成說,門店規模如果越做越大,採購渠道就能一直走向更上游源頭級的經銷商,取得最大的進價優勢。

想法足夠長遠,但路還得一步一步走。

迴歸現實,在目前門店還沒有盈利的情況下,範功成的工作,包括負責人的工作,還是確保門店作業流程的標準化,再從中探索出一條可複製的盈利道路。

那麼,一家閃電倉門店達到多少單量、多少客單價,才能實現盈利?

尋找盈利點

以範功成的門店為例,整個8月,門店銷售商品的收入近15萬元,日均訂單量為139單,每單平均收入(商品原價+配送收入+包裝費)為45。1元。

在總費用中,平臺的相關支出就佔到商品收入的五成,包括5%的費率、每月相應的門店流量推廣“點金”支出,以及支出部分最多的營銷活動費用。

活動費用的支出佔比總體是相對確定的,範功成表示,以5-7月的資料綜合計算,活動成本佔門店總收入的比重約為22%。

因此,剔除平臺相關的費用後,門店每單實際收入34。7元。

再看固定成本,範功成的門店每月房租5000元,員工工資總計約20000元,水電費等約500元,折算到8月的每筆訂單中,單均固定費用為6。11元。

最後,成本項中佔比最高的採購成本。根據範功成的設想,採購成本佔到商品收入的40%-50%,以現有的客單價和日單量就能實現盈利。

以8月資料為例,按照採購成本佔收入的50%進行測算,日均採購成本2500元,折算到每筆訂單中,採購成本約為18元,再扣除固定成本,每單收入能達到10。6元。

不過,50%的採購成本僅是理想正規化。根據我的測算,目前門店內熱銷的酒水飲料、單包零食,單均採購成本佔商品原價的比重,高達60%以上。

如果按照60%的採購成本佔比來計算,每單採購成本約為22元,扣除固定成本、再減去每單的跑腿費用支出(約2-3元),再減去商品退款、過期商品損耗等支出,門店必然會虧損。

正如範功成所說,商品問題是“最難啃的骨頭”,也是實現門店盈利的關鍵一步。

同時,門店的客單價也要持續提升,如果每單實際收入在40-45元之間,按照現有的採購成本、固定成本的情況,每單利潤能達到約6-10元。

提升客單價是個漫長的過程,美團方面給出的運營建議是:減少“滿39減3”“滿29減2”等小額滿減券;在商品列表中增加“整件/箱”的品類,在消費者端將品類排序提前。

隨著客單價的增長,客單量如果能持續增加,固定成本和採購成本被進一步攤薄,門店的盈利空間還能再次提升。

範功成對閃電倉專案充滿信心,即使業務短期虧損,即使負責人三番五次變動,他都會打起“120分的精神”,從進貨和流程管理入手,專注於做業務。

因此,對於初入閃電倉的加盟商而言,首先,細化進貨端、細化商品採購價和售價體系是最為關鍵的工作,加盟商要大浪淘沙,在供應鏈端找到最具綜合競爭力的產品。

其次,從線上運營到門店人員,加盟商都要做好流程管理,閃電倉工作往往細緻入微,如果提前明確每一項工作的標準流程,再推及到店員嚴格執行,中間環節不必要的損失才能逐步降低。

對接範功成的門店的渠道經理告訴我:閃電倉的“細活”很多,“做好了盈利能力會很強”。

這些自發的“眾創模式”的供應鏈探路,於美團而言,不僅僅能夠提供更加垂直細分的運營模式,優選出更多本地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節省了大量的自營及探索成本,而且還能複用旗下“高併發”工作的騎手資源,風險極小,但卻可能收益巨大。

儘管還是改造線下供應鏈的萬里長征第一步,但也許,水滴石穿。

(應受訪者要求,範功成、董卓祥為化名)

我在閃電倉做負責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