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改不斷推進,現代教育理念更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並重視教學效果是否真正作用到每個學生身上。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落實“學生為主”的教育觀念,其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最佳化教學理念、完善教學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並積極完成數學知識的自主構建,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從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一定地發展。

1 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觀念具有滯後性

教師的觀念對於教學設計、過程以及形式有著關鍵性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觀念上具有滯後性,應試思想的影響根較深,短期內無法有效地轉變過來,在教學中仍以知識教學為主,將分數作為衡量教學效果和學生素質的標準。同時,以生為本的理念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教師大多采用講授的傳統方法,與學生缺乏有效的互動交流,難以對學生本身的思維形成啟發的作用,也無法充分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進度,課堂氛圍處於比較低沉的狀態,教學的效果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啟用他們的學習興趣。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不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思維培養成為小學數學的重點,學生正處於思維快速發展的時期,而數學的邏輯性、抽象性較強,是鍛鍊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知識學習對學生的作用是相對穩定的,而良好的思維能力卻能夠陪伴他們的一生,對他們的學習、生活起到有力的幫助。然而,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培養沒有受到充分的重視,部分教師將目光集中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習題訓練上,學生雖然能夠記住課本內容,但對於深層次的數學思想方法缺乏瞭解,難以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規律,也不利於其未來的學習與發展。

2 最佳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對策

2。1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行為產生的內部驅動力,尤其對於小學生而言,興趣則是學習活動展開的主要動力。對此,在設計課堂實際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首要的教學任務。而學生在面對以數字、符號為載體的數學知識時,難以產生學習興趣,而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則需要創設趣味化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良好、輕鬆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行為的積極轉化,還能夠以趣味化的學習內容為主,展開學習活動,進而促進學習活動的積極開展。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初步認識小數,並使得學生會讀、寫小數,但考慮到學生初步建立對小數的認識,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對此,筆者結合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展示了超市的一角,並讓學生觀察數的特點。這樣的情境便使得課堂置於生活的大背景下,引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小數就在身邊。此外,學生在這樣的場景中產生觀察、總結小數特徵的興趣,進而初步認識到小數的現實意義,併為後續學習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情感以及認知層面的基礎。可見,透過趣味化情境的積極創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以此幫助學生建立了更加積極的學習行為機制。

2。2 聯絡生活實際,加強學生的運用能力

數學知識點是比較理論化的,俗話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數學理論知識聯絡到生活實際中,引導學生透過自身的親身經歷來加強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學習。例如,在教學“有趣的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不同形狀的生活用品,讓學生能夠察覺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能隨時隨地接觸到很多的有趣的圖形。當學生回憶完之後,教師再進行理論化的教學,這樣就能夠讓學生一下提起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回想到的有趣的圖形大致畫下來,讓學生透過實踐操作過程中積極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讓學生能夠加強自身的動手能力,將理論知識聯絡到生活實際中,提高學生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帶入到課堂中,用數學的方式來解決。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注重合作學習,發揮集體效益

合作是數學學習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既是發揮學生主動性的一種方法,也是攻克重難點知識的有效途徑。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合作學習的問題或任務應當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對於學生來說有挑戰,是個人較難完成的。同時,還要設計好合作學習的流程,比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並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進行分工,在合作過程中,教師適時地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對他們進行指導與提示,從而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教學《摸球遊戲——可能性》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4—5人為一組,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摸球遊戲,為每個小組分發一個不透明的袋子以及若干不同顏色的球,由一名學生負責放球,一名學生負責記錄,其他學生進行摸球,最後透過對摸球結果的統計分析,猜測袋子中有幾種顏色的球,每種顏色有幾個。這種方式不僅過程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並且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助,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2。4 利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是比較廣泛且比較複雜的,其很多的知識學生都難以理解,而教師可以運用資訊科技手段來增強數學知識的直觀性,讓學生能夠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其中運用得較多的是多媒體技術、微課影片等,在多媒體上播放微課影片,能夠將這些色彩鮮豔的動畫、影片、圖片等展現出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如果教師仍採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的樂趣和信心,讓學生感受枯燥無聊,而採用資訊科技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能夠讓學生全面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點。教師可以將教學中的難點製作成微課影片,運用一小段動畫影片、動態圖來展現出數學知識點,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5 重視操作活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數學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必然伴隨著操作活動的積極開展,尤其對於小學生而言,其各項認知都在初步發展。對此,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據、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引導學生開展操作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的感覺、思維、想象等認知同時參與,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得到鍛鍊,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實現數學認知結構得到不斷地完善。

例如,在《圖形的周長》一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學會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索各種圖形周長的長短,以此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首先透過學校校園綠化環境的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後,出示情境圖,並提出問題:“每個花壇需要多長的護欄?”這一問題引發了學生思考測量護欄方法,進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並使學生初步理解了周長的含義。於是,筆者指導學生展開實際操作活動來探究求周長的策略。有的小組直接用尺子量,有的小組藉助線繩進行測量。這樣的實際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求圖形周長的方法,並進一步理解了周長的意義,此外,透過估計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可見,透過實際操作活動的積極開展,能夠使學生在猜想、推測、交流中充分理解周長的含義,進而達到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目的,同時也使得每個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完善了其自身的數學認知水平。

創設趣味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新課程背景下,不斷地去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