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腎臟有兩大功能。

一是排洩功能

,機體每天的代謝廢物和外來物質(如藥物),可透過腎臟以尿液的形式排除體外;

二是內分泌功能

,腎臟可產生腎素、緩激肽、前列腺素、活性維生素D3、紅細胞生成素等,參與血壓調節、鈣磷代謝和紅細胞生成等。作為評價腎功能的三個指標,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之間有何區別?哪一個指標更有價值?藥物是如何影響腎功能的?

一、血肌酐(SCr)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肌酐是肌肉的代謝產物。

人體自身肌肉的代謝是穩定的,如果肉類食物的攝入量穩定,血肌酐的值相對穩定。

血肌酐可自由透過腎小球濾膜,而且不被腎小管重吸收

,因此血肌酐水平能基本反映腎小球濾過率。當腎小球損傷時,血肌酐(Scr)升高,尿肌酐(Ucr)降低。血清肌酐正常值: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二、尿素氮(BUN)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尿素氮(BUN)是蛋白質(氨基酸)代謝的終產物

,因此受食物的影響較大。尿素氮可自由透過腎小球濾膜,

30%~40%被腎小管重吸收

。因此,血尿素氮,不僅受腎小球功能的影響,也受腎小管功能的影響。成人血尿素氮(BUN)正常值範圍:3。2~7。1mmol/L。

特別提醒:

當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到正常人的30%~50%時,血肌酐才明顯上升;當尿素氮高於正常值時,說明60%~70%腎單位已經受損害。所以,

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未必腎臟沒有病變。

三、尿蛋白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血中的白蛋白,分子大,不能透過腎小球濾出

。尿中白蛋白量能較準確地反映腎功能的變化。當24小時尿中白蛋白含量為30~300mg時,被定義為微量白蛋白尿。24小時尿量影響因素較多,現在用晨尿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3mg/mmol)代替傳統的“定時尿液收集”的尿蛋白定量。

特別提醒:

判定腎臟有無損傷的敏感指標是尿蛋白,而不是血肌酐,更不是尿素氮。

四、藥物導致腎臟損害的機制

1.非甾體抗炎藥、兩性黴素B

前列腺素可擴張入球小動脈,增加腎血流量。依託考昔、吲哚美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使入球小動脈收縮,引起腎臟缺血性損害。兩性黴素B主要透過收縮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引起腎血流量下降而導致腎損傷。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2.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腎臟是一個很大的過濾器,全身20%的血流透過腎臟,一些抗原或抗原抗體複合物容易在濾過過程中停留在腎臟。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作為半抗原與腎組織蛋白結合,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抗原-抗體複合物為引起腎臟損害。

3.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氨基糖苷類藥物經腎小球濾過後,可被腎小管重吸收,並在腎小管中蓄積,導致腎小管上皮壞死。

腎功能三個指標之間的區別,及藥物引起腎臟損傷的機制!

4.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

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喹諾酮類抗菌藥,及阿昔洛韋、泛昔洛韋等抗病毒藥,可在腎小管產生結晶而堵塞腎小管導致腎小管壞死。服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和抗病毒藥應多飲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