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人民論壇哲思,用灼熱的觀點啟迪思想,用溫暖的文字撫慰心靈。

每晚九點三十分,帶你看清世界,認識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人際交往中,往往存在著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一段令人舒服的關係,就是要懂得保持分寸。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1

說話留三分

《增廣賢文》有言:“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曾國藩年輕時口無遮攔,得罪過很多人。

參加壽宴時,對好友誇誇其談,氣得對方拂袖而去。曾國藩事後自省,給自己定下“戒多言”的規矩。

他還透過寫日記,記錄自己言談話語方面的過失。

該說的話,三思而後說;不該說的話,閉口不談。

正如《菜根譚》裡講:“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洩盡真機。”

嘴好比是內心的大門,如果不能守口如瓶,必然會洩露心中的秘密。

話說得太滿,就無法保證每一句話都說得滴水不漏。

逢人話三分,交淺勿言深,給自己留點餘地。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2

見利讓三寸

稻盛和夫在《心》這本書中說道: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所有一切,歸根結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免不了要彼此照應,而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就是相互成全。

利他,也是利己。

只有常為他人分一杯羹,好運才會落到自己頭上。

斤斤計較,看似能夠佔到一時便宜,其實是丟掉了人心;

讓利於人,看似是一種吃虧的行徑,其實是合作共贏。

那些散掉的利益,才能真正為自己撒下盈利的種子。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把眼光從當下拉到長遠,不把眼前的得失放在心上。

唯有如此,才能換來彼此關係的生生不息。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3

遇事讓三尺

《菜根源》有言:“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當你做事一帆風順時,讓三尺好處給別人,是為後世子孫積德。

清朝首輔張英,收到桐城老家來信。信上說,家中擬擴建院宅。只為多佔三尺地皮,跟鄰居起了爭執。

張英看完家書,回詩一首: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詩,主動將院牆讓出三尺;鄰家見狀,也依樣讓出三尺。兩家宅邸之間,讓出了六尺寬的一條小巷。

這條“六尺巷”至今仍是桐城一景,被世人傳為佳話美談。

遇事讓三尺,是一種心胸、一種風度。

生活中的許多矛盾、紛爭,只因沒能掌握讓的藝術。

讓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養。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4

界限留三丈

人與人之間走得太近,即便是親人,也有可能產生矛盾和衝突。

曾國藩初當京官時,將九弟曾國荃留在身邊,親自照顧教育。

可不久之後,曾國荃越來越不高興,甚至拒絕與哥哥嫂子一起吃飯,還堅決地回了老家。

原來,曾國藩要求非常嚴格。

曾國荃一旦坐姿不端正,或者字沒有寫好,甚至於說話聲音過高,都會被說教一頓。

而另一方面,曾夫人生性節儉,曾國荃卻習慣於飯後一定要喝新泡的濃茶。

有一次飯後,曾國荃端起茶,卻發現是飯前那杯。

曾夫人說:“茶湯甚濃,倒掉太可惜了,我就直接加了開水。”

曾國荃臉色一變,嘴上什麼也沒說,心裡卻覺得嫂子是故意的,不尊重他。

不論何種關係,都要把握好距離。

那些活得愜意的人,都是懂得守好自己的界限,並且不侵佔他人領域的人。

親人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不因為太燙而傷了自己,也不因為太冷而寒了人心。

朋友之間,保持一杯水的距離。

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平淡無味,卻能解渴潤喉。

熟不拘禮,固然顯得親切,但熟不逾矩,才是為人處世必須要遵守的原則。

與人相交,學會留白,這是讓雙方都輕鬆自在的法寶,也是讓感情歷久彌堅的最佳方式。

本期編輯 | 王思楠

資料來源 | 儒風大家、樊登讀書、百草園書店;圖片來自網路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哲思|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