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應該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服藥?

大家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很多人開始進行定期的體檢,這是好事。不過,看到體檢報告後,也不免為部分檢查結果而緊張。比如,許多中老年人,甚至是部分年紀並不大的人,會在頸動脈超聲檢查時,發現1處或多處頸動脈斑塊。於是,就四處打聽,怎麼辦?會不會堵住大腦的血管?需要馬上吃藥嗎?解除這些疑惑,需要弄清楚4個核心問題,斑塊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風險因素?會帶來什麼後果?啟動治療的標準是什麼?咱們現在就來逐個解析。

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應該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服藥?

頸動脈斑塊,從嚴格的意義而言,並不是1種被定義的疾病,而是血管粥樣硬化引起的1種病理變化,類似家裡的水管出現了水垢。頸動脈斑塊,分為脂紋期、纖維斑塊期、粥樣斑塊形成期、繼發性病變等不同病理階段。繼發性病變,包括斑塊內出血、斑塊破裂、血栓、鈣化等情況。

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應該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服藥?

頸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表現,而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是動脈內皮細胞受損後,多種因素與細胞成分之間相互作用所引發。在這個病變過程中,血管內皮功能受損,是啟動環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重要致病因素;炎症反應及氧化應激,會參與病變的整個過程。咱們的頸動脈,呈Y型分支,受到強大的血流沖刷,容易造成血管內膜的機械性損傷,因此,頸動脈容易形成斑塊。

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應該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服藥?

頸動脈斑塊的發生率較高,有研究報告顯示,70歲以上的人,絕大多數會檢查出頸動脈斑塊;40歲到60歲的人,約有40%,存在頸動脈斑塊。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功能逐漸減弱,就可能發生頸動脈斑塊。只是隨著超聲檢查的普及,定期體檢的比例增加,很多原有的頸動脈斑塊就會被發現。頸動脈斑塊的形成,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關係密切,吸菸等不良生活方式,則會加速血管內皮損傷,導致斑塊形成。相關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形成的9個主要危險因素,分別是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血壓、高尿酸血癥、吸菸、代謝綜合徵、高甘油三酯血癥、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

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應該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服藥?

頸動脈斑塊形成後,主要產生2方面的健康影響。第1,是導致血管狹窄,甚至堵塞,影響大腦供血,誘發缺血性腦卒中。研究表明,頸動脈斑塊會使中老年人的卒中及腦梗死風險增加1。5倍;但是,發現頸動脈斑塊也不用過分緊張,因為,是否影響供血,取決於狹窄程度與側支代償;第2,是斑塊的穩定性以及易損性,如果斑塊易損或脫落,就會隨血流到達大腦,導致栓塞。需要注意的是,斑塊的穩定性與狹窄程度並不同步,可能狹窄較嚴重,但斑塊穩定;或者,狹窄較輕微,但斑塊易損。這些病變特點,也是決定治療方案的基礎。

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應該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服藥?

應對頸動脈斑塊,首先是瞭解斑塊的危害性,加強健康意識,進行必要的篩查。通常建議,4類人群需要做頸動脈超聲檢查。第1類,是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的風險人群;第2類,是吸菸、肥胖或超重的人士;第3類,是心血管綜合風險評估結果為中度以上風險的人群;第4類,是中年以上,尤其是具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士。如果檢查發現頸動脈斑塊,無論斑塊大小及狹窄程度,都應該啟動生活方式干預,具體措施包括,控制飲食熱量、改善飲食結構、增加運動、減輕體重、戒菸限酒。透過降低膽固醇水平,防止斑塊的增多和增大。

體檢查出頸動脈斑塊,應該繼續觀察,還是馬上服藥?

頸動脈斑塊,如果導致明顯狹窄,狹窄程度達到或超過50%時,通常建議立即服藥降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控制在2。0mmol/L以下;藥物選擇首選他汀類。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沒有達到50%,則需要進行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評估,假如已經確診為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就應該馬上服藥降脂;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也建議啟動藥物降脂;如果存在明顯的狹窄,還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進行預防。較為特殊的頸動脈斑塊,導致頸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者,還需要考慮進行頸動脈支架或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