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在國外的學校就有一種影響了美國各個年齡階段學生的遊戲:文氏圖,透過事物的相同與不同來幫助孩子進行觀察和區分,而繪本也為文氏圖的運用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我們常常希望孩子的洞察力更強,那不如就從文氏圖開始,藉助繪本來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吧。

一、什麼是文氏圖?

文氏圖的樣子很簡單,看看下面的兩個圈是不是倍感親切?它跟我們曾經學過的集合概念類似。如下圖中,一類事物歸於A圈,一類事物歸於B圈,同時具有A、B特徵的放在重疊的區域。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文氏圖是由John Venn於1881年發明的,因此也叫維恩圖,這一發明對人類的幫助巨大,谷歌也曾經為他慶生。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文氏圖是一種視覺化的頭腦風暴工具,用來區別兩組或多組不同的事物。雖然文氏圖看起來很高階,但是在美國,它就跨越了年齡階段,成為了老師上課最愛用的道具之一。

在幼兒園,還不認識字的小朋友可以用圖片玩文氏圖。如下圖就簡單區分了水生生物、陸生生物和兩棲動物。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到了小學,可以用高階版文氏圖來區分形狀。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到了大學,還可以用文氏圖進行小組作業。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哪怕不是在學校,是在家裡也能輕鬆玩起來,畫幾個圈圈就可以操作了。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二、文氏圖的運用

生活中,就可以開始運用文氏圖,簡單的比如蘋果和橙子有什麼不同?我們都知道它們各自的味道和顏色不相同,那他們有什麼相同點嗎?用一張文氏圖,就可以引導孩子們關注細節,來比較和分析。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比如上圖,蘋果的特點是外表是紅色光滑的,而橘子是橙色粗糙的。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是水果,有種子,有果汁,味道也比較甜美。在比較的時候,可以拿出蘋果和橘子帶著孩子從外皮到果肉再到果核,一步一步地分析。而有了這張表,孩子如果要介紹一種水果就有了素材,根本不用擔心會詞窮。

在孩子兩歲之後,就可以開始引入文氏圖,最開始可能只是簡單的分類, 比如按照曲線和直線來分類圖形,可以把圖形剪下來讓孩子來歸類。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孩子3歲以後,就可以開始玩有重疊部分的文氏圖,一般來說建議從孩子熟知的事物開始入手。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除了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繪本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而文氏圖與繪本的組合會起到1+1>2的效果。

比如《跑跑鎮》和《超級跑跑鎮》。繪本是由兩個事物組成第三種事物,而恰好綜合而成的第三種事物就包含了其他兩種事物的特徵,多麼棒的練習文氏圖的素材!如果只比較兩個事物可以畫兩個圈圈,如果想要增加難度也可以畫三個圈圈。

比如在一頁中,黑熊和白熊碰撞變成了大熊貓,如果用文氏圖來表示會是什麼樣呢?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還可以啟發孩子,如果從圖片上找不到區別,那麼可以聯絡實際,從它們吃的食物上、棲息地上找都可以,然後逐步完善文氏圖。同樣地,如果孩子不會寫字,可以讓他畫出來,或者孩子口述,再由父母寫出來。這樣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還提高了孩子的聯想能力。

還有我們都熟悉的《小金魚逃走了》,很多家長在孩子兩歲多之後就把這本繪本束之高閣了,但實際上作家的每一筆都有很深的用意,小金魚之所以能在這些事物中隱藏自己,是因為它們有相同的地方,而孩子又能找出小金魚,是因為它們也有差別,在讀完繪本之後不妨跟孩子一起來畫個文氏圖,挖掘繪本的隱藏玩法。

比如在這一頁中,小金魚躲進了糖果罐子裡,可以試著用文氏圖畫出兩糖果和小金魚的相同與不同。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相似的繪本還有《章魚小香腸雙胞胎》、《爸爸去哪兒了?》等等。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甚至有一些繪本只需要一張文氏圖就能完成複述,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讀完故事,可以問問孩子大兔子和小兔子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然後你就會發現除了外形,大小兔子都有長手臂、都會跳也都很愛對方,但是區別在於大兔子蹦得更高,手臂更長,也更愛小兔子。在文氏圖的歸納和區別之下,這本書的內容也就完整的呈現了。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還可以試著將有相同元素的兩本繪本進行聯合與區分,來幫助鍛鍊孩子的聯想能力和邏輯能力。比如如果看了艾瑞·卡爾的《The very cranky bear》和《The very hungry bear》,可以用文氏圖的方式進行聯想和比較。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在美國幼兒園和小學的課堂,透過文氏圖聯絡兩本繪本也是教導語文預備役的常用方式之一。

比如在一次課堂上,老師講了兩個簡單的繪本故事《Down the hill》和《Spring》。講完故事後,老師會問:《Down the hill》故事的開頭,發生了什麼?學生回答道在下雪,老師順手在Down the hill 的圈圈裡寫下了snowing。緊接著老師又問但是在《Spring》的故事中,下雪了嗎?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小朋友就會說,沒有,而是雪融化了。老師就在Spring的圈圈中寫下 snow melted。這就區分了兩本繪本的第一個不同,緊接著,老師又問,在兩個故事中,他們都住在誰的家裡?

孩子們答道是Toad家。老師在重疊的部分寫下了 Toad’s house。在一個接一個的提問當中,兩個故事就串了起來。最後老師又問:你比較喜歡哪個故事?為什麼?

透過剛剛的比較,孩子已經知道了兩個故事的不同和相同,這個原本很抽象的問題,就變得簡單起來,孩子就會很容易回答出來。

如何從生活中挖掘孩子的洞察力,這個簡單的工具就能幫到你

兩兩之間有關聯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我遲到了是因為……》和《遲到大王》;《菲菲生氣了》和《生氣湯》;《拼拼湊湊的變色龍》和《豬先生去野餐》等,它們有的是情節類似但立意不同,有的是立意相似但情節不同,但可以仿造這個美國老師的方式進行提問,幫助孩子掌握歸納資訊的能力。

從分析到概括,一張小小的文氏圖就能裝下很多資訊,最重要的是這記錄了孩子觀察和思考的過程,這也是學會分類思想的重要前提之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