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心肝脾肺腎為何稱為五臟,揭露隱藏在背後的五行觀念

在醫學上,我們將心肝脾肺腎稱為五臟。這種現象不少見,比如,空間上,確立了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在聽覺上,建立了宮商角微羽的五音聲律;在天文上,提出了較為重要的五顆星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

在這現象的背後是五行觀念,它影響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思維邏輯。這五個一組的命題,都與金木水火土一一對應。那麼五行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心肝脾肺腎為何稱為五臟,揭露隱藏在背後的五行觀念

五行理論在古代是古人一種樸素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主要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構成的。

相傳,在堯舜禹時代,舜帝就提出了五行的觀念;在此後的時間裡,這一觀念不斷髮展完善。事實上,堯舜禹時期和夏朝無文字可以考證,商代的甲骨文資料和周朝的金文資料也有限,很難說明五行理論當時的存在。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它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

我們都知道一個理論體系的形成不是瞬間完成的,一定有它的發展脈絡來傳承它的思想。所以,我們也可以認為春秋戰國之前,五行的觀念是存在的。

心肝脾肺腎為何稱為五臟,揭露隱藏在背後的五行觀念

春秋戰國時稷下學派的學者之一鄒衍創造性地闡述了五德終始的理論。他認為,人的各項活動都和陰陽五行相通,由此引起各種變化;人間的天子一定要得到“五行”,也就是“五德”中的一“德”,並由上天顯示符應;當他的“德”衰了,能在“五行(德)”中得到足以勝過其“德”的另一“德”者,就取而代之。如此按照土、木、金、火、水的五行(德)相勝次序運轉下去,便形成了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按照這樣的模式,無限迴圈地發展著。

就是說每個朝代在宿命上都是某一種元素的體現,鄒衍稱為“德”。這種“德”依照著五行之間的關係,依次的改朝換代。

“五德始終說”受到統治者的歡迎,但是統治者如何表明自己是代表火德還是水德?他們也弄不清楚,所以沒事就討論一下。

心肝脾肺腎為何稱為五臟,揭露隱藏在背後的五行觀念

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時,認為天命乃是五行相生,認為漢朝是火德。所以自己建立的新朝乃是土德。這一邏輯被後朝繼續使用。

到了唐漢時期,五德說法不太能服眾,慢慢地統治者不在強調“五德”。

甚至到了清代的時候,乾隆皇帝直接說“五德”乃無稽之談。想想也對,清代統治階層文化傳承中沒有五行的說法。

不過,作為服務於政治的“五德始終說”,雖被拋棄,但是五行觀念在政治推動下,深深滲透進古時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並且五行理論也由此傳承下來。

五行觀念的存在,以及五行理論的發展,直接影響了我們這個民族的邏輯觀念。很多方面開始重視五行,所以就出現文章開頭的那些現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