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賈誼是懷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國不允許這種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歲

歷史上,真正稱得上懷才不遇的人,大概有三位:漢朝的賈誼、唐朝的李商隱、明朝的唐伯虎。

相比而言,賈誼要比後兩位幸運一些。至少活著的時候,能夠親密地接觸過帝王,表達過自己胸中的曠世大才,至於君王重不重用,另當別論。

賈誼是西漢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論家兼文學家,司馬遷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把他和屈原放在一起,並稱為“屈賈”。

賈誼的才氣到底有多高?這事真不好形容,一是他死得早,二是他的想法在當時並沒有被付諸實踐。

但很多歷史人物給予他高度的評價,比如教員曾賦詩稱讚他:

胸羅文章兵百萬。

賈誼有很多高質量的政論文,包括《過秦論》、《論積貯疏》、《治安策》。尤其是《過秦論》一直都是語文教材的必選課程,而作為政論文的《治安策》更被稱為西漢第一雄文。

今天,關於秦朝那句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的評價,正是出自賈誼的《過秦論》。

很可惜,天妒英才。賈誼作為西漢第一大才,生命的長度只有短短32年光陰。

賈誼是懷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國不允許這種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歲

生在錯誤的時代

一個人的成功,少不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

一個人的不幸是生在錯誤的年代,遇上一群錯誤的人。

賈誼是後者。

很多人看待賈誼的不幸,將原因歸咎為漢文帝劉恆對他不夠重視。

殊不知,漢文帝有難言的苦衷。

西漢經過諸呂之亂後,藉助外人的力量把吆五喝六的呂氏外戚平定下來。

大功臣周勃、灌嬰成為繼呂氏外戚以後,另一股強大的朝堂力量。

文帝本身不具備合法的皇位繼承權,是周勃一幫人硬把他扶上帝位的。

所以,他在處理朝政和用人方面必須考慮老臣的意見。

而絳侯周勃、太尉灌嬰、東陽侯張相如對賈誼充滿偏見。

雒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史記·屈原賈誼列傳)

在他們眼中,來自洛陽的書生賈誼,是一個小小年紀,不學無術,專門鑽營權力的問題青年。

文帝沒有辦法,只能把賈誼從朝中調任地方,去做長沙王的太傅。

實際上,文帝是出於保護賈誼的考慮。老臣不喜歡他,留在朝中當官,時間長了容易當出事。

賈誼是懷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國不允許這種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歲

賈誼真是周勃說的那樣嗎?並非如此。

周勃等人討厭賈誼,主要是賈誼向文帝提出的建議,觸動了老臣的利益。

最主要的問題是,賈誼向文帝建議,要大刀闊斧改革,應該把列侯遣送回封地,不應該讓他們繼續留在長安。

一來朝廷要花費錢財養著他們,二來他們居功自傲容易成為皇帝親政的掣肘。

老臣聽說後,立刻火冒三丈。小小的洛陽青年,真不知道天高地厚,還沒讓你掌握實權,你就想把我們的長安戶口取消。

當賈誼提出讓老臣捲鋪蓋滾出長安後,在老臣的集體反對下,賈誼先收拾行李走人了。

平心而論,漢文帝對賈誼的建議,恨不得舉雙手贊成。品嚐到皇權滋味的漢文帝,此時已經對擁立自己的周勃、灌嬰厭煩了。

但還是那句話,漢文帝來長安的時間太短,缺乏強有力的政治根基。面對賈誼掏心窩子的話,文帝只能裝傻充愣把賈誼下放。

賈誼離開不久,漢文帝的刀已經磨得蹭亮,周勃因為犯了事,差點死在獄中,出來後被遣送封國,灌嬰也沒過多久病死了。

當年壓制過賈誼的人,走得走,死的死。賈誼是不是有出頭之日了?

但是漢文帝的身邊還有一個人存在,他成為壓死賈誼的最後那根稻草。

他是何許人?漢文帝的男朋友,鄧通。

劉邦的兒孫不知道遺傳了什麼基因,漢朝的皇帝普遍都有男朋友。鄧通成為西漢歷史上首位光明正大記載的皇帝的男朋友。

鄧通沒有什麼才華,除了一張漂亮的臉蛋兒,史書中基本沒有記載他的優點。

原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皇家侍從,結果撞大運遇上漢文帝,從此飛黃騰達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表達對鄧通的喜愛,漢文帝把帝國的鑄幣業務交由鄧通掌管,鄧通成為僅次於皇帝最有錢的人。

鄧通這種以色示上的小人,怎麼能夠入得了賈誼的眼睛。賈誼經常勸誡漢文帝要親賢臣、遠小人,鄧通因此恨上賈誼。

漢文帝跟鄧通是什麼關係,賈誼根本比不了,所謂疏不間親,人家是蜜裡調油。相比之下,忠心耿耿的賈誼成了外人。

況且,鄧通是文帝期間,最具有話語權的人,結果賈誼得罪了他,致使賈誼畢生都難以翻身。

賈誼是懷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國不允許這種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歲

曠世奇才

賈誼的厲害之處,不光是他寫了幾篇流傳千古的文章,而是他的遠見卓識。

縱觀賈誼一生,雖然處處受到小人算計,漢文帝看似遠離他、不重用他,但是漢文帝私底下對他不錯。

北宋的大改革家王安石曾賦詩,評價賈誼說:

一時謀議略施行,何謂君王薄賈生。爵位自高言盡廢,古來何啻萬公卿。

皇帝雖然沒有重用賈誼,沒有給他三公九卿的爵位,但是皇帝採納他的建議,憑這一點,又怎麼能說皇帝輕薄了賈誼。

那些養尊處優、打擊報復賈誼的王侯將相,雖然位極人臣,但是說出的話,皇帝不採納也是白搭。

賈誼是最早提出“削藩”的人,他在《治安策》裡提出:

疏者必危,親者必亂。

賈誼指出,

西漢社會的主要危機是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們企圖叛亂的陰謀。

漢高祖斬白馬盟誓封了很多劉姓諸侯王,在當時確實能夠緩解社會矛盾,穩固劉氏的江山,但漢朝的大船已經行駛半個世紀,矛盾已經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異姓王因為沒有血緣關係,往往不是一條心,但同姓諸侯更靠不住。

劉邦打下天下,把皇位傳給漢惠帝劉盈,符合嫡長子繼承製,功臣宿將、劉氏宗親說不出一二。

惠帝劉盈早逝沒有子嗣,皇位才落到漢文帝劉恆頭上。

此時,矛盾已然出現。

劉邦有八個兒子,漢惠帝劉盈跟劉如意早死,在世的有六位。齊悼惠王劉肥(曹姬生)、代王劉恆(薄太后生)、梁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厲王劉長、燕王劉建。

大哥死了,憑什麼由你代王來繼承皇位,大家肯定滿腹牢騷,但不至於發作出來。

到了漢景帝時,問題更大了。

那些後生晚輩更加想當然地認為,皇帝位置不應該由老四家,老五老六老七老八都有資格,甚至連劉邦的侄子都想過把皇帝癮,後來“七國之亂”的頭目吳王劉濞是最好的例子。

賈誼是懷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國不允許這種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歲

不得不佩服賈誼,他從先秦歷史中,總結出分封制的危害,精準地預判到諸侯王會不會叛亂,跟皇帝有沒有血緣沒有半點關係,而是由雙方的力量對比所決定。

皇帝軟弱了,諸侯王必然後跋扈不臣,甚至取而代之,什麼父子情、兄弟義都是扯淡。

往往越是跟皇帝血緣關係親近的人,叛亂的機率越大,旁門外姓都知道自己吃幾兩乾飯。只有皇族的人,才擁有更大的號召力,和更大的野心。

賈誼把自己的想法分析給漢文帝聽,文帝一聽覺得很在理,問賈誼該怎麼辦。

賈誼提出兩個應對措施。

一是定禮制,二是定地制

所謂定禮制,是要嚴格君臣禮節,加強等級管理,皇帝用什麼規格,諸侯王用什麼規格,大臣用什麼規格都有嚴格的規範,一旦使用了不符合身份的物品,則被視為僭越,屬於誅九族的死罪。

所謂定地制,是指“割地定製”。賈誼提議說,應該“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多封一些諸侯。以前,一塊土地上一個諸侯,他肯定財大氣粗、人多勢眾。現在,追加上十個諸侯,讓諸侯王變成一毛錢十一個。

如此一來,則可以避免“大都強者先反”的歷史教訓。

實際上,《治安策》是推恩令的藍本。老諸侯死了,他的兄弟兒孫都有繼承土地財產的權利,一代一代下去,不出三代的話,那些膀大腰圓的諸侯也就淪為尋常百姓家,直到“地盡而止”。

賈誼是懷才不遇第一人,但帝國不允許這種牛人存在,所以活了32歲

人生悲劇的根源

1。眼光過於超前。

賈誼的眼光很厲害,他預見了漢朝乃至封建社會的一大隱患,只是他提出問題的時候,不合時宜。

那時的西漢王朝剛剛進入“文景之治”,人人沉浸在太平盛世的表面,只有賈誼看到當下暗流湧動的矛盾。賈誼跟所有人唱反調,必然會被眾人所孤立。

但沒有人意識到賈誼居安思危的超前意識,這是導致賈誼不合群的直接原因。

2。恃才傲物不肯妥協。

有才華的人難免會心生傲氣,且不容易與世界妥協。賈誼是曠世奇才,又很年輕,有時候說話不注意得罪了周勃、灌嬰等老臣。人要想做事,首先要保證自己活下去,明知道周勃刻意打壓自己,而自己又不是周勃的對手,最好的辦法是忍耐,用時間換取生存空間,把老臣全部熬死了,自己才有出頭之日,但是賈誼的傲氣不允許自己這麼做,最終把自己一步步逼上絕路。

3。氣量略微不足。賈誼因被眾人排擠,漢文帝把他安置在長沙,此事對賈誼打擊很大,內心極其痛苦,他聯想到屈原,並賦詩感慨,以此表達對人生際遇和權貴的不滿。最終,因梁王墜馬摔死而自責,人生定格在32歲。

當我們翻開漢史,醉情於“文景之治”、“北擊匈奴”、“鑿通西域”那些輝煌時,不要忘了這一切豐功偉績,離不開一個指路人,他就是賈誼。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