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育界泰斗顧明遠先生曾提出: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思維。

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

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提出思維能力的三維結構模型,認為

思維內容、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共同構成了思維能力。

本文中胡衛平教授結合相關機制研究闡述了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並依據思維能力三維結構模型,系統闡述了

如何基於教學內容教授思維方法,訓練思維品質,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本文整理自胡衛平教授在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思維型教學主題培訓會中的分享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

本文共4604字,仔細閱讀需12分鐘

為什麼要培養思維?

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和能動的反映。它以感知為基礎而又超越感知,是認識過程的高階階段。

透過思維,達到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性及事物之間的聯絡和相互關係的認識。

用科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是我們實施思維型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的要求。

首先,我們從

核心素養的形成機制

來看思維的重要性。當前的教育改革無論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還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為學校的育人畫像,為教師的教學架橋,為學生的發展導航,是我們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腳點。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分為三個方面:

核心要素、基礎性要素和應用性要素。

無論是基礎性的素養,還是應用性的素養,根本上是由思維來支配的。核心素養的核心是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學習的本質是思維,創新的本質是創造性思維,也是一種思維。

因此,

所有核心素養的形成都必須透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

再從

知識的形成機制

來看思維的重要性。知識是客觀事物的屬性與聯絡的反映,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是人類認識的成果,它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又經過實踐檢驗的對客觀實際的反映。

知識的形成過程,包括:知識的

感知與提取

,知識的

加工與理解

,知識的

理解與建構

,知識的

應用與遷移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基於此,我提出了這樣一個知識形成的機制:

情境創設

是知識形成的前提條件;

實踐活動

是知識形成的基本途徑;

積極思維

是知識形成的核心要素。

死記硬背知識不能構成素養,要對知識深度理解和靈活運用,要將知識上升為觀念,這個過程就需要

發揮學生的積極思維

最近,我們做了一項研究來探究中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機制。學生學業成績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根據探究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四年級到八年級,

教師專業素質對學生成績的直接影響減弱了,而學習素養、思維素養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的影響則有所增強。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背後的原因在於,小學低年級時的考試內容主要是字詞句,對思維的考察不大,思維不好的學生照樣能考高分。但是三年級之後的考試則

更注重對於思維的考察。

所以,這說明了

思維對學習成績有直接、顯著的影響,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學生學習知識的深度不斷加深,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加。

同時,我們也針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品德發展的影響機制做了研究,資料同樣顯示

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品德發展直接受到積極思維的影響。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必須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

把握學生思維發展的特徵

從出生到成熟,人的思維要經歷這樣幾個階段:

嬰兒期(0-3歲)

幼兒期或學前期(3-6、7歲)

童年期、學齡初期或小學期(6、7歲-11、12歲)

少年期、學齡中期或初中期(11、12-14、15歲)

青年初期、學齡晚期或高中期(14、15-17、18歲)

我們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一定要把握住

不同時期學生思維發展的特徵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

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

大約在11歲,也就是三年級左右是一個思維發展的關鍵期。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

抽象邏輯思維已佔主導地位,

初二年級開始,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

由經驗型水平向理論型水平轉化,

到高二年級轉化完成。

到高中時期學生的

思維基本上趨向定型,

定型之後,再想發展學生的思維難度就比較大。

因此,

教師要把握住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中小學時期做起,為學生的將來發展打好基礎。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我們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依據是思維能力的三維結構模型,思維能力由三個維度組成:

思維內容、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

思維能力的三個維度是立體式的、一體的,必須同時具備。所以,我們

要在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教授學生思維方法,訓練學生的品質,

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1

制訂培養計劃

首先,分析教學需要培養哪些能力的

類別與指標

,明確各部分知識和活動所能夠承擔的能力型別與指標,各類別能力的主要培養部分和遷移部分。

然後,再根據各部分培養能力的任務,

選擇

適當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時間,

制訂系統的方案。

最後,試驗方案的可行性,在培養過程中,根據反饋進行計劃的調整。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2

教授思維方法

思維內容、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構成了思維能力的有機整體,我們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必須有思維方法的參與。

目前,我們總結出比較、分類、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類比、推理、聯想、想象、重組、發散、定勢、辯證思維、臻美、空間認知、觀察這

15種單一的思維方法。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得出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創意設計、科學探究和故事創作,這

5種綜合的思維方法。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以想象為例。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是人類進行創新及其活動的重要的思維形式。

想象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時空想象、理想化形象想象、圖景想象和圖形想象。

理想化形象想象是在具體表象的基礎上,在主體頭腦中對理想化形象的構想和推理。

在我們研究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很多形象都是理想化的形象。

例如在研究平拋運動的規律,探究物體隨時間變化會怎樣變化時。由於丟擲去的物體具有大小、形狀,這個物體在平拋過程中可能會轉動,會受到空氣阻力、重力的影響……

為了得到平拋運動的規律,我們必須忽略掉這些影響因素,於是可以

抽象出一個質點,

這就構成了一個理想模型,平拋運動的過程就變成一個理想化的過程。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社會科學中,所有的研究都要用到抽象的模型,包括經濟學、教育學研究等。理想化形象想象需要經歷以下步驟:

首先,對所研究的事物形成具體表象。

然後,藉助於思維加工,排除次要的表象,抓住具有本質特徵的表象,進而形成理想化形象。

最後,利用理想化形象如質點、剛體、理想氣體、電子雲等來思考和解決相應的問題。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教授學生思維方法,不妨按照以下方法進行。

首先,分析基本的學科思維方法;

其次,研究具體學科中概念、規律、理論建立等過程中的思維方法;

第三,研究學生學習具體知識的思維障礙;

第四,在指導學生學習、探究、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逐步掌握思維方法。

3

訓練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突破口,對思維品質的訓練應貫穿每一節課,每一個活動。

(1)深刻性

深刻性指思維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

包括思維的深度、廣度和難度。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是否善於深入地、邏輯清晰地思考問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不被表象、假象所迷惑;

是否善於開展系統的、全面的思維活動;

是否善於從整體上用聯絡的觀點認識事物,進行嚴密的推理論證;

是否善於深入地鑽研問題,從繁雜的表面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正確地預測事物的程序和後果;

是否善於藉助較為深厚的積澱洞察事物,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總結規律、切中實質。

關於思維深刻性的訓練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模型、概念、規律、理論的理解和教學;

第二,結合具體內容的教學和活動,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

第三,注意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

第四,加強抽象和概括能力的訓練與培養;

第五,挖掘問題中的隱蔽條件,排除多餘因素的干擾;

第六,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和推理的嚴密性。

(2)靈活性

靈活性指智力活動的靈活程度,

它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思維的起點靈活,即能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二是思維的過程靈活,從分析到綜合,再從綜合到分析,全面而靈活地作“綜合的分析”;

三是“概括—遷移”能力強,運用規律的自覺性高;

四是善於組合分析,伸縮性大;

五是思維的結果往往是多種合理而靈活的結論,這種結果不僅有量的區別,有質的區別。

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的方法如下:

第一,抓住知識、方法間的“滲透”與“遷移”;

第二,引導學生髮散式思維、立體思考,培養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多題歸一的能力;

第三,教給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加以訓練;

第四,幫助學生形成事物的正確的動態圖景;

第五,使學生掌握一些辨證關係。

(3)批判性

批判性指嚴格估計思維材料,精細檢查思維過程,

它有五個特點:

一是

分析性

,即在思維過程中不斷地分析解決問題所依據的條件和反覆驗證已擬定的假設、計劃和方案;

二是

策略性

,即面對思維課題時,能根據原有的思維水平、知識結構在頭腦中構成相應的策略或解決課題的方法、步驟、手段,然後使這些策略在思維活動中生效;

三是

全面性

,即在思維活動中善於客觀地考慮正反兩方面的依據,認真地把握課題的進展情況,堅持正確的計劃並隨時修改錯誤的方案;

四是

獨立性

,即善於獨立思考問題,明辨是非曲直,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

五是

正確性

,即思維過程嚴密、有條理,能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思維結論正確。

訓練學生的批判性就是要鼓勵學生基於證據和邏輯,提出自己的觀點,不人云亦云。因此需要

鼓勵獨立思考;提出質疑;排除各種干擾;訓練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4)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

思維的速度和正確性是衡量思維敏捷性的兩個重要指標。

具有思維敏捷性的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快速、準確地抓住所學內容,在頭腦中予以內化;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迅速、準確地將問題資訊輸入到頭腦中,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並迅速地提取適當的知識和方法,周密地進行考慮,正確地解決問題。

胡衛平:關注方法和品質,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敏捷性追求的是正確基礎上的速度。

怎樣訓練速度?我們需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也有方法和技巧。訓練學生思維品質的敏捷性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使學生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結合問題的解決,在大腦中形成合理的“知識組塊”;

第二,教給學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透過做作業、測驗等方式,給學生提出速度要求,並加以訓練。

(5)獨創性

獨創性是指

能獨立思考和創造出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具有新穎性成分

的智力品質。思維的獨創性突出地表現為以下五個特點:

第一,思維的獨創性往往與創造活動聯絡在一起。

第二,獨立思考、大膽懷疑、不盲從、不迷信,思考問題時有高度的自主性;

第三,表現在在現成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和構思,解決別人未解決的問題;

第四,新形象和新假設的產生帶有突發性,常被稱為“靈感”;

第五,是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的統一。

基於獨創性的特點,我們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來訓練學生的獨創性思維品質:

第一,

提倡“新穎性”

,包括問題的新穎性、思路的新穎性、方法的新穎性和結果的新穎性,指導學生挖掘解題的各種方法,方法越多越好,越獨特越好;

第二,

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編習題,

這體現了獨特性(每個學生均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編題)、新穎性(每個學生均對新的情境提出新的方案)和發散性(每個學生編的題幾乎都不盡相同);

第三,

結合課外活動,

開設一些研究性的實驗、設計性的實驗及小製作,鼓勵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獨立選擇實驗裝置、獨立組裝實驗儀器、獨立讀取實驗資料和獨立分析實驗結果。

作者|胡衛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