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科學育兒|孩子太活潑太好動可能不是好事?警惕這種疾病!

8歲的小強(化名)馬上就要讀三年級了。

可是,他在學校裡的表現卻不太好:上課時比較多動,經常被老師批評,甚至有時正在上課,小強還是忍不住跑下座位,在教室裡溜達一圈;經常和別的同學打架,書包裡的東西經常就找不到了;他還經常和同學交頭接耳講話,成績也不理想。

當老師把這些問題反映給家長時,家裡的爺爺奶奶卻認為小朋友愛玩是天性,長大了就好了。

因為小強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在農村裡面長大,父母平時在外地務工,跟孩子接觸的時間不多。

所以在爺爺奶奶的建議下,小強父母對老師的話不予置理。

但隨著小強一天天長大,問題也越來越多:他總是因為在學校不聽話或者打同學而被請家長,同學也都罵他“有問題”,不願和他一起玩。

此時,小強的父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趕緊送他到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就診。

經過專家詳細診斷,終於確定小強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疾病。

科學育兒|孩子太活潑太好動可能不是好事?警惕這種疾病!

01

什麼是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呢?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簡稱多動症。主要表現包括: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力廣度縮小,部分場合的過度活動和情緒衝動,並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多動症兒童常見於學齡期兒童,但有70%的患兒症狀持續到青春期,30%—50%的患兒症狀持續到成年。

兒童多動症常共患學習障礙、對立違抗障礙、情緒障礙等,對患者的學業、職業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產生廣泛而消極的影響。

目前,精神科學者們普遍認為兒童多動症是一種影響終身的慢性疾病。

科學育兒|孩子太活潑太好動可能不是好事?警惕這種疾病!

02

為什麼有的小孩會得這種病呢

兒童多動症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業內專家認為兒童多動症是由多種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及社會因素單獨或協同作用導致的一種綜合徵。

有研究顯示,兒童多動症患兒執行功能中轉換功能水平較其年齡小2-3歲的正常兒童相當,運動平衡功能落後於正常兒童。

神經影像學研究進一步發現,多動症患兒腦灰質的成熟較正常兒童比小三歲,特別是前額葉皮質及顳葉皮質。以上研究結果提示,兒童多動症患者腦發育延遲,兒童多動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

03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有哪些核心症狀

作為慢性神經發育障礙的兒童多動症,主要臨床特徵集中表現為三大類:注意缺陷、活動過度和衝動。

1.注意障礙:

包括主動注意和被動注意。主動注意是自覺的,有預期目的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目標,為實現這一目的,必要時需要做出一定努力。被動注意是沒有自覺目的的、不自主的、自然的注意,是意識對外界刺激的簡單的原始性反應。兒童多動症患者是主動注意存在障礙,被動注意增強。

2.活動過度:

指軀體活動或語言量過分增多,超出了同性別,同年齡兒童應有的水平。他們精力似乎過於旺盛,常常不停地活動,講話過多,坐不住,小動作多,難以安靜地遊戲或參加業餘活動。部分少年或成人可能只有坐立不安的主觀感受。

3.衝動:

兒童多動症患者抑制功能不足,因此在沒有充分接受外界資訊,沒有結合既往經驗仔細思考所接受資訊的情況下,會衝動地做出反應。

同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還會對小孩的社會功能造成損害:學習困難;職業功能受損害;人際關係困難;安全和身體健康問題;情緒行為問題等。

04

多動症應該怎麼治療呢

對多動症的孩子提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根據孩子多動情況擇情選擇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能有效控制孩子多動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而團體行為矯正治療是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模式,糾正其與人交往的不良方式,建立正常的社交秩序。

有效的、合適的方法可以使患兒的行為趨於正常,使其能正常的融入家庭及社會。

如果多動的孩子能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那對於孩子的一生有著莫大的影響和幫助。

所以,如果家有“坐不住”的小孩,請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時到專業機構檢查是否存在多動的問題。

科學育兒|孩子太活潑太好動可能不是好事?警惕這種疾病!

轉載自:健康成都

關注我們,瞭解更多青羊衛生健康資訊

科學育兒|孩子太活潑太好動可能不是好事?警惕這種疾病!

青羊區衛生健康局

微訊號 :cdjkqy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