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福州儒醫陳修園

陳念祖,字修園、良友,號慎修,福建省長樂縣江田鄉溪眉村人。生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卒於清道光三年(1823),終年七十歲。是清代著名醫學家、教育家。

出生於儒醫世家,是一位亦儒亦醫式的歷史人物。

福州儒醫陳修園

陳念祖早年喪父,家徒四壁,喜好讀書,學識淵博,功底深厚,著述豐富,中年後致力於醫學,終其一生,是中醫學發展史上富有創見的理論家、臨床家和教育家。

陳念祖幼年即隨祖父讀經史,兼習醫學,補諸生後,35歲時肄業於福州鰲峰書院,後隨進士孟超然學經史,39歲中舉人,曾任直隸省威縣知縣等職。在陳念祖所處時代,一般醫生為了應付門診,多半隻學習唐宋以來醫家方藥著作,對中醫學經典著作不感興趣,更不願為研究這些著作下功夫。陳念祖感到這股輕視中醫基本理論的風氣很不正常,為了扭轉這股風氣,嘉慶二十四年(1819),他告老還鄉,在福建長樂嵩山井山草堂講學,不但把他數十年來研究中醫經典的體會傳授給學生,而目大力呼籲其他醫家也應對這方面的學習加以重視。來自全國各地聽他講課的人很多,一時間弟子云集。

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在醫學教育方面,陳念祖特別強調啟蒙教育的重要作用。他指出:“醫學之始,未定先授何書,如大海茫茫,錯認半字羅經,便入牛鬼蛇神之域。”“入門正則始終皆正,入門錯則始終皆錯。”因此,陳念祖十分重視經典著作,對古典醫籍的鑽研功力深厚,涉獵廣泛。陳念祖還長期從事中醫普及工作,將中醫知識通俗化,為後學開啟了登堂入室之門。新中國成立前,雖然各地設立了一些私立中醫學校,但能入學的人數不多,可是讀陳念祖書而當醫生的甚多。中國近現代的一些名老中醫,許多就是從讀陳念祖的書開始學醫的。

福州儒醫陳修園

陳念祖一生著述十分豐富,傳世之作包括《神農本草經讀》《時方妙用》《時方歌括》《醫學三字經》《醫學實在易》《醫學從眾錄》《傷寒論淺注》《金匱要略淺注》《傷寒真方歌括》《金匱方歌括》《長沙方歌括》《靈素集註節要》《景嶽新方八陣砭》《女科要旨》《十藥神書註解》《傷寒醫訣串解》等,基本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臨床及醫學知識入門、普及等諸方面內容,是中醫普及教育的理想教材,對中醫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其中,許多著作如《醫學三字經》《醫學從眾錄》《醫學實在易》等書,文字質樸流暢,內容深入淺出,十分切於實用,近200多年來一直流傳不衰,影響廣泛,堪稱古今中醫普及的典範著作。據統計,《醫學三字經》在1804~1956年共刊刻27次,平均5年多一次;《神農本草經讀》在1803~1959年共刊刻21次,平均7年刊刻一次。其他醫著刊刻也有10多次,其數量之多,影響之大,為清代首屈一指。由於陳念祖的書暢銷各地,書商為謀取厚利,把其他醫家的書也印上他的標籤,故有陳念祖醫書三十二種、四十八種、五十種、七十二種之說。

陳念祖醫著雖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著稱,但他恪守“俗而不庸、淺而不陋”之原則,被眾多醫家肯定為醫學教育入門之正宗,所以普及面廣。大江南北,窮鄉僻壤,莫不知有《醫學三字經》《醫學實在易》者。陳念祖所以能以淺近之語言表達中醫深奧的理論,是由於他對中醫理論有精深的造詣,才能深入淺出,由博返約。因此,他所編著的書,能處處以極其精簡的語言道出醫學原理,使人易於領悟,這才是陳念祖醫學修養的超人之處。

中醫學的教材體系自隋唐迄止於今,大致分為幾個層次:入門課,如中國醫學史、中醫學術源流等;醫學基礎課,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藥物、方劑知識;中醫提高課、中醫臨床課,包括內、外、婦、兒等各科。陳念祖所撰醫著,已著眼於這幾個層次,只是限於主客觀條件,未臻完善和齊全。他不把經典作為聖條,而把它們作為行動的指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借鑑。我國傑出的中醫學家、中醫教育家的稱號,陳念祖當之無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