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隴南非遺|成縣民間小曲(市級)

成縣有三千九百年的區域文明史,2007年被聯合國非物質遺產保護組織中國分部確定為中國三十三個“千年古縣”之一,縣內有聞名遐邇的漢隸真跡摩崖石刻——西狹頌和杜少陵祠等歷史景點。悠久的歷史,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底蘊,成縣民間小曲即是這源遠流長的區域文化中一朵美麗的小花。

隴南非遺|成縣民間小曲(市級)

與其它地方的小曲一樣,成縣民間小曲是真正的起源於民間、盛行於民間的一種民俗文化。它來源於成縣人民群眾的生活,是廣大群眾日常生活或節日期間自娛自樂的產品,一般在日常生產生活的閒暇或每年的重大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期間演出,日常演唱時著生活裝,節日演出時著社火隊演出服,內容以表現生產場景、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故事、傳說為主,從古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成縣以縣城為界,分南片、東片、西片和北片。東南西北四個片區的民間小曲在發展過程中因受到不同外界因素的影響,在曲調和演唱方式上也各有不同之處。南片以化埡為代表,由於處於高寒山區,化埡當地民間小曲除了具有固定曲牌的如《十二月花調》這種流傳各地的小曲外,其它的小曲在演唱方式和唱詞上保留當地傳統的成份要多一些。如流傳於當地的《楊燕麥青青》、《麥子黃成杏了》等,主要表達當地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情感抒發。歌詞為長短體,曲式為一段體,字詞發音為當地方言,演唱時載歌載舞,伴奏簡單。成縣西片民間小曲以索池、紙坊為例,分別受康縣、西和縣的影響多一些,其特點為一曲多段詞,同一曲調反覆吟唱,抒情性強,如《放風箏》、《姐懷胎》等曲。北片以王磨為代表,主要是社火曲,如《滾燈曲》等,主要在節日耍社火時演唱。東片的小曲以店村、紅川為代表,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華陰老腔及眉戶等的影響,最為規範和成熟,其結構嚴謹,旋律規範,唱詞考究,有固定的曲牌,演唱形式有一人領唱多人伴唱和男聲女聲對唱等形式,且演唱時伴奏樂器種類繁多。成縣民間小曲的總體特徵是唱詞通俗易懂、曲調流暢優美、所表達內容豐富多彩。代表性曲目主要有:《小情哥》、《放風箏》、《船曲》、《楊燕麥青青》、《點兵曲》、《洛陽溜溜橋》、《薦諸葛》等。演唱時的伴奏樂器有二胡、板胡、碰鈴,三絃、笛子、揚琴、鑼鼓、鑔等。所使用的道具主要有扇子、手帕、掌燈、滾燈、紙船等。

隴南非遺|成縣民間小曲(市級)

成縣民間小曲的重要價值在於:一是它的唱詞間接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是當地民風民俗的一種間接展示;二是反映出當地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三是表達了當地人民面困難時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

2011年11月,成縣民間小曲被隴南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目前,成縣小曲的傳承人主要有雞峰鎮的田中葉、紅川鎮的田志、店村鎮的張小飛。

2016年8月5日,成縣小曲傳承人田中葉參加了省文聯、省文化廳在碌曲舉行的甘肅省原生態民歌歌手大賽,並獲得優秀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