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木偶,古稱傀儡,起源於遠古用作殉葬的“俑”。據《舊唐書》、《後漢書》等古籍記載,漢代這種“刻木為人、像人之形”的偶人,已形成一種特殊的表演藝術——“傀儡戲”。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木偶戲是我國最古老的戲劇表演形式。它源起歌舞百戲興盛勃發、傀儡品種花樣繁多的漢代,作為百戲之首,傀儡戲是我國戲曲形成的源頭之一。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至唐代又有了發展和創新,能用木偶演出繁雜紛呈的歌舞戲。宋代是木偶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木偶的製作工藝和操縱技藝臻於成熟。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伴隨社會經濟發展,明代木偶戲已風靡全國。經濟發達的南方各省區木偶戲更為繁榮。因之才有“南方好傀儡”之說。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清朝以降,木偶戲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流行範圍廣,而且演出的聲腔也日漸增多,湧現出了遼西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邵陽布袋木偶戲、川北大木偶戲、泰順藥發木偶戲、臨高人偶戲等。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就演出形式而言,木偶可概括為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藥發木偶五種。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木偶的製作包括木偶頭和服飾兩大步驟。福建是木偶戲的重要發祥地,木偶戲表演在閩地流傳久遠。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隨著木偶戲的不斷髮展及表演需求,木偶頭雕刻藝術也派生並發展起來。它源自傳統的木偶神像雕刻,這一特殊技藝主要分佈在福建漳州、廈門、泉州及周邊地區。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木偶頭雕刻以樟木或梨木為原料,先鋸出木坯,劃出面部中線將兩頰削斜,定出五官,雕成各類人物形象的粗坯。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粗坯形成後,接著便循序漸進到精雕細刻這道工序,主要在於抓住木偶頭的基本型別特徵,著重表現骨骼、肌肉構成的曲線細節,所以特別講究精細。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精雕細刻後,接著裱褙棉紙磨光,彩繪臉譜,蓋蠟。最後上髮髻、鬍鬚等等。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經手藝人精雕細琢而成的木偶頭,共有四百多種造型,既有傳統戲劇中的知名角色及生、旦、淨、未、醜多種行當;又有仙道佛釋、天神魔怪等形象,個個面目不同,性格各異,生動傳神。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木偶頭的雕刻藝術名師輩出,以泉州江加走大師的製品為極品。其遺作280多種,被作為國家一級文物保管。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著名的還有徐年松、許盛芳、徐竹初等。他們的作品彩繪生動,性格鮮明,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地方色彩。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和粉彩技藝工序繁雜,純以手工操作,收入有限,且學藝週期長,大部分年輕人難以接受,因此傳承人僅能在子女中選擇。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2008年,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進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專案擴充套件專案名單。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在社會急劇變遷的新形勢下,木偶頭雕刻技藝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而陷入發展困境,期能儘快轉型,得以順利傳承。

中國木偶頭藝術之美

(源自網路,侵權請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