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為什麼做完膝關節手術,不光膝蓋好了,腳也不疼了?

門診來了個阿姨,她是膝關節手術六週後來門診複查,有一個事情很奇怪。據阿姨自己說:“做完手術,膝關節疼痛比之前好了一大半,

主要是做手術之前我這腳腕子疼,走路有時候都走不了,做完手術以後一次沒疼過

,這是為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明明做的是膝關節手術,怎麼還把腳踝的問題治好了?

其實答案很簡單:膝關節手術讓患者的下肢力線恢復正常了。

一、什麼是下肢力線?

下肢力線為股骨頭中心、膝關節中心與踝關節中心的連線

,有人稱為髖一膝一踝角。其中,股骨頭中心採用股骨頭的圓心,膝關節中心採用的是股骨髁間窩的頂點的中點,踝關節的中心採用距骨的中點。

為什麼做完膝關節手術,不光膝蓋好了,腳也不疼了?

二、下肢力線異常會有什麼影響?

下肢力線是否正常直接影響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負荷傳導。

正常的下肢負重軸線是髖、膝、踝三點一線,這樣能保證力量負荷的合理分配

,三個關節都能承擔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重量。而軸線的異常改變會導致髖、膝、踝三個關節承重不均,導致軟骨的磨損、關節損傷,出現疼痛的症狀。具體情況我們可以看下圖:

為什麼做完膝關節手術,不光膝蓋好了,腳也不疼了?

正常狀態和膝內翻、外翻狀態下的下肢力線

而文章開頭提到的這位患者在手術前之所以會腳脖子疼,就是因為膝關節病變導致下肢力線發生變化,她的腳踝承受了更多的重量,導致踝關節受力不均,出現疼痛的症狀,也就是患者口中的“腳腕子疼”。手術後,患者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都恢復正常了,受影響的下肢力線也得到矯正,踝關節不用再承受“重擔”,自然就不疼了。

三、什麼情況會導致下肢力線改變?

1、關節病變

我們拿膝關節炎來舉例子,膝關節炎會導致患者脛骨和股骨(也就是小腿骨和大腿骨)之間的間隙變窄,而且這種變窄是不規律的,這就會影響到患者的下肢力線,具體影響程度我們可以看下圖:

為什麼做完膝關節手術,不光膝蓋好了,腳也不疼了?

研究結果

:5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下肢力線測量值與國人正常參考值的對比見表1。所測量男、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A角值均小於國人正常參考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肥胖

大多數人都知道肥胖跟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有密切的關係。但它跟關節健康、尤其是負重關節的健康的關係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

肥胖導致膝關節負荷增大,長期異常負荷使關節軟骨破壞,造成軟骨下骨折,關節軟骨塌陷,造成軟骨營養不良,軟骨剝脫又進一步增加內側的壓力。如此惡性迴圈,導致膝內翻畸形加重。

簡單來說:肥胖會影響下肢力線,下肢力線改變又會進一步增加關節承擔的重量,導致惡性迴圈。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肥胖人群?可以透過簡易肥胖指標BMI來判斷,計算方法:體質指數(BMI)=體重(kg)除以身高 (m)的平方。

為什麼做完膝關節手術,不光膝蓋好了,腳也不疼了?

四、別光顧著看膝關節炎,踝關節受損傷也會影響膝關節

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嚴重的踝關節扭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和治療,就會逐漸發展成慢性踝關節不穩(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

會導致患者關節活動受限,平衡和姿勢控制異常,並以反覆踝關節扭傷為主要臨床表現。相較於急性踝關節扭傷,CAI對運動表現和日常活動的影響更大。

2016年國際踝關節聯盟(InternationalAn-kle Consortium)共識宣告指出,儘管踝關節扭傷的直接治療成本相對低廉,但是其間接導致的醫療開支卻十分高昂。除了考慮與損傷有關的時間消耗成本外,

每年與踝關節損傷相關的醫療支出就高達十億美元。因為慢性踝關節扭傷是引起下肢其他結構(如前交叉韌帶、腓骨肌、腓上支援帶等)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要跟大家說的是,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不同部位、組織之間是相互影響的,

除了要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外,還要注意一個部位出現問題之後,一定要及時處理,不然很可能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