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張明楷刑法學講義》:洩露他人資訊?你可能攤上事了

“喂?您是某某某的家長嗎?我們是某藝術培訓學校的,您考慮讓孩子學習圍棋嗎?”

“請問您是某某某嗎?你的身份證後

4

位是

XXXX

嗎?你涉嫌詐騙,你知道嗎?”

類似這樣的電話,不少人都接到過,感到氣憤的同時,不禁產生困惑:我的資訊是誰洩露的?他們這種行為是不是一種犯罪?

如今,資訊洩露日益嚴重,自己的電話、身份證號甚至地址,被一些機構和個人得到,而後被隨意洩露,給當事人帶來了不少困擾,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

不僅垃圾簡訊成災,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垃圾郵件擠滿郵箱,更有甚者,冒名辦卡惡意透支,還有詐騙電話要求轉賬的,個人名譽莫名受損的,屢見不鮮,不少人深受其害。

那麼,有人問了:如果有人向他人提供了

50

個、

100

個電話號碼,但沒有姓名,那這個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了嗎?

對於這個疑惑,現在有了明確解答,而答案,就在一本書中。

這本書,就是

《張明楷刑法學講義》

,它

的作者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明楷

。張明楷執教

40

年,曾被司法部評為“部級優秀教師”,他同時也是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警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張明楷刑法學講義》:洩露他人資訊?你可能攤上事了

作為當代極富影響力的刑法學家,張明楷出版了個人專著

20

餘部,發表學術論文

400

餘篇,所著的《刑法學》教材一共

1680

頁,將近

250

萬字。

很多法學生把這本書當作自己的實用工具,遇到刑法疑難問題時,都會翻看查詢,可以說,在法律實務界幾乎人手一本。

那麼,沒有學過法律的人,就不需要學習刑法了嗎?

當然不是。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

學習刑法是一個培養自己思考社會的機會,更是培養自己的事實歸納能力和邏輯能力的契機。

所以,《張明楷刑法學講義》這本書,無論是否學過法律,都值得研究。

《張明楷刑法學講義》:洩露他人資訊?你可能攤上事了

現在回到本文最初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向別人提供了

100

個手機號碼,但是沒有姓名等其他資訊,這樣算是構成侵犯公民的個人資訊罪嗎?

首先,先要了解這個罪名的法益(法益,就是法律保護的利益)是什麼。

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這個罪名保護的法益,是公民的個人資訊權,既包括個人資訊不被不正當收集、採集的權利,也包括不被不正當擴散的權利,還包括不被濫用的權利。

其次,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刑法意義上的公民個人資訊。從法益保護的角度看,

凡是與自然人有關的各種資訊,都是公民個人資訊。

除此之外,公民個人資訊還包括婚姻狀況、工作單位、學歷、履歷等能識別公民個人身份或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資訊。

也就是說,只要是能識別公民身份等相對重要的資訊,就可以成為公民個人資訊。比如,姓名

+

手機號、姓名

+

家庭住址、姓名

+

銀行卡號等,但是,一般來說,姓名

+

學歷或是姓名

+

畢業院校、姓名

+

性別這種,難以成為刑法保護的公民個人資訊。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姓名

+

多項不重要的資訊,也可能被綜合評價為刑法保護的公民個人資訊。

綜上所述,如果一個人只是提供了

100

個手機號碼給別人,但沒有對應的姓名,也沒有其他可以識別身份的資訊,那這就不是公民個人資訊,那麼,這個提供號碼的人就不構成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罪。

《張明楷刑法學講義》:洩露他人資訊?你可能攤上事了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張明楷刑法學講義》中列舉了

100

多個,它們既有普遍意義,也具有現實價值。

張明楷透過這些案例,把燒腦的刑法知識進行詳細拆解,深入淺出地瞭解析了刑法的思考過程,讓法律研習者更加透徹,讓沒有學習過法律的人也能明白理解,甚至產生繼續學習的興趣,說不定,從此開啟了學習法律的大門。

人在社會上生存,與身邊人相處、跟陌生人產生聯絡,什麼樣的行為應該被懲罰,如果被懲罰,應該懲罰到什麼程度,這些規則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

刑法劃定了這個社會關於自由的邊界,也劃定了每個人行為的邊界。正如張明楷所言:

刑法學不僅關乎個別人的命運,更關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最緊要的問題。

“法不正解心不朽”,這是張明楷一直堅守的情懷。公平、正義也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追求。學習刑法的過程,就是追求正義的過程,更是我們用智慧追求正義的開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