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暴跌,汽車大佬們的反思:我們為什麼要買特斯拉

特斯拉銷量暴跌

特斯拉在四月的銷量開始涼了,2021年4月,特斯拉上險量僅為11,949輛,較3月銷35,478輛,暴跌了2/3之多。

特斯拉進入中國以來銷量一路暴漲,完成了從鯰魚到鯊魚,最後長成鯨魚的跨物種鉅變。

如果特斯拉自己不犯錯,或許真的可以在中國市場吊打一切,而特斯拉作為新能源的巨無霸,則完全有可能複製Model 3在美國市場的銷量超過賓士C+寶馬3+奧迪A4之和的奇蹟。

鯨落萬物生,特斯拉四月銷量跌慘了

但是特斯拉如同火箭昇天般的銷量卻因4月的上海車展的維權事件停滯了,車主維權對於每一家車企的公關來說,都是必考題也是開卷題,照抄就好。但特斯拉不知道是傲慢還是沒有能力,這場車主維權的風波,幾乎以交白卷的方式收場。

當年賓士女車主坐在車頂哭,今天有特斯拉女車主站在車頂演講。差別是賓士很快讓此事冷卻,消費者再一次進入了買買買的遺忘狀態。而特斯拉則在熱搜榜霸榜近一個月,再加上不斷有疑似剎不住車的事故出現,讓一些已經訂車尚未提車的消費者心生疑慮,特斯拉的剎車到底行不行?

而這也是特斯拉在四月銷量出現巨大落差所在,特斯拉中國在四月批發銷量高達25,845輛,而上險量則顯示特斯拉只賣出了11,949輛。中間13,896輛的銷量之差,除了在提車辦手續的車輛,更多的是來自預定車主的觀望。這個特斯拉,到底是提還是不提?

特斯拉可能從來沒有想到,會遇到今天這樣的尷尬局面,一邊是手持讓各家車企羨慕的巨量訂單,另外一邊是訂單使用者在面對提車時,卻變得更加謹慎,紛紛表示要等等再提。2021年4月,特斯拉Model 3上險量為6429輛,Model Y 為5520輛,現在特斯拉訂單排得依然很滿。當中國市場遇冷後,特斯拉超級工廠拉滿的產能只能向國外釋放,就在四月特斯拉出口達到了14,174輛。

鯨落萬物生,特斯拉四月銷量跌慘了

面對觀望中的準車主,特斯拉也降下了在中國持續擴張的步伐,據路透社報道,特斯拉已經暫停在上海買地擴建工廠。特斯拉一度打算將其上海工廠作為其全球出口基地。如今計劃暫時擱置。特斯拉沒有競標現工廠對面的地塊,放棄擴建。

一鯨落,萬物生

雖然特斯拉的銷量在中國市場遇冷,但絲毫沒有阻礙中國汽車向電動時代前進的步伐,2021年4月純電動的銷量 15。2 萬輛,同比增長 258。5%;插電混動銷量 3。3 萬輛,同比增長 100。3%,佔比 18%;4 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 10。1%,是繼3月之後,零售滲透率再一次突破10%,而2021年1-4 月滲透率整體也高達 9。0%,較 2020 年 5。8% 的滲透率提升明顯。

在四月的銷量榜,搶走特斯拉風頭的是小型電動汽車,除了當紅炸子雞的宏光MINI EV,還有尤拉黑貓、奇瑞eQ1、奔奔EV等9款車以51,301輛的總銷量,佔據了純電市場的半壁江山。

鯨落萬物生,特斯拉四月銷量跌慘了

同時在這張表單上,除了特斯拉和寶馬,其他皆為中國品牌,無論是賣3萬的宏光MINI EV,還是賣50萬的蔚來,中國品牌涵蓋了電動汽車市場的高中低,以及車型上的大中小。這些中國品牌,既有新勢力,也有老實力,

他們撐起了中國的電動市場,未來也必將由中國品牌重構全球的電動市場。

在知乎上有人問:如果有一天特斯拉退出中國,會對中國新能源市場造成什麼影響?其實特斯拉只是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催化劑,在特斯拉國產之前,中國人已經擁有了蔚來、比亞迪,而華為針對智慧汽車的相關技術也已經在緊張地研發。我們尊敬特斯拉作為電動先行者,但也更清晰地認知:即使沒有特斯拉,純電動汽車的道路,我們中國人也依然會自信地走下去。

而今天面對著中國電動汽車品牌的全面崛起,特斯拉除了傲慢,還能帶給我們什麼呢?或許特斯拉只能再一次驗證那句名言:“當老大和老二打得熱鬧的時候,老三卻看不見了”。

另一種可能

當市場上為特斯拉事件爭吵不休的時候,燃油車的聲量又在哪裡?當所有的自媒體、短影片平臺天天罵特斯拉的時候,那些曾被罵上熱搜的帕薩特、漏機油又在哪裡?

這是一個眼球為王的注意力經濟時代,相對於被罵,更悲慘的是人們的遺忘。特斯拉雖然天天被罵上熱搜,但消費者天天看到的都是電動汽車,而汽車作為長週期、複雜決策的消費品,誰又能知道這其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又會有多少。

鯨落萬物生,特斯拉四月銷量跌慘了

或許特斯拉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走出當下的輿論危機,恢復正常的銷量;又或許從此中國消費者將逐漸放棄特斯拉,走向中國品牌的懷抱,但不管何種情況,我們再回頭看一眼2021年4月的這張純電汽車銷量榜,傳統豪華品牌的BBA只有寶馬iX3以1629輛的銷量,排名第24位;而燃油車時代的王者,合資品牌則無一上榜。

鯨落萬物生,特斯拉四月銷量跌慘了

在這張榜單已經涵蓋了純電車型銷量的TOP30,而大眾集團投入數百億歐元,採用MEB平臺打造重磅的純電車型ID。4 CROZZ和ID。4 X均未上榜。作為大眾向電動時代的轉型力作,ID。4 CROZZ和ID。4 X在正式上市的首月銷量卻連TOP30都沒有排進去,這樣的銷售數字與大眾品牌的影響力+長達半年的預售期+營銷投入的高預算相比,只能說這是一份不及格的成績單。

當然大眾已經屬於合資純電的先行者,起碼基於MEB純電平臺的ID。4已經正式上市。其他的合資品牌要麼處於概念車階段,要麼只能銷售一些中方主導,用來平衡新能源積分的電動汽車。

2021年四月的整體銷售資料顯示出這樣的趨勢: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22。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 7。1%;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 1。5%。

或許還有另外一種可能,那些在燃油車時代不可一世的合資品牌,或許會在電動/智慧汽車時代終將以巨鯨隕落的方式沉於海底,而合資在電動時代隕落釋放的市場空間,非常有可能複製智慧手機的道路——除了一家蘋果,其他皆為中國品牌。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