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人類的思維是後天形成的,思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並表現出多面性。但符合邏輯的、精密的、深刻的、聰慧的思維是每個人希望達到的最高境界之一。數學與數學教育如此受重視,不完全是因為其廣泛的用途,也不能完全從應用的角度來看待數學。在前面我們說明了數學能提供觀察世界的一般觀念和方法外,實際上數學對人的其他發展,尤其是對人的思維發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價值,數學是為人的更完美髮展提供了良好訓練。人們常把數學形容為思維的體操。培根說過,哲理使人深刻,詩歌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其實數學不單單使人精密,數學同樣也使人深刻,使人聰慧!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從2005年開始,教育部讓我主導國家數學課程標準的制定,這些年以來,數學的課程標準一直在發展和變化中,從“雙基”到“四基”,再到數學核心素養。今天,我想重點來談談數學核心素養以及未來的方向。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徵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是在數學學習和應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通俗一點而言,就是透過數學學科教育,我們最終要培養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提出了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無論我們的學生未來是否從事與數學相關的職業,我們都希望他們具備以下三點能力:1。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2。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3。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這其中,數學眼光指的是數學抽象、直觀想象,代表數學的一般性;數學思維指的是邏輯推理、數學運算,代表數學的嚴謹性;數學語言指的是數學模型、資料分析,代表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三會”就是我們對學生在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習慣培養上的終極目標。我們教師無論處在哪一個學段,在進行數學教育的時候腦子裡應該始終想著這一終極目標。“三會”的內涵包括數學基本思想:數學眼光:數學抽象;數學思維:邏輯推理;數學語言:數學模型;因此,數學核心素養的主線是“三會”,內涵是數學思想,基礎是知識,獲取方式是過程,是經驗的累積,是思維的習慣和做事的習慣。我們目前所使用的數學教材存在一定的問題,沒有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基本思想,沒有有意識地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一、歸納與完全歸納

思維的一種形式是歸納。那麼歸納性質的表徵是什麼呢?所謂歸納,是指透過對有限多個同類物件的觀察分析,猜測一種共性或規律,並證明這種共性的確是正確的一種思維方法。通俗講就是由一系列具體的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

歸納又可分為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是前提包含物件的全體,從而對該物件作出一般性結論的方法。不完全歸納法又稱簡單列舉歸納法,是透過觀察和研究,發現某類事物中固有的某種屬性,並且不斷重複而沒遇到相反的事例,從而判斷出所有該類物件都有這一屬性的推理方法。

當“同類物件”為有限多個時,我們將物件一一驗證就可獲得結論(對或錯);但當“同類物件”無法窮舉或實際上就是無限多時,我們原有的思維方法就無法具有說服力了。因此必須尋找一種處理無限的思維方法。即在數學上所要求的完全歸納,確保其正確性。我們熟悉的完全歸納法——數學歸納法。完全歸納法是從一類事物中每個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推出這類事物全都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例如: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鈍角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所以,凡三角形的面積都等於底乘高的一半。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完全歸納法有兩個規則:一是,前提中被判斷的物件,必須是該類事物的全部物件;二是,前提中的所有判斷都必須是真實的。

我們來看一些(非完全歸納)例子。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這說明,考察一組物件的性質或規律時,可能出錯。究其原因在於對於“無窮多”的思維方式不能按照“有限多”方式來處理,否則容易出現問題。這種方法通常成為不完全歸納。不完全歸納法的特點是結論所斷定的範圍超出了前提所斷定的範圍,結論的知識往往不只是前提已有知識的簡單推廣,而且還揭示出存在於無數現象之間的普遍規律性,給我們提供全新的知識,尤其是科學的普遍原理。人們要認識周圍的事物,首先必須對事物的現象進行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然後根據觀察和實驗所確認的一系列個別事實,應用不完全歸納法由個別的知識概括成為一般的知識,從而達到對普遍規律性的認識。所以,不完全歸納法在探求新知識的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數學對歸納的完全性是要求十分嚴格,其意義不僅對所有的自然科學是重要的,而且對人文社會科學也是重要的。借鑑數學思維的嚴格性,可以大大提高社會科學學科的科學性。以例帶證的方法屬於不完全歸納,顯然不能令人信服。目前許多社會科學學科還是按照這種方式來解釋其命題,科學性顯然要遭到質疑。

17世紀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在總結近代實驗科學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與簡單列舉歸納法相區別的“三表法”,它屬最初表述的消除歸納法。同世紀的惠更斯進而提出了假說演繹法。並指出用其結論證實假說時。可能達到僅遜於完全確實性的一個機率度。19世紀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繼承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傳統,提出了探求因果聯絡的五種歸納方法。同期的休厄爾對歸納方法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介於19世紀和20世紀的皮爾士把歸納方法的研究引向了現代歸納邏輯的方向。他把歸納法區分為三種:粗陋歸納、質地歸納和量的歸納。從而指出了歸納的發展方向。他指出粗陋歸納的結論是全稱假說。而非統計假說。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而在科學中不起作用。質地歸納相當於假說演繹法,具有更大的用途。量的歸納是由已被觀察的某些屬性在一個樣本中的分佈,推出關於這些屬性在較大總體中的相對分佈的假說.它的結論是關於經驗類的個別分子將有某一屬性的機率的陳述。這是科學中應用的歸納方法。量的歸納真正具有“自我糾正”的功能,從而使我們所假定的估計將越來越接近於真的數值。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二、邏輯思維的代表:演繹

邏輯思維(Logical Thinking),也稱“抽象思維(Abstract thinking)”或“閉上眼睛的思維”,是一種符合某種人為制定的思維規則和思維形式的思維方式。

邏輯思維的特點是:確定無疑而非模稜兩可;前後一貫而非自相矛盾;有理有據而非主觀臆想。在邏輯思維中,要用到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形式和比較、分析、演繹、歸納等方法,而掌握和運用這些思維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邏輯思維的能力。

演繹是科學嚴謹的,但是發現不了新的東西;歸納不是嚴謹的,但能發現新的東西,因此,有時候,需要用科學歸納法。當歸納具有完全性時,其方法可以說屬於邏輯的範疇了。邏輯思維的代表之一是演繹思維。

演繹思維最早來自幾何學,其影響之廣泛使得人們特別看重演繹科學的地位。實際上,一門學科是否為成熟的是以它是否已形成一套演繹體系(公理體系)為標誌的。數學的這一特點是與它極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演繹法是個別事實與一般情況下通用的規律來預測結果的方法,就是由「因」推匯出「果」,由一般推匯出特殊的思維方式。

例子:函式概念的演變過程。

17世紀:冪函式(多項式)的代名詞。

18世紀:表示式(初等函式)。尤拉給出了y=f(x)的表示。

初等函式——非初等函式(級數、積分表示)——解析表示式(一個式子)——分段函式(偽函式,柯西引入了“對應”術語,但還是解析式子)——Dirichlet(狄利克雷)函式: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雖然這個表示式是認為構造的,帶有主觀性質,但它卻推動了人們對函式本質的客觀認識。這也反映了認識論中的基本內涵。主觀判斷主觀事物一定要小心,不要把主觀臆相混同於主觀構想。科學需要主觀構想的。

Dirichlet函式——對應規則(何為對應?)——有序對(x,y) (新概念)——集合函式(泛函)——廣義函式(δ函式)——……上述過程實際上就是演繹思維弱抽象的例子。

演繹法中最常見的是三段論法,即大前提 —— 一般規律;小前提 —— 個別事實;結論 —— 可預測結果。演繹法最經典的例子是大家熟知的亞里士多德三段論,“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演繹法是邏輯思維的基礎,如果沒掌握好,所有想法和觀點都是扯淡,整個言論就會像豆腐渣工程,經不起推敲,一推就倒。。。,比如那些層出不窮的“神邏輯”。例如“神邏輯”:“你別看 XXX 捐了多少錢,他只是為了逃稅/圖個虛名罷了…”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為什麼會出現錯誤?演繹推理的正確與否首先取決於大前提(一般規律)的正確與否,如果大前提錯了,結論自然不會正確。只有在規律、事實與推理形式三者皆合理的前提下,推斷才能成立。

再以函式為例給出強抽象的例子。連續性問題解決後,出現了可微性問題。f(x)=|x|是連續但在0點不可微的例子。問題:連續函式至少有一個可微點?

Weiestrauss(維爾斯特拉斯)構造了一個處處連續但處處不可微的例子,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這個例子讓數學家驚歎:直觀似乎告訴我們不可能有這種函式,直觀欺騙了我們。

再以函式為例給出強抽象的例子。

連續性問題解決後,出現了可微性問題。f(x)=|x|是連續但在0點不可微的例子。

問題:連續函式至少有一個可微點? Weiestrauss(維爾斯特拉斯)構造了一個處處連續但處處不可微的例子,函式——連續函式——不可微函式——處處連續處處不可微函式。強抽象過程。但抽象性依然很強。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三、類比法

根據兩個或兩類物件有部分屬性相同,從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的推理。

比如,我知道小明同學來自中國,他喜歡下棋,他數學不錯;而另一位小亮同學也來自中國,也喜歡下棋,從而推斷小亮同學數學應該也不錯。

類比法可以看成是歸納法的一個特例,比如把這個例子修改一下,來了99箇中國孩子都喜歡下棋,而且數學都好,那麼得出一個結論:所有來自中國且喜歡下棋的孩子數學都好。就是歸納法了。

可以看到類比法也是不嚴密的,同樣屬於“不保真推理”。英美法律裡的判例法,就用到類比的思想——“同類案件相同對待”。突然想起很小很小的時候陪我媽看過一部印度電影“流浪者”(問孩子的爺爺奶奶輩應該都知道),劇中對主人翁是否偷東西沒有確鑿證據,但法官還是給他判了刑,其依據就是之前有過強盜的兒子是強盜的先例,所以主人翁的爸爸是賊,那麼他也應該是賊。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例如網紅考題,找規律、類比、因果關係判斷: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運用類比法,觀察1、2、3行的圖形,第一行,三個圖形都是由幾條線段和中間一個點組成,其中第三個圖形是前兩個疊加後去掉重合的線段構成的;第二行也如此;那麼,第三行,同樣具備了“圖形都是由幾條線段和中間一個點組成”這個屬性,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它的另一屬性也和前兩行相同,所以答案是4。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類比推理的一般步驟是:(1)找出兩類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類事物的性質去推測另一類事物的性質,得出一個明確的命題(猜想),在由平面圖形到空間圖形的類比推理中,一般是由點的性質類比推理到線的性質,由線的性質類比推理到面的性質。

類比推理,切忌生拉硬扯,如我們常說的一些諺語,比如“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等等,都是用的類比推理,這些話真的很有道理嗎?

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在生活中使用類比時,經常會忘記了類比推理的或然性,經常把類比的結論當成了必然。甚至生拉硬扯,亂比一氣。又如談到取消戶口管制、自由遷徙問題,有人就說,那全世界為什麼不能自由遷徙?美國應該開啟國門,讓外國人自由遷入。這種說法混淆了國際關係與國內關係的不同。

再比如,對於移民到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中國人,或者經常批評中國現狀的同胞,一些人常常用一句諺語來教育他們要愛國:“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但這種思維是有問題的,這個推理是站不住腳的,孩子和狗是兩回事情,國民和狗之間的差別則更大。狗不嫌家貧和母子關係、國家與人民的關係沒有什麼可比性,硬把他們歸在一類,其實是生拉硬扯。再者,醜和貧都是沒有道德內涵的詞語,如果是一個虐待兒童的惡母呢,還能要求孩子愛她嗎?如果養狗的是一個殘忍無情的屠夫呢,狗難道不能嫌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流傳久遠的成語、諺語都是用類比的方式。如“無風不起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等等,這些說法同樣是有問題的,是不能把它們當成真理的。無風也會起浪,印度洋海嘯的浪大吧,不是風引起的;蒼蠅也會叮無縫的蛋,只需給蛋抹上狗屎就行了,許多人正是透過造謠生事來詆譭別人的。

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數學的抽象方法很多,需要學習和實踐逐步加深瞭解,在你領會的同時,抽象思維能力就得到了加強和提高。需要說明的是,邏輯思維是抽象思維,但抽象思維不一定是邏輯的。數學的邏輯性特點使得數學訓練直接有利於發展人的邏輯思維,其作用特別突出。因此在平時數學學習中加強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思維能力,別讓你的孩子成為潛在差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