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正確看待鎮靜安眠藥的不良反應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資料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達到38。2%;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大城市的失眠率平均超過57%,失眠困擾著幾億國人。一晚睡不好,一天的精神就沒了,長期睡不好,每一天都成了煎熬。

對於長期失眠的患者,睡不好不僅僅影響精力,還有更嚴重的後果,如持續的疲勞感、記憶力減退、容易動怒、工作效率低,還伴有緊張、頭痛、頭暈等其他軀體症狀。

正確看待鎮靜安眠藥的不良反應

如果是偶爾失眠,患者可以自行調適,但若嘗試了很多調理方法後,失眠仍然無法緩解,演變成長期、慢性失眠,並出現較為嚴重的心情低落、煩躁、認知困難等,就可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改善睡眠的藥物。

但這些常用藥安全嗎?不少患者心存疑慮。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 李小鈞

醫生開藥很謹慎

鎮靜催眠藥,即人們常說的安眠藥,屬於處方藥。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李小鈞表示,臨床上,醫生為患者開藥的條件是比較嚴格的,並不是患者想用就能用。

當患者存在入睡困難、半夜常常醒來難以再次入睡、早醒、失眠嚴重影響了日常活動、症狀持續了較長時間等情況,且排除器質性病變後,患者確診為失眠,醫生才會在必要時為他開出合適的藥物。

正確看待鎮靜安眠藥的不良反應

目前,非苯二氮卓類的藥物可以快速起效,迅速誘匯入睡,且半衰期短,既可以維持整晚睡眠,還不會遺留宿醉反應,成癮風險小、患者依從性較高、安全性較好,在治療慢性失眠中可增加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減少夜間覺醒和早醒,應用較為廣泛。

尤其對伴有阻塞性呼吸暫停的患者,2018年發表在《中華全科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應用右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卓類藥物有較好治療效果。

嚴重不良事件很罕見

吃藥總伴隨著副作用,服用改善睡眠類藥物也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嗜睡、睏倦、頭痛、頭暈、反跳性失眠等。

正確看待鎮靜安眠藥的不良反應

近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要求在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唑吡坦三種藥的包裝上加“黑框警告”,引發不少人的恐慌。

但李小鈞認為,FDA這次在藥品包裝上加黑框警告,主要是提醒作用,提醒醫生和患者,服用該藥物可能出現嚴重的不良事件(如摔倒、燒傷、自傷、夢遊、睡眠駕駛等),但要明確,“嚴重”不代表“普遍”。

FDA提到,服用這三類藥出現的不良事件都是比較罕見的,其所導致健康風險的案例只佔極少一部分。

另外,“嚴重”也不代表“不安全”。如果不夠安全,FDA就不會批准其上市,即使上市,也會勒令其從市場上撤下。

但因後果比較嚴重,出於謹慎,FDA認為有必要加黑框警告,提醒醫生開藥時要考慮到用藥風險,以此評估其對患者的益處。同時也是提醒患者,避免藥物濫用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因此,正在服用這三類鎮靜安眠藥的患者不用過於緊張,更不能擅自停藥,以免出現戒斷症狀,只要在醫生正確指導下合理用藥,且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就可以放心繼續吃。而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調整用藥。

遵醫囑用藥,不易依賴

還有患者擔心藥物成癮的問題。確實,長期使用改善睡眠藥物可能造成藥物依賴,即服用的實際劑量比醫生開出的建議劑量多得多。

李小鈞說:“這種情況在服用非苯二氮卓類藥物的患者身上出現較少,其成癮更有可能是心理性依賴。”由於每次服藥患者感覺良好,於是驅使用藥者為追求感覺而反覆用藥,造成了病理性適應狀態。

例如,一些必須透過服藥才能緩解症狀的中重度失眠患者,常常不遵醫囑吃藥而自行加量,如一開始只吃1片,過幾天吃2片,再過幾天加到3片,就易出現依賴。

研究發現,本身有心理健康問題、物質使用障礙的患者更可能產生藥物依賴,而普通失眠患者,只要按照醫生建議來合理、規律使用,很少會出現成癮或依賴現象。

記住九點,用藥更安心

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李小鈞建議,患者務必留意以下用藥原則和注意事項,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提高用藥安全。

正確看待鎮靜安眠藥的不良反應

採用最低的有效劑量,不要隨意加量。

交替用藥,每種藥使用不超過2周。

間斷用藥,儘量不連續使用。

睡眠恢復或症狀改善後逐漸停藥,避免反彈。

是否服藥主要根據白天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質量,有較嚴重的日間症狀時才服用。

服藥後應該馬上睡覺,不要再從事其他活動,否則容易因意識模糊而暈倒、摔倒等。

服藥第二天醒來後,不要立即下床,躺兩三分鐘後再起來,減少摔倒機率。

不能與酒精同時服用。

長期用藥者最好每2個月查肝腎功能和血象。

最後,安眠藥不建議長期使用。失眠患者應與精神心理科醫生討論商量,嘗試非藥物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正念療法、樂眠操、光照治療、自然療法,及改變睡眠習慣,如睡前不玩手機、不困不上床等,來提高夜間睡眠質量。 (楊曼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