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北汽-A00級電動車車身技術路線研究

前言

孫逢春院士在2017年中國汽車輕量化技術研討會指出[1],汽車整備質量減少10%,可以明顯改善汽車動力經濟性、可靠耐久性、環境油耗性、安全性、操控駕駛與舒適性,如:加速效能提升0。5s,油耗降低6%~8%,續駛里程增加5。5%,尾氣排放減少7%,轉向力減少6%,剎車距離減少5%等。同時,隨著《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等國家法規對能耗、排放等的逐步加嚴,以及消費者對汽車使用經濟性、續駛里程等的高度關注,將汽車輕量化作為重要技術途徑是各企業的普遍共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2。0版》作為指導汽車行業發展的綱領,明確了2020~2035年輕量化階段目標及技術路線: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輕量化係數降低15%,2030年降低25%,2035年降低35%。預計超高強鋼、鋁鎂合金及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的應用比例將逐步上升,以實現汽車輕量化目標。

車身系統作為汽車企業自主設計與製造的關鍵系統,是汽車輕量化的重要一環,汽車企業如何選擇合適的輕量化技術路線,是平衡輕質材料應用成本及裝置投入,實現收益最大化的關鍵。

因此,本文結合A00級兩座及四座產品規劃的制定,研究了目前車身的技術路線,從車身材料、平臺化策略、工藝路線、成本估算、產線投資方面進行全方位分析,並透過投入及收益分析確定最優技術路線。

2車身技術路線應用現狀

當前,根據白車身(BodyInWhite,BIW)用材、工藝及結構,行業採用的輕量化車身路線可歸為4種。第1種:傳統鋼車身技術路線。鋼製BIW及開閉件,區域性輔以高強鋼、超高強鋼、熱成型、拼焊等技術應用,該技術路線成熟度高、低成本,是汽車企業普遍採用的輕量化技術路線。

第2種:鋁合金車身技術路線。該技術路線分衝壓板材式及鋁型材框架式2種。衝壓板材式車身以衝壓板材為主,技術相對成熟、成本較高,主要應用在中高階車型上,主要代表車型有I-PACE、蔚來ES8等。鋁型材框架技術路線以鋁型材作為BIW框架,外覆蓋件採用塑膠。技術也比較成熟,成本較鋁合金車身技術路線低,主要應用於低端車型上,如EQ1。

第3種:鋼鋁混合車身路線。該技術路線以鋼及鋁合金衝壓為主,下車體骨架兼有鋁型材,鋼與鋁佔比相當,兼有少量其他材料應用。目前主要應用於中高階車型,技術風險較高、成本也高。代表車型有Model3、寶馬7系、ModelS、廣汽AionLX和北汽新能源ArcfoxαT。

第4種:碳纖維複合材料車身路線。該技術路線以碳纖維複合材料用材比例最高,兼有部分熱塑性塑膠、彈性體、鋼及鋁合金材料應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車身用材及工藝複雜度較高,技術難度大,成本很高。主要用於跑車及高階車型。代表車型有寶馬I3等。

擬開發的A00級兩座及四座產品定位為低成本國民車,規劃產量較低,基於以上4種技術路線分析初步確定“傳統鋼車身技術路線”及“鋁型材框架式車身技術路線”。

3主要方案對比分析

基於以上選擇的2種技術路線,細化形成了2種方案,分別為:

(1)全鋼車身方案,

(2)鋁型材框架(壓鑄鋁接頭)方案。

從車身用材、平臺化策略、工藝路線、成本、產線投資方面進行全方位分析。

3.1車身用材

2種方案的用材及質量對比請見表1。

方案(1)採用100%鋼質車身,三門兩座車型車身質量預估為300kg。

方案(2)採用鋁型材、板材及壓鑄鋁,3種材料佔比為64%,覆蓋件採用低成本工程塑膠,三門兩座與五門四座車型車身質量分別下降159kg、174kg。

3.2平臺化策略

為最大化降低車型開發成本,三門兩座與五門四座車型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平臺化和通用化,透過分析確定通用化率目標70%。在車身結構方面,五門四座車型白車身在三門兩座車型基礎上進行以下變化:

(1)重新框架佈置,增加B柱總成及地板橫樑總成,考慮角接結構;

(2)在車身前部造型一致情況下,保證前排前部結構不變,修改地板及樑架結構;

(3)三門兩座車型加長後在角接點位置適當增加壓鑄件比例,保證車身框架剛度不低於目標值;

(4)車門模組化裝配,造型充分考慮2個車型的通用性。

(5)鋁型材借用供應商已有截面形狀方案,減少模具投入。

3.3工藝路線分析

方案(2)與方案(1)相比,多了鋼與鋁連線型別,鋁型材與鋼的連線主要採用螺接形式,壓鑄鋁與鋼的連線主要採用鉚接形式(表2)。在工藝策略上,方案

(2)主機廠不需投入衝壓車間,但由於採用了塑膠覆蓋件,為保證外觀質量,主機廠需投入塑膠件塗裝相應場地及裝置。

3.4車身材料成本粗算

基於三門兩座車型對車身材料成本進行估算及對比分析,詳見表3。全鋼車身單車成本估算為6181元,鋁型材框架車身單車成本估算為10732元,鋁型材框架車身較全鋼車身上漲約105%。五門四座車型相比三門兩座車型成本約上漲20%左右。

3.5產線投資分析

為更好進行產線投資分析,預定以下前提條件:

(1)按產能4萬/年、生產時間為5年,每天2班計;

(2)總裝費用差異較小,產線投資對比不計總裝投入;

(3)三門兩座與五門四座車型模具、檢具和夾具考慮設計通用率目標為70%;

(4)全鋼車身方案主機廠投入衝壓、焊裝、塗裝與總裝,鋁型材框架車身方案主機廠投入焊裝(含分總成焊裝)、塗裝與總裝。

以下對各階段投入進行估算分析。

3.5.1衝壓投資分析

全鋼車身廠房(12000m2)、衝壓線及模檢夾裝置由公司自行投入,共需投入34660萬元。鋁型材框架車身公司不投入廠房及衝壓線,僅投入模具、檢具和夾具裝置,且由於型材從供應商現有截面形狀中選擇,可與供應商分攤成本。經測算,鋁型材框架車身方案需為衝壓投入6100萬元,比全鋼車身方案節省28560萬元(表4)。

3.5.2焊裝投資分析

2種技術路線對於廠房都有需求,因此在此不做評估,僅評估差異性較大的部分。全鋼車身焊裝投入按照傳統模式估算,預計投入5205萬元。鋁型材框架車身焊裝,自建分總成焊裝線,共計需投入5495萬元,比鋼車身方案投入增加290萬元(表5)。

3.5.3塗裝投資分析

全鋼車身塗裝投入按照傳統模式估算,預計投入20560萬元,鋁型材框架車身焊裝需投入7460萬元,比全鋼車身方案投入減少13100萬元(表6)。

根據以上投資分析,全鋼車身總計需投入60425萬。鋁型材框架車身總計需投入19055萬元,較全鋼車身方案投入減少43953萬元。

4收益綜合分析

4.1輕量化效果

以三門兩座車型為例,在同等扭轉剛度及模態目標下,鋁型材框架車身質量共計141kg,較全鋼車身降低159kg,降重53%,輕量化效果顯著。

4.2效能提升收益

結合行業平均水平,具體到本案例,141kg降重預估可提升續駛里程8。3%,制動效能提升7。5%,轉向力降低9%。

4.3投入產出綜合收益

以三門兩座車型為例。從單車成本估算方面,鋁型材框架車身(10732元)較全鋼車身(6181元)增加4551元。從產線投入方面,按20萬輛產品週期計算,全鋼車身單車投入3021元;鋁型材框架車身單車投入953元,較全鋼車身單車投入減少2068元。從節約電池電量方面考量,鋁型材框架車身可節約3kW·h電量,較全鋼車身可節省單車成本約3000元。綜合以上主要方面,鋁型材框架車身較全鋼車身單車減少投入517元。

5結束語

車身輕量化技術路線選擇應根據公司現有資源、車型投入等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針對本公司需全新投入產線及產量規劃情況,選擇鋁型材框架車身能夠用更低的前期投資,實現單車效益的最大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