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時尚/ 正文

反流性食管炎的“元兇”,也許是正在保持的習慣,注意避開

偶爾有了食物反流問題,很少有人會給予關注。再遇到吞嚥困難以及後背的劇烈疼痛時,就不應該再馬虎了,也許和反流性食管炎有著關係。到底哪些原因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元兇”?身邊的習慣值得關注。

反流性食管炎的“元兇”,也許是正在保持的習慣,注意避開

反流性食管炎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經常吃過熱的食物

“趁熱吃”,一直以來是家長掛在嘴邊的話。進入秋季後,由於天氣轉寒,吃熱食更會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喜歡吃火鍋以及麻辣燙等食物的人,在這方面就要多加註意。食管其實是很脆弱的,對過熱的食物並沒有很好地耐受性。長期吃滾燙的食物,難免使得粘膜受傷,使得炎症出現。

人的食道粘膜自身的溫度和體溫大體相近,在36到37度左右。對飲食的溫度也就有著固定的要求,正常飲食時溫度應該保持在10到40攝氏度之間。當食物的溫度在50度以上時,食道粘膜就已經承受不了的。秋冬季節飲食時,對食物的溫度應該給予持續關注。

吃飯時不專心

吃飯不專心帶來的常見的問題是肚子感到脹脹的,這是由於咀嚼次數增加,吸入空氣的緣故。其實,吃飯時的不在意,還會在飲食過程中,誤食一些異物,比如魚刺、破碎的骨頭等。這些尖銳的食物,是食道粘膜被劃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反流性食管炎的“元兇”,也許是正在保持的習慣,注意避開

值得注意的是,在吃飯時吞嚥中魚刺之類尖銳物體時,很多人的做法是透過吞嚥米飯,或者是飲用大量食醋對其進行軟化。這些強制的方法,反而會讓魚刺等物體在下滑過程中進一步損傷到粘膜,出現食管炎等問題。

幽門螺桿菌的入侵

說起幽門螺桿菌,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問題就是胃。其對胃帶來的損傷,固然是直接的,卻也不能忽視了它給食道帶來的損傷。

在其入侵到胃部時,透過對胃粘膜的損傷,胃酸的分泌量會持續增多,進而使得食物的消化出現問題,出現食物反流等問題。這類問題的反覆出現,也會刺激到炎症的形成。

由於這個炎症的作用,不斷加劇食物反流,又會使得幽門螺桿菌帶來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形成一個惡性迴圈,並不利於身體的恢復。

反流性食管炎的“元兇”,也許是正在保持的習慣,注意避開

一些藥物的影響

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有了問題後也會自行選擇一些藥物。不是每一種都能隨便吃的,在有些藥的影響下,位於食管下方的括約肌的能力會逐漸減弱。對食物的約束作用也會持續降低,從而使得食物不斷髮生反流的問題。

有些人在吃藥時,也不注意吃的時間以及食用量。盲目地吃,也會給粘膜帶來損傷,影響到整個其自我恢復,一樣會誘發炎症。

在這些因素的刺激下,反流性食管炎也會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問題。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正被這個問題困擾著,卻不去處理,反而是等待其自行恢復。這種可能性並非是沒有的,比如說由於食物燙傷引起的,就存在自我恢復的可能。一些情況比較輕的,也是可以自我恢復的。但是程度的輕重,是很難進行判斷的,一味地等待其恢復並非是明智的選擇,還是應該早點檢查並做相關處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