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白酒是如何在中國逆襲起來的?

從白酒品牌的一家獨大到群雄逐鹿,從江小白的情懷營銷到谷小酒攜手小米的高階之路,從五糧液的萬億市值到茅臺的兩萬億突破……關於白酒的神話,一個接著一個,而且遠沒有窮盡之路。

白酒是如何在中國逆襲起來的?

白酒,

它刺激著人們的精神感官,影響人際社會的變化,也成為一個投資熱池,創造出各種財富奇蹟。但在這一切之前,是白酒從被冷落到受熱捧的逆襲之路。

白酒已經成為中國人最愛的酒之一,以至於很多人會認為白酒等同於中國的酒文化。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此。

白酒是如何在中國逆襲起來的?

我們大部分人會認為白酒理所當然地在中國存在了數千年,代表著深厚的中國文化。但中國傳統酒文化通常是指黃酒、米酒。

白酒的誕生

其實,白酒在元代才出現,至今也就數百年,白酒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也只有不到一百年的時間。

元朝時期,蒙古軍西征,蒙古人在討伐阿拉伯帝國之後,將蒸餾技術帶回了東亞,人們利用蒸餾技術得到了更為純淨的酒體,從此白酒正式登陸中國歷史舞臺。

白酒是如何在中國逆襲起來的?

但一開始,白酒並沒有一下子撼動黃酒的地位,只是一小部分人在喝白酒,到了清朝中葉才逐漸傳開,為更多人接受。

白酒的沉浮

最初,激烈的白酒僅侷限於蒙古貴族的餐桌,在喝慣了低度黃酒的漢人士大夫階層中傳播非常有限。

到了明代,漢人重掌政權,上流社會熱衷品酒活動,品評各個地方的黃酒,而白酒卻被冷落在底層社會。

白酒是如何在中國逆襲起來的?

隨著社會發展,受政治動亂、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人們開始更珍惜作為口糧的黃酒釀造原料——黍米和糯米,而以高粱作為釀造原料的白酒,被人慢慢發現它的潛力。高粱不宜直接食用,卻非常適合釀酒,釀出的酒品質出眾,度數也比較高。

從明朝隆慶到清朝乾隆的200年間,高粱種植面積持續增加,從中也可看出白酒的產量和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原先釀造及飲用黃酒的人,逐漸對燒酒產生濃厚的興趣,燒酒也就在更大範圍內推廣起來。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相比於黃酒,白酒便於長期存放,那些釀酒不發達的地方,便選擇購買可以長期存放的白酒。如乾隆初年的甘肅巡撫德沛提到的:“北五省民風樸素,惟鎮市集始黃酒,其僻壤窮陬,凡於婚喪禮儀,無一非盡用燒酒(白酒)者。”

到了清代乾隆後期,北方的白酒產量快速增加,燒鍋遍佈多省。史稱“且通邑大都,車載燒酒(白酒)販賣者,正不可計數”。

白酒的逆勢

清末以後,社會動盪,糧食稀缺,黃酒的釀造產量一蹶不振,白酒的產量自然就超過了黃酒,但真正逆襲成為社會主流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

1950年代以後,釀黃酒的老作坊大批倒閉,以貴州茅臺和瀘州老窖為代表的一些白酒老品牌,日益興起,白酒的釀造工藝也在不斷提升。

白酒是如何在中國逆襲起來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白酒市場大小品牌如雨後春筍,白酒產業快速走向了體系化、現代化和工業化。

直至今天,白酒成為中國人最愛的酒之一,白酒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之一。

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銷售收入突破5800億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