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什麼是發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生病受傷時,總有一種叫發物的東西不能吃。

問題來了,好像好吃的東西都是發物。據說吃了發物,會讓傷口癒合緩慢,疾病加重。

發物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發物,生病到底能不能吃?

現代醫學到底有沒有發物

人體的免疫力,重要的組成就是血壓中的免疫球蛋白,發揮著對抗疾病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構成需要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但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牛羊肉、魚蝦,都是所謂的發物!發物幾乎囊括了大部分營養豐富的食物。

這不是免疫力和發物相互矛盾了麼?

發物和忌口,有什麼區別?

確實有人有這種體驗,就是吃了魚蝦過敏就會加重,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發物最早來源於傳統醫學和民間習俗而總結出來的忌口,不同的病症應對不同的食物忌口。

比如說:

某些動物性食品含有某些激素,會促使人體內的某些機能亢進或代謝紊亂,比如糖皮質激素可能加重感染;

腹瀉、便秘、胃腸功能不好的患者,少吃糯米、油炸食品、堅果、蔥、姜、蒜等辛辣食物;

過敏的患者(如蕁麻疹、溼疹),需要暫時告別海鮮、魚、蝦、蟹、雞蛋等食物,因為其中所含的某些異性蛋白可能成為過敏源;

痛風的患者,更要減少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比如海鮮、豆類、紫菜等等;

糖尿病患者,控制澱粉、米飯、甜品食物的攝入量;

高蛋白的食物不易消化,易引起便秘,痔瘡患者要少吃。

其實所謂的忌口就是在特定疾病期間,不吃特定的食物,沒有哪一種食物是什麼病絕對的忌口。

辛辣刺激是千年背鍋王

辣椒、花椒、韭菜、大蒜等具有辛辣味道的食物,被很多患者視為大忌。

就以常年背鍋的辣椒來說。 辣椒素是一把雙刃劍,會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讓人快樂,但同時也會刺激腸道,讓人不舒服。 不過每個人的閾值不同,對於辣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對於病人來說,辣椒並不是絕對禁忌,甚至低劑量的辣椒素對某些消化不良還有一些改善作用。

大多數人來說,除了上面說到的這些特殊情況,生活中確實不存在什麼絕對忌口的發物。

更重要的是,有時候生病了,我們要做的不是忌食而是進食。

生病了到底應該怎麼吃

小毛病

這個時候其實沒啥特別需要忌口的,很多人說發燒時不能吃雞蛋。發燒是人體受病菌侵襲後,免疫系統發出的一種防禦訊號;食物進入體內產熱(能)很平常,它和抑制退燒不存在任何關聯。

做了手術

手術本身是一種創傷,會改變患者的代謝情況,簡單來說就是身體耗能會變化。

術後頭幾天,患者往往還需要住院,營養方面按照醫生的囑咐吃就好。

出院回家後,患者應該適當提高蛋白質的攝入,補充創傷修復需要的重要原料。

一般來說,在膳食均衡的前提下,每天建議攝入 1。5~2。0 克 / 千克蛋白質。比如一位 50 公斤的女性,每天大概要吃 75~100 克蛋白質。魚蝦蛋奶都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每樣都吃點就挺好。

一般不需要透過蛋白粉或某些口服氨基酸產品補充蛋白質。

別再盲目相信所謂的發物了,如果身體出現了問題,更要注意吃好才是。

排版:寇夢楠

編輯:趙洋藝

稽核:歐陽美華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