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高明中醫的一個性格特點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五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痺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草荄之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黃帝內經·移精變氣論》

(接前文)

我們再往後看,“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也就是到了後世的時候治病就不這樣了,“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四時”就是春夏秋冬,指的就是春夏秋冬,東西南北,木火土金,再加上中間就是土,正好是五行。“不知日月”,“日月”是什麼意思呢?日有陰晴,月有盈虧。

“不知日月”指的就是不通陰陽。

張志聰的註解就是“不識陰陽色脈也”。因為前面講的“色以應日,脈以應月”,這個地方講的就是不知色脈,也不懂陰陽。“不審逆從”,“不審逆從”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知道辨別什麼樣的氣色脈象是順證,預後良好,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氣色和脈象是逆證,這就是逆從的道理。

因此“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不懂的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非得等到疾病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時候才想起來這時候趕緊用針灸給他治。“乃用針灸治其外,湯液治其內”,這個時候才想進行針刺的方法,進行外面疏通經絡,調整氣機。

再用口服湯液的方法從內治療,這時候才想起來為時已晚了,所以叫做“粗工兇兇”,這個詞挺有意思,《黃帝內經》裡邊的疊詞挺多,這種疊詞形容的是一種狀態,叫兇兇,兇兇就是特別魯莽的樣子。粗工就是指的醫術不高明的醫生,他想問題非常的單一,辨證也不細緻。看他的方子就覺得這也太粗糙了。

當醫生得有一個性格,這個性格是什麼呢?粗製大葉的這種性格幹不了大夫,即使幹有時候也幹不好,或者從性格分型上來講他就不適宜從事醫療這門職業。從事醫療什麼樣人適合呢?

(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

古人形容張仲景是什麼呢?醫聖張仲景就是用幾個字來形容,叫做

“用思精而韻不高”。

他說張仲景這個人思維問題非常的精細,而且非常準,採集病人的症狀也好,脈也好,還是舌苔也好,還是氣色也好,還是跟患者溝通,感受到患者的狀態也好,是非常精細的,收集的資料非常全面,考慮問題非常周詳,這時候才能辨證論治,然後開出非常適合患者的藥方進行治病。

這是古人形容張仲景,韻是什麼呢?這個韻大多數指的就是文采,他的文章寫的很精煉,沒有太多浮誇的形容詞。張仲景是東漢末年人,漢代最喜歡用駢文體,詞藻寫的非常華麗,司馬相如的文章,包括當時的很多文豪的文章都寫的非常華麗,非常好看。但是張仲景的文字就特別簡潔,

我們看《傷寒論》的行文特點就是非常簡樸,非常樸素的,連個廢字都沒有,每一個字都有意義,而且非常精確,這就是張仲景的特點。

其實用張仲景的特點來看我們現在的醫生也是這樣的,一個好醫生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是用思精,思維非常的精深。第二個是簡明扼要,非常簡樸,沒有那麼多華麗的詞彙,這就是大夫的一個特點,這種性格的人適合當醫生。

所以我們在這裡看到“粗工兇兇”,粗工是什麼特點呢?就是他的水平不行,醫術不高明,思考問題總是特別魯莽,一點都不細緻,同時也非常草率,醫術淺薄,這種大夫見到患者之後不知道怎麼去進行治療,他認為可以用攻法,但是不知道這個病已形成,不用攻法是沒法痊癒的,於是他就用了這些虎狼的藥,按照《紅樓夢》裡面所講的庸醫濫用虎狼藥,就是庸醫就喜歡用這些虎狼藥。

什麼叫虎狼藥呢?就是藥性特別霸氣,動不動就用附子、麻黃、細辛等等,還有攻下之品。這些藥都是好藥,張仲景也喜歡用,但一定要用對才行。要是用錯了,明明是個內傷非得用麻黃那就不行。古代有一些這樣的案例,總是想發汗。

我們看到《名醫類案》裡邊也有一些這樣記載,還有近現代的一些醫案,本身這個患者內臟虧虛,他還給他用麻黃,用的量還挺大。一發汗之後內臟不更空虛了嗎?我就舉個反面的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內臟空虛了之後,身體不更差嗎?這叫“粗中兇兇,以為可攻”,攻法是什麼?就是汗吐下三法。所以粗枝大葉的大夫就總喜歡用又是汗法,又是吐法,又是下法。用現在的話就是折騰,折騰完了之後原來的病還沒好,新的病又產生了,這就是治療不當的一個案例。

攻法誰最喜歡用?

金元四大家的張子和喜歡用,張子和就擅長用汗法、吐法和下法。

他的書《儒門事親》裡邊講下法講的最多。但是大家注意,張子和的《儒門事親》裡邊也有百分之四五十的內容講的不是汗吐下,講的是如何調整內在的氣機,還講五運六氣,講升清降濁,講金木一定要調和。所以我們看金元四大家的書一定要看全的,不能以偏概全。

比如現在看火神派的祖師爺鄭欽安寫的《醫法圓通》和《醫理真傳》。你仔細看會發現裡邊人家也有用黃柏、黃連這些寒藥,並不是扶陽就不用這些藥了,全都有,所以大家不要一聽火神派全是用附子、細辛、乾薑,不是這樣的。我們一定要找到經典源頭,去讀經典。

《醫法圓通》《醫理真傳》裡邊所講的內容就跟現在的很多所謂的火神派的老師們講的就不一樣,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的祖師是全懂的,後代的一些學生可能根據患者的情況應用的熱藥多,於是大家就以為非用熱藥不可了,所有的病都用熱藥,這樣肯定不行,萬一陰虛火旺的人你再給他用上乾薑、附子把陽氣一散,內臟哪受得了,所以該滋陰得滋陰,該扶陽得扶陽,該清熱得清熱,該瀉火得瀉火,該除溼得除溼。這個患者該怎麼樣,你得用什麼樣的方法,而不是學會一個方法之後,所有的人都用這一個方法,那肯定是不合適的,這也不是中醫的思路。我們在這個地方就順便講一講,當然聽眾朋友們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從事中醫專業的,在這裡就瞭解一下。要是從事中醫專業的同行看到這段話要引以為戒,千萬不要犯了這個毛病,一定要全面的審查患者的情況進行辨證論治,選擇適合他的治療方法。

所以王冰註解粗工兇兇的粗“謂粗略也”,兇兇“謂不料事宜之可否也”,這個人心思非常的粗略,而且從來也不想這個事是否可以。這就是整段話的意思,我們學了這段話就要知道一方面提醒醫生要根據病情,要審計逆從,要知日月,知脈色,同時還有本於四時,這樣用“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才行。《黃帝內經》時代就已經針藥並用了,是非常好的治療方法。在這裡面也提到患者,這個“本”就是患者。

患者也要配合,怎麼配合呢?心態要清淨,飲食要合理,睡眠要充足,作息要正常,這時候服用藥物,他才“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痺之病”,也就是吃十天身體就好了。

我們在門診上有的患者吃一星期病就好了百分之七八十了,為什麼呢?一方面他的病比較輕,另外一方面他元氣比較充足,再有一個他比較會養生,這樣合在一起,病就好的快。我們最終也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呢?叫做“標本已得,邪氣乃服”,就是醫生掌握病情的變化,處理得當,患者擅長養生,並配合治療,疾病就痊癒了,就得到這樣一個結果。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五百四十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宣告: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宣告:本文作者

彭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