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有晶片企業挺過了行業冬季,卻倒在最火熱的行情裡

峰會將於11月23日舉辦

掃碼報名即可免費領300+份行業報告!

和一朋友聊天。他說他準備換工作了。我問為什麼,他說他們的公司的人基本走的差不多了。老闆覺得無利可圖,準備不幹了。

又一家IC設計公司,挺過了行業的冬季,卻將倒在了行業最火熱的時刻。

這位朋友的公司雖然是個例,但也反映了

目前IC行業火熱行情之下的很多傳統IC公司的處境。

有晶片企業挺過了行業冬季,卻倒在最火熱的行情裡

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觸。隨著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開始進入IC行業。人才需求量猛增。但是人才培養的速度完全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因此,

新進入的企業高薪挖人,高薪搶人已經成為常態。

應屆生的薪資水漲船高。趨勢上看,年薪百萬也不是不可能的。

能夠拿出高薪的企業有兩種。一種,拿到大筆融資的初創企業。第二種,入局IC的網際網路巨頭。

對於初創公司來說,要對得起投資人的大筆投資,技術團隊必須建立起來。往往投資人的壓力也比較大,一般需要在一定時間之內,建立多少人的隊伍。時間一到,是需要向投資人彙報的。因此,技術團隊建設,往往比較急。而恰恰這類企業,由於知名度不夠,招人還不太容易招到。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就用更高的薪水來吸引人才。如果50%不夠,那就雙倍。反正投資人的錢是必須要花的。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初創企業都有實力不計代價的砸錢。如果沒錢怎麼辦?可以許諾股份。由於沒有上市,估值就有很大的隨意性。因此,招人的時候,可以許諾價值數百萬的股份,一樣可以吸引很多人加入。當然,到變現的時候,就要看造化了。

另外一種企業,就是大名鼎鼎的網際網路巨頭。財富,聲望都完全吊打創業公司。 無論是老BAT(百度,阿里,騰訊)還是新三巨頭(位元組,阿里,騰訊),都已經入局。這類企業,資金雄厚,認準一個行業,重金投入,然後將整個行業洗牌。

共享單車,滴滴快滴大戰,外賣,這些企業以及代理,憑藉雄厚實力,砸入重金,瘋狂補貼。一般企業哪裡見過這樣的世面?要麼被收購,要麼就得倒閉。

如今,這些企業進入到晶片行業。傳統晶片行業,憑藉搞晶片賺取的微薄利潤,如何和這些網際網路企業競爭?

這些企業的海量資金,完全不是來自於晶片,而是流量。

他們可以拿出傳統晶片企業難以拿出的薪水,再加上初創公司難以企及的名氣,成為了吸引人才無往不利的大招。

我之前曾經寫道,晶片行業並不是暴利行業。要不是中美科技戰,晶片行業可能根本不會吸引眾多人才的注意。傳統晶片公司,海思這樣的背後有著實力雄厚的靠山的企業少之又少。長期以來,更多的企業一直在歐美等晶片巨頭的陰影之下發展。這些企業,可能原本以為自己有了機會,有了出頭之日。原本只買外國晶片的裝置公司,也開始買國產的晶片了。還沒來得及高興,網際網路公司來了。

這就出現了非常弔詭的現象。晶片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很多晶片公司也打開了市場,結果赫然發現,自己的團隊,或被挖空,或集體出走。

以往,

晶片公司往往會死於沒有市場,如今,他們的死亡的可能又多了兩樣:

1,死於沒有產能。

2,死於沒有員工。

很多晶片的工程師,離開了真正做晶片的企業,進入了沒有晶片基因的網際網路公司。

市場角度看,似乎沒有問題。但是總覺得不太對。

我們來看看美國。晶片公司和網際網路公司,似乎分工更加明確。微軟也走硬體,但是xbox的晶片還是找的AMD來做,而不是自己招人。facebook沒有聽說搞晶片。google確實有這方面的訊息。但是主要還是研究性質,可以理解為眾多前沿方向之一。

是不是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晶片公司強強聯合更好一些,而不是重複建設?阿里平頭哥前身是阿里收購的中天微電子,經過整合發展而來。吞併是一個方式,但是個人認為更好的方式是,類似於

微軟和AMD的關係:讓晶片公司為自己定製專用的積體電路。

網際網路企業,賺的是快錢,晶片,卻是需要長期的投入,卻往往看不到什麼利潤。網際網路企業現在可以重金砸向晶片,如果不見什麼利潤的話,會不會始亂終棄,最後搞得一地雞毛?那就真的是歷史的罪人了。

但願不會發生。

- END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