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散文」紅薯粉條‖許政

紅薯粉條

許 政

一、紅薯記憶

我對紅薯的記憶是從兒時記事時起的。我們這裡盛產紅薯,俗名紅苕。吃飯時按人大小分六個到三個一碗,祖母碗裡往往最少。祖父和父親最多,母親次之,他們是主要勞動力,吃了好有力氣幹活。而我們又因年幼要長身體,所以比祖母碗裡多。

「散文」紅薯粉條‖許政

當時是正月過完年就下種。農曆四月底或五月初就要刨好苕廂,等待一下雨就會忙著剪苕藤往地裡栽。然後就是田間管理,翻和灌了。到了農曆八月,就有早紅薯嘗新,那些廂上長裂口的地方,一掏就有大個的紅苕。所以說:“紅苕不嫌嫩,八月初一嘗一頓”。十冬月就要從地裡儘快挖起來,挨家挨戶都趕緊把紅苕藏入地窖裡去,吃時就撿出來。大人告訴我們:“紅苕半年糧喲”。

「散文」紅薯粉條‖許政

二、紅薯加工

如果有幾根一連窩的,就悄悄挑回家裡在屋樑上掛起來,等風吹蔫了就來蒸煮起,味道格外甜、格外鮮美,大家也格外喜歡。那些有鋤口的,就先洗盡切成條曬乾,叫“苕幹”,用缸或油膜口袋裝好,待來年正二三月青黃不接時加入飯中。還有紅苕磨的涼粉,烏黑黑的,帶有回甜味,比其他涼粉更受人喜歡。這在當時恐怕叫最初的加工吧。

「散文」紅薯粉條‖許政

三、初識粉條

少年讀書放假時,常到外婆家玩。她們隊上的人比較有經濟頭腦,幾個堂舅會做紅苕粉條。我常常一覺醒來就爬到山頂保管室去,看他們做粉條。

「散文」紅薯粉條‖許政

他們七八個人各司其職,選淘削切為第一步,推磨濾澄為第二步,攪捶漏煮為第三步,撈曬收裝為第四步。我有時會被叫去幫忙抱柴燒火。一旦有“粉疙瘩”或“粉魚兒”,他們煮熟了就會撈出來給我吃。那真是一種享受!

四、苕粉名餚

後來進入大學學習,食堂有一道菜叫“蓮白粉條”,因為家鄉產它,加上家境等原因,常常是我的美餐。

參加工作後入餐廳,常有“涼拌粉條”“螞蟻爬樹”“爛肉粉條”等,它們現都成了知名川菜中的一員了。特別是鄉廚子們的涼拌粉條,用熟豆芽、豌豆尖、紅苕尖等時鮮蔬菜、海帶絲等拌入,加調料、紅油,更成了絕味!多年來,城內金源商場深巷中有一家酸辣粉店,專賣紅薯粉條做的酸辣粉,生意火爆得很,並且遠近聞名。特別是隆冬或酷暑時吃上一碗,那才叫勁爽!更不消說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時節那種熱鬧場面了,簡直叫爽爆!

這應該算是精加工的傑作了!

五、苕的精魂

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紅苕被勤勞精明的人們進一步推廣演進。常在大型超市和幹雜果店,看到紅苕芡粉,價格比其他都高,單就薯幹小食品一類就有紅薯幹、白薯片、紫薯條等,苕粉還加工成粗細粉絲、粉條、粉皮等,不一而足。在火鍋、湯鍋店裡,苕粉更是倍受百姓喜愛!這些紅苕的精化,雖已見不到它們紡錘的外形,卻能見其宜人可口的精魂!

六、苕粉致富

2021年,兒子單位脫貧幫扶,組織以購代扶活動。他買回兩盒“蜀香門弟”——潼射“手工粉條”,是“潼味紅苕粉條專業合作社”產的,據說他們合作社在鄉村振興局和鎮黨委、政府支援下,帶領當地百姓發揮傳統產業優勢,藉助資訊化平臺,走特色產業路子,勤勞致富增收,幸福滿滿,影響很廣。我們品嚐後果然是好貨,於是不斷介紹給朋友,大家也很認可,紛紛點贊!

「散文」紅薯粉條‖許政

過了不久,好友又送另一個地方叫“射洪市義和家庭農場”生產的5斤裝“杜氏手工粉條”一袋。袋內粉條那形態均勻、色澤純淨的外觀,就讓人生津垂涎。夫人小炒一份,味道爽歪歪!

七、突想代言

今年春節前,看著“遂寧鮮”公益宣傳活動,忽然想起為家鄉特產做點什麼?於是就想給省外的六七位好友送點特產。最後決定下來,連同大學恩師、省外好友,一家一火盒“紅薯粉條”,讓它們快遞出我們的新春祝福,讓長長短短的粉條成為千絲萬縷連綿不斷的思念,也為“遂寧”為家鄉代個言!

文/圖:許 政(射洪中學高階教師,省級名師,陳子昂文學社會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