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正文

三首描寫兒童的古詩,願青山不改,童心依舊;時光不老,童年不散

童年,一個充滿快樂和回憶的字眼。

那一段流金歲月,收藏於記憶深處,每每想起,幾多甜蜜,幾多惆悵。

那年的歡聲笑語,彷彿還飄蕩在原野裡,時光卻早已走遠。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三首古詩,帶你重溫童年時光。

三首描寫兒童的古詩,願青山不改,童心依舊;時光不老,童年不散

1。唐代·白居易《池上二絕·其二》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白居易的詩是出了名的通俗易懂,這首《池上》便是典例。

詩歌以純白描的手法刻畫了一位天真活潑的小娃形象,富有生活趣味,讀來令人叫絕。

詩歌開頭兩句透過兩個連續動作,描繪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採蓮圖。

最值得玩味的是“偷”字,非但不是貶義詞,反而為整個畫面增添一層神秘感。

同時又與第三句中的“藏”相呼應,將小娃的天真淘氣刻畫得淋漓盡致。

最後的畫面定格在了“浮萍一道開”,以景作結,留下了無限遐想的餘地,令人玩味不盡。

整首詩來看,不事雕琢,宛如大白話,卻將採蓮的畫面,小娃的形象描繪得窮形儘性,宛在目前,

後人評價

“清新俊逸,見胸中壘塊全消”

,我深以為然。

曾幾何時,我們也如詩中的小娃一般,揹著父母偷玩。

自以為聰明,卻笨拙地留下了痕跡。

很多時候我們懷念童年,更多的是懷念那時天真單純的我們。

三首描寫兒童的古詩,願青山不改,童心依舊;時光不老,童年不散

2。唐代·施肩吾《幼女詞》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施肩吾是中唐詩人,和白居易同一時代。

這首《幼女詞》是他最為後世所熟知的作品,同樣以白描的手法,將女兒純真爛漫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開頭兩句點明女兒的年齡,既照應了標題,又為後文的描寫埋下了伏筆。

女兒六歲了,正是不知巧與拙的年紀,那麼她會做出什麼來呢?

七夕那夜,她在堂前,學著大人的模樣,一本正經地拜月。

古代七夕,有女子拜月的習俗,這樣的場合本該是莊重嚴肅的,但是因為小女兒的幼稚舉動,無形中增添了幾分樂趣。

其實,詩人並沒有著意刻畫,只是一個“學”字便足以令人想象小女孩那天真爛漫,對世事充滿好奇的模樣。

曾經的我們也像詩中的小女孩一樣,學大人說話,學大人打扮。

那時的我們渴望長大,但如今卻又開始懷念那段天真爛漫的歲月。

正如《小王子》裡所言“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小孩”。

三首描寫兒童的古詩,願青山不改,童心依舊;時光不老,童年不散

3。宋代·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善於捕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平易淺近的語言將其表達出來,也就是所謂的“誠齋體”。

他的很多詩歌中都寫到了“兒童”,例如《稚子弄冰》、《舟過安仁》、《閒居初夏午睡起》,還有這首《宿新市徐公店》。

詩歌開頭兩句是環境描寫,點明瞭地點和節令。

稀稀疏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通向遠方。

小路上有幾棵樹木,樹上的花朵已凋零殆盡,枝頭的嫩葉剛剛長出,正是暮春時節。

接著後兩句鏡頭一轉,描繪了一個兒童撲蝶的歡樂場面。

“走”、“追”兩個連續動作,將兒童的活潑的神態,好勝的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看著這樣鮮活生動的一幕,詩人心中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

曾幾何時,我們也曾像詩中的兒童一樣,在田野間自由地奔跑。

那段美好而歡樂的時光,是我們永遠的眷戀和不捨。

三首描寫兒童的古詩,願青山不改,童心依舊;時光不老,童年不散

青山不改,童心依舊;時光不老,童年不散。

願我們走過千山萬水,依然可以享受“急走追黃蝶”的歡樂。

願我們歷盡世事滄桑,依然可以保留幾分“不解藏蹤跡,學人拜新月”的天真。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