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我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是抑鬱的緣故還是吃藥的緣故?

當值編輯 | 阿楚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學校

這是一篇集合了很多小夥伴問題的答題篇,答案全部是專業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真誠所答,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1

哪些藥物會導致記憶力喪失,有沒有替代的藥物?

從目前所瞭解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藥物,只是存在一定程度的肝臟、腎臟毒性,以及對我們的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會損傷到我們的記憶功能。因為我們的記憶功能,其實一套很複雜的體系,目前科學家還是沒有完全搞清楚其中的執行機制。但是,雖然說絕大部分藥物對我們記憶力沒有大的影響,但還是有一部分藥物確確實實可以真實的影響到我們的記憶力。這類藥物多數屬於麻醉類藥物,又可以分為長效、中效,短效麻醉藥物。這類藥物,少量應用的時候,可以對我們起到鎮痛的作用,再增加劑量,可以起到鎮靜的作用,幫助患者保持安靜的狀態,尤其對於焦慮,躁狂患者來說,效果比較明顯。如果繼續增加劑量的話,可以讓我們進入睡眠的狀態,降低心率,減慢呼吸,全身的基礎代謝率下降到一個很低的狀態。

長效的麻醉藥物,多數情況下用在手術過程中,也就是我們說的靜脈吸入複合麻醉藥物,也稱全麻藥物。這類藥物的一個非常典型的後遺症,就是在短期之內,會對我們的記憶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接受過全麻的患者來說,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感覺到自己變傻了,其實不是說你的智力水平真的降低了,有由於藥物的作用,藥物在體內代謝需要一定的時間,在藥物沒有完全代謝完畢的時候,我們的記憶功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包括短期記憶功能與長期記憶功能都會受到影響,比如剛剛說過的話,可能掉頭就想不起來了。比如記憶電話號碼、車牌號等一些數字性的內容,也會受到影響。

我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是抑鬱的緣故還是吃藥的緣故?

2

抑鬱症服藥無效,為什麼?

臨床上對於抑鬱症的治療最主要的其實還是藥物治療,其中抗抑鬱藥的使用很廣泛,大多數中度以及重度抑鬱症患者都需要抗抑鬱藥物來改善抑鬱心境,那麼為什麼有些患者服用了抗抑鬱藥物卻仍然沒有效果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抗抑鬱藥物目前公認的起效時間是2-4周,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2周內就會見效,最長4周就會有效,如果無效,就說明要麼是藥物的劑量沒有達到,要麼是患者對這種藥物不敏感;

第二,劑量的問題,同一所述,兩個抑鬱症患者,一個服用鹽酸舍曲林片50mg兩週後抑鬱症狀改善明顯,而另一個使用了4周效果也不好,但是到第四周的時候加量到100mg後症狀改善了,說明是前面的劑量沒用夠;

第三,是否對一種藥物敏感,同樣是一種抗抑鬱藥物,有些人用了小劑量效果很好,但是另外一個人用了最高劑量足療程仍然沒有效果,這時候我們就說他對這種抗抑鬱藥物不敏感,應該換藥了,可能藥物在體內作用的某種基因或者酶有關係;

第四,反思一下診斷,有些人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找到了一個醫生,因為提供病史不明確,或者醫生首次診斷失誤,導致用藥不對症,這樣的話用藥肯定效果很一般,當然這樣的機率不是很高;

第五,藥物之間的影響,有些患者因為在服藥的時候還在服用其藥物,干擾了藥物的作用,比如導致藥物濃度降低或者快代謝等。

我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是抑鬱的緣故還是吃藥的緣故?

3

有人說長期失眠就是抑鬱症?

我們對於失眠的理解有時候難免過於簡單,失眠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維持睡眠困難如易驚醒、早醒等症狀,此外還會繼發一些軀體不適症狀,比如第二天感覺精力不夠用、疲乏、無力等。而抑鬱症是一種情感性精神病,現在又稱抑鬱障礙,是指持續而顯著的情緒低落、興趣與愉快感喪失,精力不濟,伴隨一些軀體症狀,其中就包括睡眠障礙,睡眠障礙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失眠,難以入睡和早醒。也就是說失眠本身可以是一種疾病,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一種伴隨症狀,不光是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等這些疾病都可能出現失眠症狀,因此長期失眠不一定是抑鬱症,但是不排除抑鬱症患者的首發症狀是失眠。

長期失眠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心理問題,也有可能是軀體疾病繼發的,因此病因多種多樣,不能因為失眠就說是抑鬱症,同理,長期失眠一般都是有誘發因素的,比如一個人因為失戀,起初是心裡只想這個事情,到後來出現了失眠,但是因為對於此沒有引起重視,所以以後稍微有點什麼事就容易出現失眠,有時候即便沒事,因為這種睡眠習慣被打亂,也就出現了長期的失眠,可以理解為一種習慣性的失眠,這種睡眠習慣被改變的失眠就是我認為的長期失眠,解決起來也比較棘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的,如果嚴重的話可以用一點藥物短期調整一下睡眠的節律,但是如果不太嚴重,可以自己慢慢調節。

我的記憶力越來越差,是抑鬱的緣故還是吃藥的緣故?

4

普通人長時間和精神疾病患者在一塊,會不會精神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在精神科醫務人員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遠遠高於其他職業。在精神衛生中心工作人員中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數眾多,似乎可以說明問題。部分醫生或者護士因此出現自殺行為或者長時間住院,令人痛心。

人都是社會的產物,面臨社會上的各種問題,其中精神疾病經久不愈,給他們身邊的人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長期的慢性持續性壓力是精神疾病的根源。不懂得排解的人很容易受到影響。

有一種特殊的精神病,直接與和精神病患者相處有關,稱之為感應性精神病。這類人群中精神病人在家庭中處於主導地位,家庭其他成員一般處於服從或者溫順型的,當精神病人說有人如何要迫害自己的時候,這些服從或者溫順型的人會錯誤的認為確實有人迫害,成為感應性精神病。

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健康的心態,就算和精神病人在一起一樣不會受到影響。那就是聽從自己的內心,活出真實的自己。認真識別這個世界的虛妄之處,尤其是精神病人症狀的虛妄之處,以情緒指導自己。幸福、喜悅、開心、慈悲、自信的情緒體驗即是真實的自己,憂傷、焦慮、抑鬱、難受、不適的感覺所引起的念頭均為虛妄。看見精神病人的時候常常看見他真實的本質其實和我們別無二致。

這樣我們就可以長時期的保持輕鬆愉悅的狀態,做真實的自己。

- End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