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心理學秘籍:為何大賢者都勸世人學放下?其實只有三種原因

古今之大聖賢都常說放下,真正的修真者無不一樣,不少詩人在詩句中也隱晦表達了放下的意味:“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心理學秘籍:為何大賢者都勸世人學放下?其實只有三種原因

這些詩句都在告訴我們,對於不能掌控的生活,對於不能留住的人和事,不如放開,但不消極,多看人間其他美好事物,不相互埋怨,各自安好。

惠能六祖說過:“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六祖是得道中人,看問題都是從開悟的視角示人,直接表達了凡心均落在了外相上,而不是向內求尋找真諦。

對於早前的我,個人也是不相信什麼放下,什麼不執著,人都有七情六慾,怎麼能說放下就放下,你說不執著,人就不執著了,心底壓根沒那個譜!心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都不如外界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可當人歷經一定的行悟階段就會漸漸覺知到,放不下的確心裡不舒坦,可如果真的放下了,是否代表了對某些事物的放棄,不聞不問?難道放下是要讓人與世無爭,對於幸福也不作任何追求了?

心理學秘籍:為何大賢者都勸世人學放下?其實只有三種原因

如果反思到這個境地,說明已經在逐漸考量是否接納放下的必要,只是暫時還未找到能放下的可靠理由,至少放下充滿了矛盾,不能讓人信服!

實質上,活的通透的人也未必能放下,放下是需要長期把功夫練到極致才能達到那個水準。首先,要徹底明白為何要放下?另一方面,在覺悟後起修,長期磨合達到知行合一,從而修得真自在。個人堅信,所有不能放下的心事都來於妄想,而妄想即是凡心的顛倒根性,它不但妨礙人的自在,製造痛苦,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放下則是契合了真心不住相無生無滅的真如自性,卻又不影響自性顯現萬法的特質。

心理學秘籍:為何大賢者都勸世人學放下?其實只有三種原因

還有一方面,放下不同於放棄,放棄是直接拉倒不想不幹了,放下則是在面對、正視問題的基礎上,在身形上選擇了適宜的放手,在唸頭上選擇了不固化、不強求的思維模式。放下身形的軀體動作容易,要是放下念頭的那份得失,就不那麼容易了。這好比舉重,人都能明白舉久了不堪重負,自然放手的道理,念頭又何嘗不是呢?現代人能感到心累,但就是不願放下自己一直僵持僵化的念頭,因為“我”想要,一直想要,不到天亮,再累也要頂起那些念頭,絕不輕易休息,如此週而復始,一累再累,真頂得了嗎?能感覺的到幸福快樂嗎?

念頭又如工具車,想用的時候就用,不用的時候就擱在一旁,但常人不會那樣想,念頭不能自主,細品下,是念頭控制了自己,還是自己在控制念頭?另一種,想控制又無控制念頭的理由,到底是念頭不可自拔,還是自身不可自拔呢?難道人非要被念頭牽著鼻子走,感覺到各種不自在依然選擇僵持?

原創:

筆名:青燈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