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中西醫結合看黃芪與蒲公英的配伍

導讀:

黃芪與蒲公英配伍,適用於機體正常免疫功能低下,或異常活躍的多種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疾病,該如何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解讀呢?

黃芪與蒲公英一溫一寒、一走一守、一補一攻,臨證以此藥對為君,遣藥組方,擅治內科雜病,運用於臨床,療效確切。

現舉隅簡介如下。

1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乃因脾虛氣弱,溼邪內生,蘊為熱毒,注於血脈,上下內外流竄而發病,故治療以黃芪配蒲公英為主,

黃芪益氣健脾、扶正固本,蒲公英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治標。

而黃芪配黨參、白朮、雲苓、苡米健脾益氣滲溼,

提高機體正常免疫功能以治其本

;蒲公英配龍膽草、黃柏、水牛角、生地、青黛、紫草清熱利溼、涼血解毒,

抑制異常免疫反應以治其標

,此標本兼治,故奏良效。

2

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多因脾氣虛弱運化失常、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致使溼熱壅於胃腑,胃失和降,不通則痛,故治療注重益氣健脾以扶正,疏肝利溼以和胃。

其中以黃芪配蒲公英為主藥。

黃芪益氣以補脾虛,佐黨參、雲苓以加強健脾益氣之力,使健脾而不留溼,且能調整病灶區域性免疫狀況,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區域性炎症消退;

蒲公英歸肝胃經,清胃解毒、通降利溼,佐柴胡、香附、鬱金以疏利肝經氣機而止痛,

其中柴胡宜用軟柴胡,且用量偏小,取其輕靈快捷、疏利暢達之效

蒲公英佐苡仁、滑石、黃連清利溼熱,以和胃通腑,且蒲公英配黃連等,能殺滅幽門螺桿菌而消除致病因素;

黃連、淡吳萸、烏賊骨,辛開苦降、寒熱相濟、瀉肝和胃、降逆止酸,能促進胃潰瘍及黏膜炎症癒合。

諸藥合用具有很好的疏肝健脾、清熱利溼和胃之功,故能取效。

3

慢性前列腺炎

足厥陰肝經沿股內側進入陰毛中,繞陰器至小腹,慢性前列腺炎諸如尿道灼熱感,下腹部睪丸、會陰部灼熱隱痛,排尿前及大便後尿道口有白色黏液分泌物等均為

下焦厥陰經溼熱之象。

故本人認為慢性前列腺炎,多因溼熱之邪注於下焦,侵入肝經,移礙脾腎,日久氣滯瘀血阻絡,水道不利而發病,

故清利厥陰溼熱以治標,健脾益腎以補虛,理氣活血以增效。

其中蒲公英配黃芪桂邪扶正為主藥。

蒲公英配龍膽草、土茯苓增強清利厥陰溼熱,以消除致病菌。

黃芪配黨參、雲苓、山萸肉、補骨脂以健脾益腎,扶助正氣祛邪外出。

香附、烏藥、制川軍、王不留行、丹參理氣通絡,改善病變區域性血液迴圈,促進炎症消退,諸藥合用協同增效,故效佳。

4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乃因機體正氣虛弱之時,外感溼熱毒邪,從表入裡,內阻中焦,脾運失常,溼熱交蒸於肝膽,氣機鬱滯,肝失疏洩而發病,故治療以清利溼熱、疏肝健脾為主,其中以黃芪配蒲公英扶正解毒為主藥。

蒲公英配垂盆草、雞骨草、虎杖清利肝膽溼熱,以清除致病性病毒;

黃芪配黨參、豬獲苓、白扁豆健脾益氣以扶正,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柴胡、白芍、鬱金、制川軍疏肝理氣活血以利膽;

枸杞子、五味子養肝降酶,諸藥合用具有抗病毒、利膽降酶、恢復肝膽細胞功能的作用,

故藥到病除。

5

討 論

黃芪歸肺脾兩經,性味甘、微溫,走而不守,具有補氣昇陽、益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退腫之功效;

以現代藥理研究來看,黃芪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病變區域性血液迴圈,並有護肝、抑菌等作用。

蒲公英入肝胃兩經,性味甘苦寒,守而不走;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殺細菌、抗病毒譜廣,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且有利膽、利尿等作用。

兩藥伍用一溫一寒、一走一守、一補一攻,既不會因溫燥傷陰,又不會因苦寒而損傷陽氣,無論寒熱虛實諸證,均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

適用於機體正常免疫功能低下,或異常活躍的多種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疾病。

如:

潰瘍性結腸炎,用黃芪配蒲公英加黨參、白朮、黃連、黃芩、秦皮等;

銀屑病用本藥對配青黛、紫草、水牛角、生地、地膚子等;

慢性盆腔炎用此藥對加敗醬草、紅藤、補骨脂、山萸肉等;

慢性膽囊炎以此藥對配紅藤、鬱金、元明粉等。

這些配伍均因黃芪、蒲公英能平衡陰陽,調節機體免疫狀況,提高抗病能力,並療效較佳。

兩味藥一般用量為10~30g。

對於在臨床辨證中表現為正盛邪實者黃芪用量偏少、蒲公英用量偏大,而正虛邪少者,黃芪用量偏大、蒲公英用量偏少。

另外黃芪性溫燥,故燥熱者用其,量應偏小;而蒲公英性寒能使大便溏洩,虛寒者用其,量不宜過大。

總之,兩藥配伍既照顧到病變區域性,又顧全了整體狀況,是辨證與辨病、區域性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之佳對,具有較廣泛的臨床應用價值。

注:本文選摘自《鍾洪醫案醫論》,學苑出版社出版,2006年3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

相關文章

頂部