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這幾款內蒙古風味美食葷素兼備,營養豐富

刀切酥

這幾款內蒙古風味美食葷素兼備,營養豐富

刀切酥,內蒙古風味點心。麵粉、飴糖、糖粉、植物油為主料烤制而成。“刀切”這一取名是依其製作方法而定的,直接了當毫無華麗的,樸實確切,具有勞動人民直率的特點。做這種點心要先把面和好,鋪上糖油酥,均勻地捲成條狀,用刀切成四毫米厚的片,每斤面要切十八至二十片,擺入盤內上爐烘烤成熟即可。從外觀造型上,很像呼市一些古建築的雲頭,又像蒙古族服飾上的雲花形狀。因此它有著鮮明的民族造型特點。刀切的製作,用料簡單,成本低廉,但做工精細,工藝複雜。歷史文化;最初的刀切是作為茶點出現的。過去蒙族牧民喝茶總要擺上點心邊喝邊吃,“刀切”作為茶點就成了茶桌、茶館常備之物了。據傳說:慈禧太后在未入宮前,曾隨其父惠徵在呼和浩特居住過,惠徵於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曾任歸綏兵備道臺。那時還是貴族小姐的慈禧就很喜歡吃這種“刀切”。進宮後做了皇妃的慈禧,每當回顧起這段往事,還親點御膳房做些吃的,但都不順口味,不如原來吃過的“刀切”好。營養價值:小麥麵粉總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全麥粉與大米相比,鈣、鐵的含量高於大米,維生素的含量與大米相當,但全麥粉在製作食品前不需淘洗,可以避免淘洗中的損失。如果用全麥粉製作發酵食品,透過發酵所含植酸鹽有55%~56%被水解,若發酵時間長則水解還可以達75%。植酸鹽的減少,有利於鈣、鐵等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據有關資料記載:全麥粉中鐵的吸收率為5%,而玉米為3 %,大米為1%。

清水河酸飯

這幾款內蒙古風味美食葷素兼備,營養豐富

酸飯是縣境居民的家常便飯,特別是居住在黃河沿岸的人民,一般家家戶戶都有個“漿米罐”(也稱酸罐子),內盛漿湯,用來漿米,置放於鍋頭或熱炕頭,使漿進去的米很快發酵漚酸。漿進去的米一般多為當地產的糜米。酸飯含有一種菌類,食後可幫助消化,增進食慾,使人體得到更多的維生素。人們常說酸飯可使面板細嫩、唇紅齒白。歷史起源:酸飯最早源於李自成時代,傳說中當時李自成起義大軍進京路過山西河曲一帶,當地老百姓皆大歡喜,家家戶戶泡米為大軍士卒準備飯菜,誰知由於情況有變,大軍臨時改變路線,繞道而行,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時半會兒吃不完,放得時間長了就發了酸,老百姓捨不得扔掉,就用發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誰知意外地發現,這用發酸了的米煮成的粥,不但沒有影響其食用價值,而且開胃健脾味道極好,後來人們便故意將糜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的酸飯就流傳開了。由此可見,酸飯大概是由山西河曲起源的,內蒙古西部地區大部分人都是當初走西口從晉陝一帶移來的,所以酸飯自然就又流傳於內蒙地區。做法:製作酸飯的方法比較簡單,只要將糜米放入預先備好的酸米罐子裡,倒上水,放上漿湯,經過發酵,然後煮好,即可食用。酸飯的種類很多,有酸粥、酸撈飯、酸米湯、酸稀粥等。夏秋季節,喝一碗酸米湯,既可消暑解渴,又能祛乏解困,是一種難得的飲料。

蘿蔔絲酥餅

這幾款內蒙古風味美食葷素兼備,營養豐富

蘿蔔絲酥餅口感:外焦內軟,酥鬆鮮香。蘿蔔酥餅以白蘿蔔做餡,白蘿蔔具有下氣寬中、消積化滯、潤肺除痰之功。對於胸悶氣喘、食慾減退、咳嗽痰多等有食療作用。但是,製作過程,用豬油較多,雖是葷素兼備,但是,含熱量、動物脂肪較高,不適宜體胖、中老年、動脈硬化的人食用。需要準備的材料:白蘿蔔500g,香蔥適量,蝦皮1小把。調味料:鹽,黑胡椒粉,香油適量;油酥麵皮:低筋麵粉65g,植物油20g。發麵麵皮材料:中筋麵粉200g,冷水110g,速發酵母1/3茶匙,細砂糖10g,鹽少許,植物油10g。表面裝飾:1個蛋白液,白芝麻適量。:白蘿蔔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一道美食,含有豐富的維A、維C、澱粉酶、氧化酶、錳等元素。另外,所含的糖化酶素,可以分解其他食物中的致癌物亞硝胺,從而起到抗癌作用。對於胸悶氣喘,食慾減退、咳嗽痰多等都有食療作用。蝦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鈣含量尤其豐富;還含有豐富的鎂元素,能很好地保護心血管系統,對於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作用;並還有鎮定作用,常用來治療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症。老年人常食,可預防自身因缺鈣所致的骨質疏鬆症。豬油中含有多種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當,能提供極高的熱量,並且含有的維生素A、維生素E也很豐富。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洩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