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學語文之前應該學習人文課

在《辭海》中這樣解釋人文的意思:“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範。

學語文之前應該學習人文課

人文資訊非常豐富

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範,包括習慣規範、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則是文化的主要內容。

人文從廣義上來說,泛指文化,包括文化、藝術、美學、國學、教育和哲學。

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惶惶學習了十多年語文,回過頭來看語文教會了我寫作、教會了我鑑賞和教會了我瞭解中國古代燦爛文化。

這燦爛文化不僅僅是歷史學科所能代替的,我無法從歷史當中獲得如此豐富韻律的古詩、藝術和國學等,但是當我回憶一篇篇我背誦的膾炙人口的文章時,我總感覺缺少了些什麼。

學語文之前應該學習人文課

屈原

對於屈原寫《楚辭》後為什麼投江?儒家和法家又是怎樣地影響我們今天的文化?我發現自己缺少對這些經典在當時社會環境的綜合考量,我沒有理解他們的基於國家探索的艱辛;沒有結合他們對國家、社會、民族的複雜因素的感想。

總的來說,我覺得自己沒有與他們建立起“溝通”。

而他們寫下壯麗詩篇的時候,我沒有很好的體察他們內心的波瀾壯闊,因此我沒有很好的建立與偉大先賢們連線的同理心。

學語文之前應該學習人文課

建安七子

缺少了這種情感溝通的同理心,結果是我只是流於形式的背誦。其結果就是在若干年後當我回想某一篇偉大作品時,我沒有體驗到他們的韻律美感和精神風韻,我只感受到了不通用的文言文對我的困擾。

語文教育是為了將所有人變成人文閱讀的學習者,去體驗人類文明的行走,去體驗人類探索的艱辛、困頓和愉悅;去體察人的情感溫度、人性的共同和複雜,從而接近人文學習的本質。

而這種能力的構建需要關注整個人類文明的視野,尤其重要的是文學作品是母語學習的核心,是需要作為個體的一生都需要不斷去認識、滋養和修煉的。

本冊是樊陽老師對戰國到隋朝的文化和文學的描述,選取了屈原、韓非子、司馬遷、曹操、竹林七賢等古代先賢的文化作品,在書的後面也有外國文化的延伸,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進行比較。

學語文之前應該學習人文課

竹林七賢

在語文課中由於其上課時間和篇幅內容的原因,無法有效的體現其母語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提供給了熱愛人文學習者們一次在閱讀中發現自我,發現人的本質和生命可能的燦爛,發現文明可貴和可能的路途。

在艾薩克森的書《創新者》中,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僅僅是依靠觀察經驗法來進行知識累積的疊加,而應該融入質疑精神、探究意識和高貴的智識能力培養。

知識經驗的單純疊加,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於社會的技術變遷,就像喬布斯在設計蘋果字型是,很多靈感來自於中國古代的書法。

那種瓊麗、那種靈感,來自喬布斯在大學時候上的書法課。而人文和技術的結合更加克服了技術帶給人的冰冷感和機械感。

新的技術也可以溫潤如玉。

關於人文學習,關於體會人文的魅力,樊陽老師的《行走中西的人文課》對於我們瞭解語文課背後的故事,絕對不應該錯過。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