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中藥八珍”之一,祛溼善用它,藥食同源養脾胃!

說到茯苓,很多人、很多家庭都會感覺特別熟悉,它既是藥材又是食材,一向被視為“中藥八珍”之一,由於功效眾多,又有“四時神藥”的美譽。

我國居民使用茯苓的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淮南子》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記載。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后得了病,不思飲食,廚師們絞盡腦汁,將健脾安神的茯苓粉,配以松仁、桃仁、桂花、蜜糖等製成夾心薄餅。

慈禧吃後很滿意,並常以此餅賞賜宮中大臣。這也使得茯苓餅身價倍增,成了當時宮廷中的名點,後來傳入民間,這才有了京城名吃——茯苓餅。

“中藥八珍”之一,祛溼善用它,藥食同源養脾胃!

●利水滲溼,用於多種水溼病證●

溼氣重,是挺讓人鬱悶的一件事兒。

很多症狀都與水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比如,水溼致病,既可溢於肌膚而呈水腫,也可同其他外邪(如溼熱)相夾雜,侵犯人體某一臟腑、部位,如溼熱燻蒸而發黃疸等。

利水滲溼藥可分為利水消腫、利水通淋和利溼退黃三類,茯苓側重於利水消腫。

研究表明,健康人服用茯苓水煎劑,有明顯的利水作用。除此之外,茯苓對心源性水腫患者的利水作用也是非常好的,日劑量100克時調理作用達到峰值。(自己不要用這麼大的量,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除此之外,茯苓還可透過增加細胞內鉀含量,改變細胞內滲透壓而發揮滲溼利水作用。

茯苓在調理水腫、小便不利,常與豬苓、澤瀉配伍;

調理脾腎陽虛水腫,常與附子、白朮等同用;

調理水熱互結,熱傷陰津,小便不利,水腫,常與滑石、澤瀉、阿膠等配伍。

“中藥八珍”之一,祛溼善用它,藥食同源養脾胃!

●健脾,用於脾虛不運諸證●

脾的主要生理機能是主運化,統攝血液,是人體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並輸布其精微的主要臟器。 我們人類在出生以後,想要維持日常的生命活動,是離不開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脾胃被形象地稱為“後天之本”。 如果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必然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而出現腹脹、便溏、食慾不振以至倦怠、疲乏等精氣血生化不足的病變。 對於脾虛不運引發的多種症狀,茯苓有較好的調理作用。 在現代醫學看來,茯苓對脾胃的調理包括但不限於調節水和電解質平衡、調節腸道菌群、調節胃腸道功能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

“中藥八珍”之一,祛溼善用它,藥食同源養脾胃!

●茯苓的食用●

★茯苓餅

茯苓的食用大家應該都不會太陌生,在網購還不是那麼普及的日子裡,身邊親朋好友去北京旅遊或是出差,都少不了帶幾盒號稱御用貢品的茯苓夾餅回來給大家嚐嚐鮮。

現在網購普及了,茯苓夾餅倒是沒有那麼難買了,但是買到手的是不是“真材實料”,那可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是“實打實”的茯苓餅,對調理水腫、心悸、失眠、神疲、食少、便溏等症,都是不錯的。

如果您擁有一雙巧手,也可以選擇自己做。

取茯苓粉、麵粉、白糖適量、水調成糊,文火煎烙成薄餅。因為它是很適宜長期服用的,所以可以早晚當做點心來食用。

★茯苓香菇飯

如果想日常用茯苓來補腦健身、健脾和胃、補中益氣,可以將其做成“養生飯”。

方法也很簡單,取粳米200克,茯苓粉50克,香菇絲15克,油豆腐丁60克混合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料酒、精鹽、醬油燜煮至飯熟即成。

“中藥八珍”之一,祛溼善用它,藥食同源養脾胃!

★茯苓包子

對於體虛瘦弱、氣短乏力、咳痰、健忘的人群,可以選擇將茯苓做成包子來吃。

取20克茯苓,先將茯苓煎好,取濃汁;將一半的茯苓汁混入包子餡兒中,另一半的茯苓汁加水和麵,然後按常規流程包包子就可以啦。

★茯苓鯽魚湯

如果是典型的脾虛水腫,可以用茯苓和鯽魚煲湯來喝。取鯽魚1條、茯苓25克,先將茯苓加水煎湯取汁100mL,再將魚洗淨處理後入鍋中,加入藥汁、適量清水及蔥、姜、味精及少量鹽,煮熟服用即可。

★茯苓懷山藥糕

將茯苓和懷山藥一起蒸成糕點來吃,也是不錯的選擇。懷山藥健脾除溼、培補正氣;茯苓健脾益胃,祛溼安神。再加入幾顆大棗健脾益氣,加入些許蜂蜜養陰潤燥解毒。幾種食材在健脾除溼、養陰潤燥方面“互幫互助”,相得益彰。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最好不要和米醋一起食用,陰虛而無溼熱、虛寒精滑或氣虛下陷者忌服。

“中藥八珍”之一,祛溼善用它,藥食同源養脾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