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秋天到底是養陽氣還是養陰氣?

今年的秋天來的是涼爽加猝不及防,半袖還沒脫呢就套上了棉褲!直接略過了秋褲!天涼了,注重保養的就問我,這個時候應該補點兒啥呢?是補補陽氣還是補補陰氣呢?確實,現在好多人的養生觀念還停留在,我吃點啥好的補補,這個階段,其實呢,最好的養生應該是人與自然的合一,就是中醫上講的整體觀。其實,中國的老祖宗早就總結出了一套季節養生方法,我就從中醫之祖《黃帝內經》來談一談秋天的養生之法。

秋天到底是養陽氣還是養陰氣?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裡是這樣描述的:“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在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啥意思。

在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果實飽滿、已經成熟的季節。此時天氣清肅,其風勁急,草木凋零,大地明淨。人應當早睡早起,跟群雞同時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靜,來緩衝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讓人體能適應秋氣並達到相互平衡;保持情志的穩定,使肺氣保持清肅。這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肺氣,到了冬天還會導致飧洩(中醫病名。指大便洩瀉清稀,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多因肝鬱脾虛,清氣不升所致。)。究其原因,是由於身體的收斂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冬天的閉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

違背了秋季的時令特點,就會導致太陰不收,肺氣焦滿。在五行對應中,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秋季呼吸系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在秋天會有鼻腔乾燥、容易流鼻血、咳嗽痰多、支氣管炎、哮喘一些呼吸系統問題。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的肅降有助於糟粕的排洩。“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傳化糟粕與主津。傳化,即傳導和變化之意。大腸接受小腸下傳的食物殘渣,並吸收其中多餘的水分,形成糞便,並經肛門有節制地排出體外,屬整個消化過程的最後階段,故稱大腸為“傳導之官”。如果肺氣的肅降失調,形成的糞便無法有節制的傳送到肛門,就會形成便秘。

那麼在秋天到底是養陽氣還是養陰氣呢?

陽氣是生命之本,秋天要把自己身體在夏天向外宣散的陽氣收回體內,就像小動物會在秋天儲存食物過冬一樣,我們也要收斂陽氣過冬,也就是“秋不斂陽,冬生飧洩”。那怎麼斂陽?四時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古人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是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順從了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如果違逆了這個規律,就會損伐生命力,破壞真元之氣。因此,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根本,違逆了它,就會產生災害,順從了它,就不會發生重病,這樣才是懂得了養生之道。

秋天養陰斂陽,適合吃一些什麼食物呢?這時我們也要順應自然,吃秋天應該有食物,像蘿蔔、白菜、秋梨、芋頭、花生、穀物、豆類、紅薯、粳米、蓮藕、山藥、百合等。同時也可以按揉太陽穴來疏風祛邪,調節陰陽; 曲池穴 ,清熱疏風;足三里, 補養氣血,扶正固本;孔最穴, 清瀉肺熱,潤燥止咳;膻中穴, 開胸散氣,補益肺氣;三陰交穴,滋陰生津,潤燥清熱;肺腧穴,分發肺臟之熱等等。

如果秋天不收斂陽氣,在冬天機體陽氣不足,對臟腑,尤其是脾胃腎的影響很大,食物精微無法輸布全身滿足人體需求,這就是為啥有人會在冬天感到沒有精神的原因。

秋天到底是養陽氣還是養陰氣?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