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聰明的70後,會做好這四件事

聰明的70後,會做好這四件事

人生就跟爬山一樣,剛開始爬的時候,路特別順暢,也沒啥斜坡,輕輕鬆鬆就能大步向前了。可是,越走,我們會感覺到越不輕鬆。

身上的包袱,會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愈發變得沉重起來。

那走在山路上的我們,就會希望“轉機”快點出現,前路快點變得順暢。

只不過,生活並沒有“如願以償”一說,一切都跟“事與願違”有關。

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是這個道理。

在咬緊牙關熬下去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到了50歲。那一刻,我們走到了山腰。

往後一看,那是萬丈深淵。而往前一看,那是高不見頂的山峰。

人們就會思考,自己該如何選擇呢?退,那是不可能的。而繼續走下去,未來又特別迷茫。因此,就會有一部分人在50歲前後幾年,蹉跎了時光,也走了彎路。

對於中年人,有一位作家這麼寫道:

“普通人除了一直走下去,其實別無他法。”

繼續走下去的70後,如果在踏入50歲後遇到這些訊號,說明他們的好報會不期而至。

聰明的70後,會做好這四件事

一、丟掉沒必要的包袱,輕裝前行。

人之包袱,如果不及時清空,那它就像一個垃圾袋,越裝垃圾越多。而一直扛在身上的我們,終究只能

“負重前行”

生活,本來就如此艱難了,還讓不必要的人與事兒煩擾著自己,這不就等於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嗎?

真正有智慧的70後,會及時發現自己的過錯,並加以改正,逐漸地把不必要的爛人爛事丟棄。

包袱輕鬆了,那前路就很好走了。

當然,“丟棄”這兩個字,聽起來簡單,可做起來特別難。因為

人這種生物有個特點,那就是習慣於擁有,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捨棄。

哪怕讓他們割捨一段關係,他們都做不到,又怎麼可能真正“輕裝前行”呢?

其實,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命運,總會眷顧那些輕裝前行的自救者

,而讓猶猶豫豫的人站在原地,裹足不前。

聰明的70後,會做好這四件事

二、以退為進,低頭髮財。

布袋和尚有詩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一個農夫,低頭在田地當中插秧苗,那他才會清楚地看到水田所照映的“天”。他一邊往後退,插的秧苗越來越多。也許,這就是

以退為進的“道”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片田地,而水中的“天”,就是我們的內心。

我們的內心怎麼想,怎麼選擇,那我們就能擁有什麼樣的結果。

選擇急躁冒進,結果無外乎撞得頭破血流。而選擇低頭退讓,躲避是非,那就無異於“退一步而進兩步”,日子會越來越順暢。

年輕時候的“道”,是前進。

而中年之後的“道”,是明面後退,暗中前進。跟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一樣的道理。

不讓別人知道我們做了什麼事兒,那我們才能更好地悶聲發財,於隱忍中成就非凡。

聰明的70後,會做好這四件事

三、為人三不鬥,內心便安寧。

曾國藩在人到中年的時候,說過這麼一番話:“毋與君子鬥名,毋與小人鬥利,毋與天地鬥巧。”

年輕的時候,曾國藩是一個比較喜歡“爭強鬥勝”的人。在那時候的他看來,唯有鬥來鬥去,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東西,以及贏得面子。

後來,他在官場中吃了無數的虧,哪怕在練湘軍的時候,也因為性子衝動,惹來了小人的阻礙。回家奔喪後,他痛定思痛,才改變了自己的做人態度。

名聲,千萬不要跟君子爭。君子,是我們所要拉攏的物件。

一些毫無意義的虛名浮利,讓給他們就好。也許,我們會在後期得到更多。

利益,千萬不要跟小人爭。小人,沒啥為人處世的原則,會做出讓我們意想不到之事兒。既然如此,

少跟他們有利益上的爭鬥,那我們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機巧,千萬不要跟天地爭。

所謂“人有千算,不如天之一算。”

我們沒必要跟老天爭來爭去,反而與之妥協,也許老天會有最好的安排。

聰明的70後,會做好這四件事

四、為人處世三七分,適可而止活到老。

這世間有這麼一個原則——

三七分。

我們常說的“三分天意,七分人事”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這種“三七分”的原則,我們還能運用到生活當中。比如說,如何吃飯,如何運動,如何與人交往,如何過日子,都是適用的。

吃飯的時候,其實吃七分飽就行了

,要給自己留三分餘地,不然對胃不好;

運動的時候,其實鍛鍊七分就行了

,其餘的三分要留給肌肉去恢復。

與人交往,最好只付出七分的真心,還要留三分的心用來防備,

所謂“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便是如此。

這“三七分”的理念,說到底就是一種“適可而止”的做人智慧。不輕易走極端,不讓自己處於邊緣之地。要知道,

“適中”就是“恰好”

真正命好的70後,會把“適可而止”的理念牢記心中,安穩到老。

文/舒山有鹿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