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如何用使用者體驗地圖的思路,寫一篇文章

—————— BEGIN ——————

網上出現的新鮮事層出不窮,也許你會想寫一篇文章表達一下你的觀點,想著如果有人看那就更好了。

那怎麼寫一篇可能會有人看的文章呢?

在看了好些文章後嘗試對文章的結構做了簡單的解構,希望藉此跟看到此篇文章的人進一步探討如何寫一篇有質量的文章。

前段日子因特斯拉不肯向透過拼多多渠道購車的客戶交付車子引發了一系列的議論,隨後拼多多和特斯拉開撕了,網上更是出現了有各種維度的解讀。

如果你也也心癢癢著想來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這時你會面臨著“怎麼才能寫出一篇順利表達觀點文章”的問題?

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剛好我是一位PM,那就結合一些產品的思路聊聊如何寫好一篇文章吧。

如標題“以使用者體驗地圖的思路寫一篇文章”,關於它的作用先簡單介紹一下:

使用者體驗地圖:在設計產品中,希望透過“故事化”的方式記錄使用者在使用產品過程的主觀情緒體驗,用曲線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我們從全域性審視產品。

作用:

定位使用者使用產品過程中的體驗痛點;

圖形化展示產品利弊,有利於團隊更好地交流和討論,共建解決方案;

簡單來說:你在使用APP時,可以想象APP的各個頁面組成了一張地圖,每個頁面就是地圖的標註點,每到一個標註點都可以你都可以記錄下你的情緒體驗。

使用者體驗地圖在網際網路產品設計中的主要應用是記錄使用者從使用產品到離開產品的全部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從中洞察到機會點,幫助設計建立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如何用使用者體驗地圖的思路,寫一篇文章

理解了使用者體驗地圖後,那麼回到我們的寫文章這事來:

我們可以把文章當作當作一張“使用者體驗地圖”——使用者閱讀到某個段落都會有相應的情緒體驗,甚至如果內容讓使用者產生消極情緒那麼使用者有可能放棄閱讀。

我們寫文章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用者能喜歡,在構思文章的時候有必要設定某些內容引起讀者特定的情緒,最好的設定就是讀者能夠按照作者的設定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符合作者對讀者的預期,情緒設定需要有起伏的變化,平穩的情緒是讓讀者失去興趣;可表現為讀者在看某些內容時候會產生“嗯,這段有意思”、“什麼呀,根本不行”這些類似得主觀評價。

就上面特斯拉與拼多多的例子來試試怎麼構思一篇文章,寫文章還是不能離開文章的基本結構的,大概可分為以下幾點:

敘事,得有一個事才有延伸吖;

社會反響,也就是大夥怎麼想的;

闡述觀點,結合自己的認知對事情作出解讀;

結論,對觀點的進一步總結;

我們要做的是就“使用者體驗地圖”的思路在文章的每個部分設定希望能引起符合預期的情緒設定。

值得再次強調的是:使用者讀文章其實就是跟作者對話,會產生衝突,我們要做的是透過設定讓使用者產生相應的情緒體驗消除衝突,讓讀者順利讀完文章並有針對文章有好的評價。

1。 敘事部分

敘事可以說是先講一個事當作引子,這是地圖的起點,使用者一看就要知道這是份什麼地圖,這個點沒解決好,後面的內容就沒機會讓使用者讀到了。

那怎麼解決這個階段的衝突呢?

1)首先得對事情有個簡潔的介紹,目的是讀者快速辨識出這是什麼內容。

2)在能夠還原故事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輕鬆的例子幫助讀者輕鬆的閱讀,不管你寫的是爽文還是嚴肅的內容,於讀者而言能夠輕鬆消化是基本的要求,例子的另一個好處是展示了作者的知識面。

關於知識面的情緒,讀者會想“嗯,這哥們有點料”。

3)增加自己言語風格,如果你想把自己當作品牌來運營,給讀者留下的記憶點是必不可少的;

情緒設定:這個階段不能讓讀者產生任何阻力,你只是在講故事而已,讓讀者聽得明白、輕鬆就好,篇幅不用長,要求能引起讀者輕微的興趣

2。 社會反響

到了這個階段,說明讀者看懂了並有一定的興趣,作者需要挑選一些觀點讓讀者產生情緒。

挑上一兩個觀點即可,關於觀點的選擇個人建議如下:

挑一個與你粉絲調性有極大沖突的觀點(至於粉絲調性就看自己對讀者的選擇了);

再挑一箇中性的觀點,這個觀點可當作作者下面要闡述觀點的鋪墊。

情緒設定:正常人看到與自己三觀不一致的觀點都會產生負面的情緒,還有一種可能是讀者看到比較“傻的”觀點還會產生優越感;總之對於負面情緒讀者會歸因於產生觀點的人,優越感是藉助你的文章才能表達出來,於作者無害處。

3。 闡述觀點

結合自己的認知結果對事情作出解讀,對於這個階段我的建議如下:

1)先不要著急直述自己的觀點。

2)解讀文章中事情的客體的觀點,帶上對客體的現狀或過去做一個背景介紹,嚴格來說大多數讀者對客體的瞭解程度不深,背景介紹對讀者來說是一個漲知識點的好機會;比如,說“拼多多和特斯拉”,介紹一下雙方企業的牛逼事蹟或創始人的事蹟,讓讀者有種“嗯,學到了”的感覺。

3)根據自己的價值觀或目的闡述觀點就開始了,一個事實在大眾議論當中一般都是0或1的兩面性,一般作者這個時候多少會表現出一定的傾斜;還是拿“拼多多和特斯拉”來說,作者可能會出現觀點偏向於特斯拉,那對特斯拉有更多的積極的闡述。

4)最後一點是,一定要在這個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拔高,讀者不是來聽你講某個事,而是希望來看看你讀這個事實能提煉出什麼“高上超”的東西,所以到最後一定要來點牛逼的概念;這就要看作者的認知儲備和對讀者調性的洞察了,認知儲備不行就代表著觀點不會牛逼;對讀者的洞察不夠,讀者不買單,除非你的觀點牛逼到超越讀者的調性。

情緒設定:這個階段的要求就是讀者要體驗到“爽”,在“社會反響的階段”產生的負面情緒要在這得到釋放,感受到客體的牛逼;作者的觀點有依據且有高度,這片文章看得值。

結論部分,主要是對觀點的進一步總結,甚至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對於這個階段我的建議如下:

一定要在回到大眾角度來,說點溫和的結論;

作為作者,你要跟讀者強調你跟讀者是一樣的身份;

用和讀者一樣的身份,簡單說一下觀點;

情緒設定:讓讀者感受到Ta其實是和你是一樣的,不能和讀者產生身份割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